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强迫体位辅助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891278发布日期:2019-06-13 15:40阅读:278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功能强迫体位辅助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功能强迫体位辅助器。



背景技术:

玻璃体切除联合眼内填充术(玻璃体腔C3F8或硅油填充术)是目前治疗复杂性视网膜脱离的一种有效手术方法,原理是利用填充物的浮力及表面张力作用支撑和顶压视网膜,以展平脱离的视网膜和封闭裂孔。为保证手术效果,患者被要求面向下体位,每日保持16小时以上,连续4周。现临床患者多采俯卧体位,并借助头枕与胸枕来帮助被动体位的坚持,但调研发现长时间俯卧位容易产生诸多不适症状。

为解决患者体位保持问题,不少同行发明了多种用于辅助患者保持体位的器具,例如,专利号为201420257552.6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眼科医用头架”,主体为固定支架上包裹软质海绵,主要提供坐卧位的支撑;专利号201521006450.8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头部体位架”,主体为可调节角度的支架上包裹记忆海绵,提供俯卧位的支撑。

但是,上述的用于辅助患者保持体位的器具还存在以下技术问题:

1、缺少行走、站立辅助:对患者来说,一天24小时坐着或是卧床都是不现实的,尤其是老人、小孩由于身体和自身控制能力的原因更不容易达成。

2、功能单一:同一器具只能辅助提供坐卧位或俯卧位的头部体位保持,患者在家中需要多个器具来保持头部体位,十分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多功能强迫体位辅助器,帮助眼底手术患者保持头部体位,方便术后进行卧、坐、立、行等各种面向下体位的切换,满足每日保持16小时以上,连续至少4周的使用要求。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多功能强迫体位辅助器,包括带有圆形孔的头枕,所述头枕的一侧铰接有一块用餐面板,所述头枕的底部两侧分别设置有一根滑轨,每根所述滑轨均通过一个升降旋钮与底座连接,所述底座的底部安装有带锁滑轮;每根所述滑轨上还设置有扶手。

优选的,所述头枕为记忆绵头枕。

优选的,所述头枕与所述用餐面板之间通过合页铰接。

优选的,所述用餐面板上与所述头枕相合的一面设置有软质保护层。

优选的,两根所述滑轨之间设置有一连接杆。

优选的,所述扶手与所述滑轨之间可旋转连接。

优选的,所述扶手的端部设置有防护软套。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多功能强迫体位辅助器,通过设置可升降的带圆形孔的头枕,在滑轨上设置扶手,以及在底座上设置带有锁止功能的滑轮,整合“坐、卧、立、行”功能一体化,化繁为简,覆盖绝大多数人群,尤其满足站立、行走的头部体位保持需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用餐时的示意图。

图中:1-圆形孔;2-头枕;3-用餐面板;4-滑轨;5-升降旋钮;6-底座;7-带锁滑轮;8-扶手;9-连接杆;10-防护软套。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专利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顶”、“底”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

请参考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多功能强迫体位辅助器,包括带有圆形孔1的头枕2,头枕2的一侧铰接有一块用餐面板3,头枕2的底部两侧分别设置有一根滑轨4,每根滑轨4均通过一个升降旋钮5与底座6连接,底座6的底部安装有带锁滑轮7;每根滑轨4上还设置有扶手8。

在具体的设计过程中,头枕2是用于供患者面向下放置头部的,其要与患者的面部贴合。头枕的种类有很多,比如羽绒头枕、乳胶头枕等,为了增加患者的舒适性,作为优选的,本实施例中的头枕2采用记忆绵头枕,记忆绵头枕能够吸收冲击力,使患者的皮肤没有压迫感,而且还具有防菌抗螨、透气吸湿的优点。

在具体的设计过程中,头枕2与用餐面板3之间铰接的方式有很多,作为优选的,本实施例中头枕2与用餐面板3之间采用合页铰接,合页具有成本低,安装及更换方便的优点。

在具体的设计过程中,因为患者在用餐时需要翻转用餐面板3,使其覆盖在头枕2的上方,为了避免用餐面板3对头枕造成损伤,作为优选的,本实施例中用餐面板3上与头枕2相合的一面设置有软质保护层。通过软质保护层与头枕2贴合,能够有效防止用餐面板3对头枕2造成损伤。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所述软质保护层可以是海绵层、也可以泡沫层,还可以是软质橡胶层等等,在此不做限制。

在具体的设计过程中,作为优选的,本实施例中在两根滑轨4之间还设置有一连接杆9。通过连接杆9将两根滑轨4固定,能够有效防止两根滑轨向两侧撇折,进而对患者造成损伤。

在具体的设计过程中,为了使得患者在行走时有一个扶持,并行走掌握方向,本实施例在两根滑轨4上均设置了一根扶手8。为了使扶手8在患者坐卧时不影响到患者,作为优选的,本实施例中扶手8与滑轨4之间采用可旋转连接。当患者行走时,将扶手旋转至与底面平行;当患者坐卧时,将扶手旋转至与底面垂直或与滑轨同向,空出腿部空间。

在具体的设计过程中,作为优选的,本实施例中在扶手的端部设置有防护软套10。设置了防护软套,能够防止扶手伤害到患者的手部,当出现滑倒等意外时,也能有效的防止患者被扶手戳伤。其中,该防护软套可以是橡胶软套,也可以是海绵软套,在此不做限制。

本实施例提供的上述多功能强迫体位辅助器的使用方法为:

行走或站立时头部体位辅助:

1)旋转用餐面板转至与地面垂直;

2)旋开升降旋钮,上下调整升降滑轨位置至头枕在患者舒适的高度;

3)松开锁止滑轮,旋转扶手至水平;

4)患者手握扶手掌握方向,面部贴合记忆绵头枕至舒适位置。

患者可站立,或局部走动;在他人帮助下,可扩大活动范围。

坐姿时头部体位辅助:

1)旋转用餐面板转至与地面垂直或与滑轨同向;

2)旋开升降旋钮,上下调整升降滑轨位置至头枕在患者舒适的高度;

3)锁止滑轮;

4)患者手握扶手(也可不握),面部贴合记忆绵头枕至舒适位置。

卧床时头部体位辅助:

1)旋转用餐面板转至与地面垂直或与滑轨同向;

2)旋开升降旋钮,上下调整升降滑轨位置至头枕在患者舒适的高度;

3)旋转扶手至与地面垂直;

4)将多功能强迫体位辅助器移动至床边合适位置;

5)锁止滑轮;

6)患者面部贴合记忆绵头枕至舒适位置。

用餐时,如图2所示:

1)旋转用餐桌面转至与地面水平,盖在头枕上方;

2)旋开升降旋钮,上下调整升降滑轨位置合适高度;

3)旋转扶手至与地面垂直或与滑轨同向;

4)锁止滑轮。

本实施例提供的多功能强迫体位辅助器,通过设置可升降的带圆形孔的头枕,在滑轨上设置扶手,以及在底座上设置带有锁止功能的滑轮,整合“坐、卧、立、行”功能一体化,化繁为简,覆盖绝大多数人群,尤其满足站立、行走的头部体位保持需求。

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可选实施方式,任何人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都可得出其他各种形式的产品,但不论在其形状或结构上作任何变化,凡是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界定范围内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