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时心脏起搏导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524971发布日期:2019-04-29 12:44阅读:2932来源:国知局
临时心脏起搏导线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临时心脏起搏导线。



背景技术:

临时性心脏起搏是应用双极心内膜或心外膜电极连接体外起搏器起搏达到诊断和治疗目的的治疗方法。

目前临床上常用的临时起搏导线有以下几种:

1.人工塑形和导线留置体内:术者将起搏导线缝入心脏表面后,自行对导线前端进行塑形,形态包括螺旋形或打结等等,以防止导线脱出;一般自行塑形后,导线很难拔出,因此绝大多数患者的临时起搏导线在出院时于皮肤端剪断,部分导线留置于体内;人工塑形会延长放置临时起搏导线时间,特别是对于需要快速起搏治疗的患者,可能耽误治疗。

2.带绝缘翼的临时起搏导线:国外有些厂家设计了带绝缘翼状前端的临时起搏导线,术中不用人工塑形,但在拔出过程中,绝缘翼会对心脏表面产生扯拽的力,存在出血风险,而且绝缘翼也可能会永久留在体内。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上述背景技术中的缺陷。

为此,采用的技术方案,临时心脏起搏导线,包括:缝针、起搏导线和直型穿刺针,直型穿刺针为导电材质,缝针与直型穿刺针通过绝缘软管连接;绝缘软管上设置环形齿孔;起搏导线位于绝缘软管内部,起搏导线一端与直型穿刺针连接,另一端悬空并超出环形齿孔。

为了使起搏导线传入心脏的距离小,对心脏造成的创伤小,使弧形的缝针从心脏侧面穿出,优选的技术方案为,缝针的形状为弧形。

为了使起搏导线固定在心肌隧道中,并与心肌充分接触,增加了传导效率,同时不会对心肌造成损伤,而且无需暴力拔除,最终也不会残留任何异物,优选的技术方案为,起搏导线远离直型穿刺针的一端设置起搏环,起搏环自由状态的宽度大于绝缘软管的直径,通过起搏环自身向外的张力可以固定在心肌隧道中,起搏导线为双股金属丝构成,起搏环为金属丝围成的环形结构,起搏环的两端分别与起搏导线连接。

为了使起搏导线在取出时,减少起搏环对心脏造成的损伤,优选的技术方案为,起搏环的形状为椭圆形。

为了充分释放了绝缘软管与起搏环之间的摩擦力,使得术者可以方便地将缝针和部分绝缘软管去除,暴露起搏环,优选的技术方案为,绝缘软管上设置螺旋形齿孔,螺旋形齿孔的其中任意一个端部与环形齿孔连接,螺旋形齿孔位于缝针和环形齿孔之间,螺旋形齿孔沿绝缘软管的轴向长度大于起搏环沿绝缘软管的轴向长度。

为了防止在临时心脏起搏过程中,直型穿刺针对患者心脏以外的部分造成电击,直型穿刺针与患者身体接触的部位为绝缘结构,优选的技术方案为,直型穿刺针外侧面设置绝缘层;直型穿刺针的尖端露在绝缘层的外部。

为了方便缝针与直型穿刺针之间的绝缘软管断开,使缝针更容易夹持并牵拉,优选的技术方案为,缝针的侧面相对设置夹持缺口,夹持缺口位于缝针的中间位置,夹持缺口与缝针的连接处为弧面,通过镊子夹在夹持缺口中,防止缝针滑脱,使夹持更稳定,牵拉力更大,同时方便控制牵拉角度。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临时心脏起搏导线,首先通过外科持针器夹持缝针,夹持缺口中,防止缝针滑脱,使夹持更稳定,牵拉力更大,同时方便控制牵拉角度,将绝缘软管缝入心脏表面心肌的浅层,长度约到1.5-2厘米,使缝针和绝缘软管均穿过心肌隧道;左手用粗头外科镊子夹住环形虚线切割以远的起搏导线,然后固定不动,右手提持针器夹持弧形缝针并牵拉,与左手产生相反的力,由于螺旋形齿孔和环形齿孔的存在,此操作会将起搏导线环表面的绝缘胶皮完全剥离,最终暴露起搏环,起搏环由其自身的张力可以固定在心肌隧道中,与心肌充分接触,回拉起搏导线,将起搏环收纳于心肌浅层隧道内;手持直型穿刺针,由内向外经皮穿出,将起搏导线引出体外,并与临时起搏器连接。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临时心脏起搏导线,通过缝针与直型穿刺针之间的绝缘软管上设置环形齿孔,一只手固定直型穿刺针,另一只手牵拉缝针,使绝缘软管从环形齿孔处断开,使起搏导线收纳于心肌浅层隧道中,使用完毕后,直型穿刺针连带起搏导线拔出,减少了人工塑形时间,简化操作,拔出过程中,心脏受力小,心脏损伤和出血的可能性小,无异物残留,减少感染的诱因,减少异物造成心脏损伤和出血的风险。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起搏导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3本实用新型缝针的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直型穿刺针的侧面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1-缝针;2-起搏导线;3-直型穿刺针;4-绝缘软管;5-环形齿孔;6- 起搏环;7-螺旋形齿孔;8-绝缘层;9-夹持缺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临时心脏起搏导线,包括:缝针1、起搏导线2和直型穿刺针3,缝针1与直型穿刺针3通过绝缘软管4连接,缝针1与直型穿刺针 3的尾端分别连接于绝缘软管4的两端,缝针1与直型穿刺针3的尾端均插入绝缘软管4的管内;绝缘软管4上设置环形齿孔5,环形齿孔5为绝缘软管4的纵截面上开设一圈齿孔,通过牵拉使相邻齿孔之间的结构发生断裂,齿孔在现有技术中已成熟应用,故不再赘述;起搏导线2位于绝缘软管4 内部,起搏导线2一端与直型穿刺针3连接,另一端悬空并超出环形齿孔5。将起搏导线2缝入心肌表面的过程中,术者无需更换器械,无需对起搏导线2进行人工塑形,省去了助手剪线的动作,彻底简化了操作流程,缩短手术时间;

