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胃管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73452发布日期:2019-02-15 20:51阅读:260来源:国知局
一种胃管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胃管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胃管(鼻胃管,鼻饲管喂食)是由鼻孔插入,经由咽部,通过食管到达胃部,多是用来抽胃液,也可以用来往胃里注入液体提供给患者必须的食物和营养。在临床应用中,胃管通常用于胃肠减压、胃肠营养和洗胃等,护理时应注意避免胃管污染以及胃管脱出。因此,胃管插入成功后,需将胃管妥善固定。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胃管固定装置,避免人体运动后胃管被拉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取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胃管固定装置,包括头罩、连接带、固定环、固定装置和夹固装置;所述的头罩戴在患者的头部;所述连接带的底部固定在下巴上;连接带上部的两端与头罩的两端固定连接,并且连接带与头罩一体成型;所述的固定环位于头罩的下方,固定环的两侧与两侧的连接带固定连接;所述固定环的后侧位于脑后,前侧位于上唇部与鼻部之间;所述固定环在鼻部的位置设置有用于固定鼻管的固定装置;所述连接带的一侧设置有对鼻管进行二次固定的夹固装置。

进一步地,所述的固定装置包括设置在固定环上的半圆形夹体以及将半圆形封闭的半圆形盖板;所述半圆形盖板和所述的半圆形夹体的一侧通过固定带一连接;半圆形夹体的另一侧设置有条形穿孔;所述半圆形盖板的另一侧设置有固定带二,所述固定带二穿过所述的条形穿孔与半圆形盖板的上表面通过尼龙搭扣连接;所述半圆形夹体和所述半圆形盖板的内侧设置有防滑装置。

进一步地,所述的防滑装置为设置于半圆形夹体和所述半圆形盖板内侧的卡爪,所述的卡爪为T型结构,包括上部的防滑硅胶片和连接防滑硅胶片与半圆形夹体或者半圆形盖板的弹性橡胶柱。

进一步地,所述的夹固装置包括设置在连接带一侧的卡槽以及用于将胃管固定在卡槽内的无纺布片;所述无纺布片的下边缘与连接带固定连接,上边缘通过魔术贴与连接带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胃管固定装置在人体翻转过程中,整个固定装置伴随人体是一起运动的,避免了人体动固定装置不动造成的胃管被拉动,这种固定方式操作简单,同时使用时能够减少病人的痛苦程度,增加病人的舒适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晰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固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如图1-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胃管固定装置,包括头罩1、连接带2、固定环3、固定装置4和夹固装置;所述的头罩1戴在患者的头部;所述连接带2的底部固定在下巴上;连接带2上部的两端与头罩1的两端固定连接,并且连接带2与头罩1一体成型;所述的固定环3位于头罩1的下方,固定环3的两侧与两侧的连接带2固定连接;所述固定环3的后侧位于脑后,前侧位于上唇部与鼻部之间;所述固定环3在鼻部的位置设置有用于固定鼻管的固定装置4;所述连接带2的一侧设置有对鼻管进行二次固定的夹固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固定装置4包括设置在固定环上的半圆形夹体41以及将半圆形封闭的半圆形盖板42;所述半圆形盖板42和所述的半圆形夹体的一侧通过固定带一43连接;半圆形夹体41的另一侧设置有条形穿孔44;所述半圆形盖板42的另一侧设置有固定带二45,所述固定带二45穿过所述的条形穿孔44与半圆形盖板42的上表面通过尼龙搭扣连接;所述半圆形夹体41和所述半圆形盖板42的内侧设置有防滑装置。本实用新型的防滑装置为设置于半圆形夹体和所述半圆形盖板内侧的卡爪;所述的卡爪为T型结构,包括上部的防滑硅胶片46和连接防滑硅胶片46与半圆形夹体或者半圆形盖板的弹性橡胶柱47。

本实用新型的夹固装置包括设置在连接带一侧的卡槽51以及用于将胃管固定在卡槽51内的无纺布片52;所述无纺布片52的下边缘与连接带固定连接,上边缘通过魔术贴与连接带连接。

本实用新型通过头罩、连接带和固定环的作用使得固定装置4不会随着人体的运动移动,由于头罩和连接带的固定作用,避免了固定环的上下移动以及周向转动,由于固定环的作用,避免和连接带前后移动;所述的连接带和所述的固定环均为弹性带,或者可以使用长度调节装置调节长度,该技术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用新型的固定装置内的加夹住起到很好的固定作用,避免胃管滑移,而夹固装置最胃管起到儿子加固的作用,放置胃管被意外牵扯产生滑移。

上面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构思的前提下,本领域中普通工程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型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本实用新型的请求保护的技术内容,已经全部记载在技术要求书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