一种软组织冲裁用的双向切割冲裁刀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67833发布日期:2019-05-15 22:50阅读:379来源:国知局
一种软组织冲裁用的双向切割冲裁刀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软组织冲裁用的双向切割冲裁刀组。



背景技术:

关节因为其反复运动且经常承受往复负载、冲击等的特性而成为最易受伤的结构,软骨损伤、滑膜炎和半月板损伤等患者数量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而急剧增加,受到损伤的关节组织需要借助手术予以清除或者修整。内窥镜手术属于微创手术的范畴,相比于传统的开放性手术,微创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和并发症少等优点,内窥镜手术正在被越来越多的患者接受,对于内窥镜手术工具如微创刨刀等的需求量也随之急剧增长。

动力刨削系统是膝关节镜微创清理术的关键切削器械,可以帮助医生在短时间内去除大量的组织。它在结构设计上基本是类似的,由动力刨削手柄、主机和各种不同类型的刨削刀具组成。动力刨削手柄可以脚踏或手柄控制,并连接吸引装置,将刨削、打磨的骨组织和软组织带出关节外。

然而,现有的关节镜微创高效切割软组织器械主要是旋转刨削刀具,如刨刀、磨头等,从切削效果来说,微创旋转刨刀存在切削量小、容易发生切屑堵塞,切割端面不整齐等问题;从结构来说,微创旋转刨刀在的内外管是小直径长轴件,管壁薄而强度不足,内管转轴和外管之间没有准确的旋转定位,导致内管在被动力系统带动高速旋转时,起切削作用的内管远端发生较大的旋转偏摆幅度,因而在内管远端和远端上的切削齿会与外管远端发生碰撞,严重的影响刀具寿命、锋利度、切削稳定性和安全性。

因而,需要提出一种新的微创切割软组织冲裁用的双向切割冲裁刀组。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软组织冲裁用的双向切割冲裁刀组,本实用新型通过冲裁刀和冲裁刀套的结构上的设置,采用双向切割的方式,使切除过程更接近剪刀的剪切作用,减少手术过程中组织的撕扯现象;使得术后被切部位平整度更好,减少术后并发症,利于患者康复。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软组织冲裁用的双向切割冲裁刀组,包括冲裁刀套和冲裁刀,所述冲裁刀套设于所述冲裁刀套内部,其特征在于,所述冲裁刀可在冲裁刀套内部实现相对位移;所述冲裁刀套设有第一切削刃,所述冲裁刀设有第二切削刃,所述第一切削刃为双切削刃;所述第二切削刃为双切削刃。

进一步的,所述双切削刃为贯通半圆刃、弧形刃、矩形刃中的任一种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冲裁刀还包括多切削刃刀管,所述多切削刃刀管表面排布有若干个切削孔,所述切削孔为圆形切削孔或矩形切削孔。

进一步的,所述冲裁刀套还包括多切削刃刀管,所述多切削刃刀管表面排布有若干个切削孔,所述切削孔为圆形切削孔或矩形切削孔。

进一步的,所述冲裁刀为管状或一侧设有水平端面的管状结构,所述冲裁刀套的结构与冲裁刀的结构对应设置。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双向切割是指冲裁刀在直线往和返的过程中都能够发生切削运动,提高了切削效率。冲裁刀有效切削刃在一平面的只能和有平面窗口的冲裁刀套配合。

本实用新型通过冲裁刀和冲裁刀套的结构上的设置,采用双向切割的方式,使切除过程更接近剪刀的剪切作用,减少手术过程中组织的撕扯现象;使得术后被切部位平整度更好,减少术后并发症,利于患者康复。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贯通半圆刃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弧形刃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矩形刃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多切削刃刀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多切削刃刀管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多切削刃刀管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多切削刃刀管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一种软组织冲裁用的双向切割冲裁刀组,包括冲裁刀套和冲裁刀,所述冲裁刀套设于所述冲裁刀套内部,其特征在于,所述冲裁刀可在冲裁刀套内部实现相对位移;所述冲裁刀套设有第一切削刃,所述冲裁刀设有第二切削刃,所述第一切削刃为双切削刃;所述第二切削刃为双切削刃。

进一步的,所述双切削刃为贯通半圆刃。

进一步的,所述冲裁刀为管状结构,所述冲裁刀套的结构与冲裁刀的结构对应设置。

实施例2

一种软组织冲裁用的双向切割冲裁刀组,包括冲裁刀套和冲裁刀,所述冲裁刀套设于所述冲裁刀套内部,其特征在于,所述冲裁刀可在冲裁刀套内部实现相对位移;所述冲裁刀套设有第一切削刃,所述冲裁刀设有第二切削刃,所述第一切削刃为双切削刃;所述第二切削刃为双切削刃。

进一步的,所述双切削刃为贯通半圆刃。

进一步的,所述冲裁刀为一侧设有水平端面的管状结构,所述冲裁刀套的结构与冲裁刀的结构对应设置。

实施例3

一种软组织冲裁用的双向切割冲裁刀组,包括冲裁刀套和冲裁刀,所述冲裁刀套设于所述冲裁刀套内部,其特征在于,所述冲裁刀可在冲裁刀套内部实现相对位移;所述冲裁刀套设有第一切削刃,所述冲裁刀设有第二切削刃,所述第一切削刃为双切削刃;所述第二切削刃为双切削刃。