为了使起搏导线2传入心脏的距离小,对心脏造成的创伤小,使弧形的缝针1从心脏侧面穿出,优选的技术方案为,缝针1的形状为弧形。

如图1、2所示,为了使起搏导线2固定在心肌隧道中,并与心肌充分接触,增加了传导效率,同时不会对心肌造成损伤,而且无需暴力拔除,最终也不会残留任何异物,优选的技术方案为,起搏导线2远离直型穿刺针3的一端设置起搏环6,起搏环6为环形金属导电丝,起搏环6自由状态沿绝缘软管4的径向宽度大于绝缘软管4的直径,通过起搏环6自身向外的张力可以固定在心肌隧道中。回拉起搏导线2,使得起搏环6收纳于心肌表面隧道内,有效和心肌接触,增加传导效率,同时心脏表面没有导线残端、翼状胶皮等任何尖锐物体残留,杜绝心脏划伤的可能;起搏导线2的固定依赖于起搏环6本身向外的张力,既能起到有效固定的作用,又不会损伤心脏表面心肌。

为了使起搏导线2在取出时,减少起搏环6对心脏造成的损伤,优选的技术方案为,起搏环6的形状为椭圆形。在拔出起搏导线2的过程中,不需要任何暴力牵拉,因此不会对心脏表面心肌造成损伤,而且无任何异物残留。

如图1所示,为了充分释放了绝缘软管4与起搏环6之间的摩擦力,使得术者可以方便地将缝针1和部分绝缘软管4去除,暴露起搏环6,优选的技术方案为,绝缘软管4上设置螺旋形齿孔7,螺旋形齿孔7的其中任意一个端部与环形齿孔5连接,螺旋形齿孔7位于缝针1和环形齿孔5之间,螺旋形齿孔7沿绝缘软管4的轴向长度大于起搏环6沿绝缘软管4的轴向长度。

如图4所示,为了防止在临时心脏起搏过程中,直型穿刺针3对患者心脏以外的部分造成电击,直型穿刺针3与患者身体接触的部位为绝缘结构,优选的技术方案为,直型穿刺针3外侧面设置绝缘层8;直型穿刺针3 的尖端露在绝缘层8的外部,绝缘层8与直型穿刺针3的连接处为圆滑过渡的弧面。

如图3所示,为了方便缝针1与直型穿刺针3之间的绝缘软管4断开,使缝针1更容易夹持并牵拉,优选的技术方案为,缝针1的侧面相对设置夹持缺口9,夹持缺口9位于缝针1的中间位置,夹持缺口9与缝针1的连接处为弧面,通过镊子夹在夹持缺口9中,防止缝针1滑脱,使夹持更稳定,牵拉力更大,同时方便控制牵拉角度。

实施例2

如图5所示,如果需要进行心房起搏时,先直接将弧形缝针1和部分绝缘软管4去除,暴露起搏环6,然后用6-0滑线在间隔3-5毫米的心房壁上缝两针,打结后形成向内凹陷的心房皱襞,并将起搏环6埋入心房皱襞内,使得起搏环6和心房壁充分接触,起到传导的作用。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