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气腹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42843发布日期:2019-05-11 00:47阅读:589来源:国知局
一种气腹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医疗器械,尤其涉及一种气腹机。



背景技术:

腹腔镜手术是一门新发展起来的微创手术,具有手术创口小、对患者伤害低等优点。腹腔镜手术时需要在腹腔内建立手术空间,这就需要向腹腔内灌注气体,使前腹壁抬高,以便于有良好的视野和足够的器械操作空间。气腹机是腹腔镜手术中必备的医疗器械之一,用于将CO2气体输入患者腹腔并维持一定的压力,为主刀医师提供良好的视野和足够大的操作空间。

传统的气腹机直接将CO2气体通入腹腔,不对气体进行回收,不仅手术成本高还对手术环境产生了污染。另外当采用具有高烟雾产生的电刀进行手术时,会导致手术视野不清晰,所以需要不断进行烟雾吸收,且气腹机需要及时补充腹腔中被抽走的CO2,导致CO2使用量上升,且抽出的CO2对手术环境造成了一定的污染。对于一台大型手术需要不断更换二氧化碳气瓶,手术效率低下,手术成本上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气腹机,以解决腹腔镜手术时采用现有的气腹机,导致手术成本高、手术视野差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气腹机,包括:

减压阀、流量比例控制阀、压力传感器、第一过滤器、抽气泵、储气罐、电磁开关阀及主控制器;

其中,减压阀的进气端与用于输入气源气体的气源输入口连接,减压阀的出气端与流量比例控制阀的进气端连接,流量比例控制阀的出气端与气腹机用于向患者的腹腔输出气源气体的气体输出口连接,压力传感器位于流量比例控制阀和气体输出口之间的管道上;

第一过滤器的进气端与气腹机用于从腹腔抽出包含烟雾的气源气体的抽气口连接,第一过滤器的出气端与抽气泵的进气端连接,抽气泵的出气端与储气罐的进气端连接,储气罐用于缓存抽气泵抽出的气源气体,储气罐的出气端与电磁开关阀的进气端连接,电磁开关阀的出气端连接在流量比例控制阀出气端与气体输出口之间管道上的一连通点,用于将储气罐中的气源气体输出至气体输出口;

主控制器与流量比例控制阀、电磁开关阀、压力传感器及抽气泵电连接。

可选的,压力传感器包括第一压力传感器和第二压力传感器,用于同时监测腹腔内部实时压力。

可选的,第一压力传感器为数字输出型压力传感器,第二压力传感器为模拟输出型压力传感器。

可选的,减压阀包括第一减压阀和第二减压阀,第一减压阀的进气端与气源输入口连接,第一减压阀的出气端与第二减压阀的进气端连接,第二减压阀的出气端与流量比例控制阀的进气端连接;

第一减压阀用于将气源气体减压至3.5bar,第二减压阀用于将气源气体减压至0.8~1.4bar。

可选的,该气腹机还包括连接在第二减压阀和流量比例控制阀之间的第一安全阀,第一安全阀的压力安全点为1.0~1.6bar。

可选的,该气腹机还包括连接在连通点与气体输出口之间的第二安全阀,第二安全阀的压力安全点为18~20mmHg。

可选的,该气腹机还包括连接在第二安全阀与气体输出口之间的第二过滤器,及连接在气源输入口和减压阀之间的第三过滤器;压力传感器设置于第二过滤器和气体输出口之间的管道上。

可选的,该气腹机还包括设置于第二过滤器和气体输出口之间的管道上的排气管,排气管上设置有电子安全阀,用于导通或关闭排气管,电子安全阀与主控制器电连接。

可选的,该气腹机还包括连接在连通点与第二安全阀之间的第一流量传感器,及连接在第一过滤器和抽气泵之间的第二流量传感器,第一流量传感器和第二流量传感器分别与主控制器电连接;连通点位于流量比例控制阀与第一流量传感器之间。

可选的,该气腹机还包括第一止回阀、第二止回阀和第三止回阀;

第一止回阀的进气端与流量比例控制阀的出气端连接,第一止回阀的出气端与第一流量传感器的进气端连接;第二止回阀的进气端与电磁开关阀的出气端连接,第二止回阀的出气端与第一流量传感器的进气端连接;第三止回阀的进气端与抽气口连接,第三止回阀的出气端与第一过滤器的进气端连接。

可选的,该气腹机还包括与储气罐连接的第三压力传感器,用于检测储气罐内的气压,第三压力传感器与主控制器电连接。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气腹机,通过抽气泵将腹腔内的气体抽出,经过滤后存储到储气罐中,并最终回流至腹腔中,实现气体的循环利用,降低手术成本;同时将电刀产生的烟雾随气体一起被及时抽出并过滤,维持腹腔内良好的手术视野,保证手术顺利进行;通过在循环气路上设置储气罐,保证循环气路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气腹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气腹机的控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气腹机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气腹机的控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参考图1和图2,该气腹机包括:减压阀110、流量比例控制阀120、压力传感器130、第一过滤器201、抽气泵202、储气罐203、电磁开关阀204及主控制器300。