进一步的,所述双切削刃为弧形刃。

进一步的,所述冲裁刀为管状结构,所述冲裁刀套的结构与冲裁刀的结构对应设置。

实施例4

一种软组织冲裁用的双向切割冲裁刀组,包括冲裁刀套和冲裁刀,所述冲裁刀套设于所述冲裁刀套内部,其特征在于,所述冲裁刀可在冲裁刀套内部实现相对位移;所述冲裁刀套设有第一切削刃,所述冲裁刀设有第二切削刃,所述第一切削刃为双切削刃;所述第二切削刃为双切削刃。

进一步的,所述双切削刃为弧形刃。

进一步的,所述冲裁刀为一侧设有水平端面的管状结构,所述冲裁刀套的结构与冲裁刀的结构对应设置。

实施例5

一种软组织冲裁用的双向切割冲裁刀组,包括冲裁刀套和冲裁刀,所述冲裁刀套设于所述冲裁刀套内部,其特征在于,所述冲裁刀可在冲裁刀套内部实现相对位移;所述冲裁刀套设有第一切削刃,所述冲裁刀设有第二切削刃,所述第一切削刃为双切削刃;所述第二切削刃为双切削刃。

进一步的,所述双切削刃为矩形刃。

进一步的,所述冲裁刀为管状结构,所述冲裁刀套的结构与冲裁刀的结构对应设置。

实施例6

一种软组织冲裁用的双向切割冲裁刀组,包括冲裁刀套和冲裁刀,所述冲裁刀套设于所述冲裁刀套内部,其特征在于,所述冲裁刀可在冲裁刀套内部实现相对位移;所述冲裁刀套设有第一切削刃,所述冲裁刀设有第二切削刃,所述第一切削刃为双切削刃;所述第二切削刃为双切削刃。

进一步的,所述双切削刃为矩形刃。

进一步的,所述冲裁刀为一侧设有水平端面的管状结构,所述冲裁刀套的结构与冲裁刀的结构对应设置。

实施例7

一种软组织冲裁用的双向切割冲裁刀组,包括冲裁刀套和冲裁刀,所述冲裁刀套设于所述冲裁刀套内部,其特征在于,所述冲裁刀可在冲裁刀套内部实现相对位移。

进一步的,所述冲裁刀为多切削刃刀管,所述多切削刃刀管表面排布有若干个切削孔,所述切削孔为圆形切削孔。

进一步的,所述冲裁刀套为多切削刃刀管,所述多切削刃刀管表面排布有若干个切削孔,所述切削孔为圆形切削孔。

进一步的,所述冲裁刀为管状结构,所述冲裁刀套的结构与冲裁刀的结构对应设置。

实施例8

一种软组织冲裁用的双向切割冲裁刀组,包括冲裁刀套和冲裁刀,所述冲裁刀套设于所述冲裁刀套内部,其特征在于,所述冲裁刀可在冲裁刀套内部实现相对位移。

进一步的,所述冲裁刀为多切削刃刀管,所述多切削刃刀管表面排布有若干个切削孔,所述切削孔为矩形切削孔。

进一步的,所述冲裁刀套为多切削刃刀管,所述多切削刃刀管表面排布有若干个切削孔,所述切削孔为矩形切削孔。

进一步的,所述冲裁刀为管状结构,所述冲裁刀套的结构与冲裁刀的结构对应设置。

实施例9

一种软组织冲裁用的双向切割冲裁刀组,包括冲裁刀套和冲裁刀,所述冲裁刀套设于所述冲裁刀套内部,其特征在于,所述冲裁刀可在冲裁刀套内部实现相对位移。

进一步的,所述冲裁刀为多切削刃刀管,所述多切削刃刀管表面排布有若干个切削孔,所述切削孔为矩形切削孔。

进一步的,所述冲裁刀套为多切削刃刀管,所述多切削刃刀管表面排布有若干个切削孔,所述切削孔为矩形切削孔。

进一步的,所述冲裁刀为一侧设有水平端面的管状结构,所述冲裁刀套的结构与冲裁刀的结构对应设置。

实施例10

一种软组织冲裁用的双向切割冲裁刀组,包括冲裁刀套和冲裁刀,所述冲裁刀套设于所述冲裁刀套内部,其特征在于,所述冲裁刀可在冲裁刀套内部实现相对位移。

进一步的,所述冲裁刀为多切削刃刀管,所述多切削刃刀管表面排布有若干个切削孔,所述切削孔为圆形切削孔。

进一步的,所述冲裁刀套为多切削刃刀管,所述多切削刃刀管表面排布有若干个切削孔,所述切削孔为圆形切削孔。

进一步的,所述冲裁刀为一侧设有水平端面的管状结构,所述冲裁刀套的结构与冲裁刀的结构对应设置。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需注意的是,本实用新型中所未详细描述的技术特征,均可以通过任一现有技术实现。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