其中,减压阀110的进气端与用于输入气源气体的气源输入口连接,减压阀110的出气端与流量比例控制阀120的进气端连接,流量比例控制阀120的出气端与气腹机用于向患者的腹腔输出气源气体的气体输出口连接,压力传感器130位于流量比例控制阀120和气体输出口之间的管道上。其中,气源输入口与气源连接,用于向气腹机输入手术时所用的气体(例如CO2)。减压阀110 用于对进入气腹机管道内的气体减压,避免压力过高影响其他部件(如流量比例控制阀)的性能,甚至造成损坏。当然,若气体在进入气腹机管道之前已经过减压处理,也可不用此减压阀110。流量比例控制阀120根据主控制器300 发出的电信号(例如电流信号),控制阀门开度,进而控制气体输出口的气体输出流量。气体输出口通过管路和气腹针连接,气腹针插入患者腹腔,向腹腔内送入气体。压力传感器130用于实时监测患者腹腔内的压力,并将该压力信息传送主控制器300。

第一过滤器201的进气端与气腹机用于从腹腔抽出包含烟雾的气源气体的抽气口连接,抽气口通过管路与插入腹腔的气腹针连接,第一过滤器201的出气端与抽气泵202的进气端连接,抽气泵202的出气端与储气罐203的进气端连接,储气罐203用于缓存抽气泵202抽出的气源气体,储气罐203的出气端与电磁开关阀204的进气端连接,电磁开关阀204的出气端连接在流量比例控制阀120出气端与气体输出口之间管道上的一连通点,用于将储气罐203中的气源气体输出至气体输出口,从而形成循环气路。其中,抽气泵202用于将腹腔内包含烟雾的气体通过气腹针抽出,第一过滤器201用于过滤掉气体中的烟雾和其他杂质。储气罐203用于缓存抽气泵抽出的气体,保证了循环气路的稳定性。电磁开关阀204用于根据主控制器300发出的电信号,控制阀门开关频率,控制储气罐203的排气,进而控制进入气体输出口的气体流量。

主控制器300与流量比例控制阀120、电磁开关阀204、压力传感器130及抽气泵202电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

气腹机在开始工作时,气源经气源出入口向气腹机输入气体,主控制器300 控制流量比例控制阀120开启,经过减压器110减压的气体,经流量比例控制阀120控制,并通过气体输出口和气腹针进入患者腹腔。在此过程中,压力传感器130实时监测患者腹腔内的气压,并反馈给主控制器300,主控制器300 将该压力信息转换为电信号发送给流量比例控制阀120,流量比例控制阀120 根据该电信号,控制阀门开度,进而控制气体输出口的气体输出流量。待腹腔内气压达到某一预设值时,主控制器300控制抽气泵202开启,腹腔内烟雾随气体一起被抽出,并经第一过滤器201过滤后,过滤后的气体经过储气罐203 和常开的电磁开关阀204,经气体输出口重新进入腹腔中。主控制器300控制流量比例控制阀120逐渐关闭,最终使腹腔内气压稳定在手术所要求的气压范围,实现循环供气。在此过程中,压力传感器130实时监测腹腔内的气压,并反馈给主控制器300,主控制器300将该压力信息转换为电信号发送给流量比例控制阀120,流量比例控制阀120控制气体流量。

当循环气路由于腹腔内气体泄漏等原因造成腹腔内气压没有达到手术所要求气压范围,且储气罐203内气体不足以使腹腔内气压达到手术所要求气压范围时,主控制器300控制流量比例控制阀120开启,进行新鲜气体补充,直到腹腔内气压达到手术所要求气压范围。

当压力传感器130检测到腹腔内气压偏高时,主控制器300控制电磁开关阀204关闭,储气罐203开始储气。然后通过主控制器300控制电磁开关阀的开关频率,控制储气罐203的气体输出流量,使腹腔内气压稳定在手术所要求的范围内。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气腹机,通过抽气泵将腹腔内的气体抽出,经过滤后存储到储气罐中,并最终回流至腹腔中,实现气体的循环利用,降低手术成本;同时将电刀产生的烟雾随气体一起被及时抽出并过滤,维持腹腔内良好的手术视野,保证手术顺利进行;通过在循环气路上设置储气罐,保证循环气路的稳定性。

可选的,压力传感器130包括第一压力传感器131和第二压力传感器132,用于同时监测腹腔内部实时压力。主控制器300能够实时追踪两个压力传感器的输出信号,只有两个压力传感器的测量值一致或在公差范围内时认为压力测量正常。示例性的,第一压力传感器131可以为数字输出型压力传感器,第二压力传感器132可以为模拟输出型压力传感器。

可选的,减压阀110包括第一减压阀111和第二减压阀112,第一减压阀 111的进气端与气源输入口连接,第一减压阀111的出气端与第二减压阀112 的进气端连接,第二减压阀112的出气端与流量比例控制阀120的进气端连接。第一减压阀111用于将气源气体减压至3.5bar,第二减压阀112用于将气源气体减压至0.8~1.4bar。通过逐级加压的方式,将气源气体的气压降0.8~1.4bar,避免压力过高影响其他部件(如流量比例控制阀)的性能,甚至造成损坏,同时逐级减压方式保证系统了的稳定性。

可选的,该气腹机还包括连接在第二减压阀112和流量比例控制阀120之间的第一安全阀141,第一安全阀141的压力安全点为1.0~1.6bar。此第一安全阀141可以是机械式阀门,其压力安全点为1.0~1.6bar,当输气管道上该处气压超过该压力安全点时,该第一安全阀141被气体冲开泄压,使输气管道内的气压降至第一安全阀141的压力安全点以下。

可选的,该气腹机还包括连接在连通点与气体输出口之间的第二安全阀142,第二安全阀142的压力安全点为18~20mmHg。该第二安全阀142的压力安全点为腹腔镜手术时,人体腹腔的安全气压值。第二安全阀142可以是机械式阀门,当输气管道上该处气压超过该压力安全点时,该第二安全阀142被气体冲开泄压,避免腹腔内气压过高,造成安全事故。

可选的,该气腹机还包括连接在第二安全阀142与气体输出口之间的第二过滤器151,及连接在气源输入口和减压阀110之间的第三过滤器152;压力传感器130设置于第二过滤器151和气体输出口之间的管道上。其中第二过滤器 151用于对进入气腹机管道内的气体进行过滤,第三过滤器152用于在气体进入患者腹腔之前,进一步对气体进行过滤,保证腹腔内干净无污染。

可选的,该气腹机还包括设置于第二过滤器151和气体输出口之间的管道上的排气管,排气管上设置有电子安全阀143,用于导通或关闭排气管,电子安全阀143与主控制器300电连接。对于不同的患者,在进行腹腔镜手术时,腹腔内所要求的气压可能不同,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定手术所要求气压范围。在手术过程中,若腹腔内压力超过该手术所要求气压范围,主控制器300可以控制电磁开关阀204关闭,储气罐203开始储气。然后通过主控制器300控制电磁开关阀的开关频率,控制储气罐203的气体输出流量,使腹腔内气压稳定在手术所要求的范围内。在储气罐203已经储满气体的情况下,主控制器300 还可以控制电子安全阀143开启泄压,使腹腔内气压稳定在手术所要求气压范围内。

可选的,该气腹机还包括连接在连通点与第二安全阀142之间的第一流量传感器160,及连接在第一过滤器201和抽气泵202之间的第二流量传感器205,第一流量传感器160和第二流量传感器205分别与主控制器300电连接;连通点位于流量比例控制阀120与第一流量传感器160之间。第一流量传感器160 和第二流量传感器205用于监测对应管道中的气体流量。

可选的,该气腹机还包括第一止回阀170、第二止回阀206和第三止回阀 207,止回阀具有单项导通的功能。

第一止回阀170的进气端与流量比例控制阀120的出气端连接,第一止回阀170的出气端与第一流量传感器160的进气端连接;第二止回阀206的进气端与电磁开关阀204的出气端连接,第二止回阀206的出气端与第一流量传感器160的进气端连接;第三止回阀207的进气端与抽气口连接,第三止回阀207 的出气端与第一过滤器201的进气端连接。第一止回阀170用于防止腹腔内气体或循环气路中的气体回流至流量比例控制阀120,第二止回阀206用于防止气源输入口进入的气体经流量比例控制阀120后,进入循环气路,第三止回阀 207用于防止循环气路中的气体回流至患者腹腔内。

可选的,该气腹机还包括与储气罐203连接的第三压力传感器208,用于检测储气罐203内的气压,第三压力传感器208与主控制器300电连接。在循环供气的过程中,第三压力传感器208实时监测储气罐203内的气压,当监测到储气罐203内的气压不足以使腹腔内气压达到手术所要求气压范围时,主控制器300控制流量比例控制阀120开启对气腹回路进行新鲜气体补充,直到腹腔内气压达到手术所要求气压范围。

注意,上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会理解,本实用新型不限于这里所述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决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