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呼吸机流量压力检测仪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691163发布日期:2019-09-17 20:46阅读:471来源:国知局
一种呼吸机流量压力检测仪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呼吸机流量压力检测仪。



背景技术:

呼吸机作为一项具有人工通气功能的装置,已普遍用于各种原因导致的呼吸衰竭、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症等疾病的治疗中,其在现代医学领域内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在无创呼吸机领域,随着大众对呼吸治疗的顺应性、舒适性的不断重视,流量传感器或差压传感器被广泛应用于呼吸麻醉领域。

目前的呼吸机在流量压力检测时,气流不平稳,容易产生涡流,导致压力指示表检测的数据不精确;另外,目前的呼吸机对检测控制装置固定在一定高度,若高度过高或者高低的人群使用会不方便,而且目前对氧气瓶的固定效果不好,容易松动,产生的震动也会对氧气瓶造成损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的问题提供一种呼吸机流量压力检测仪。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呼吸机流量压力检测仪,包括底座、氧气瓶和检测控制装置,所述底座上设置有缓冲机构,所述氧气瓶放置在缓冲机构上,所述缓冲机构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第一挡板,所述第一挡板的内侧设置有第一塑胶垫,所述缓冲机构的前后两侧均设置有第二挡板;所述第一挡板的顶部转动连接有用于压住氧气瓶的压条,所述压条的一端与第一挡板转动连接,所述压条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二塑胶垫;

所述检测控制装置位于氧气瓶的上方,所述检测控制装置通过总气管与氧气瓶连接,氧气瓶上设有总阀门;

所述底座的两侧设置有支架,所述支架上设置有第一空心管,所述第一空心管滑动连接有滑动架,所述检测控制装置固定在滑动架上,所述滑动架的两侧设置有第二空心管,所述第二空心管套设于第一空心管内,所述第一空心管与第二空心管滑动连接,所述第一空心管设置有用于将第一空心管和第二空心管卡住的定位组件;

所述检测控制装置内设有通过气管连通的压力指示表、总流量调节阀、氧气湿化器和出气管,所述压力指示表与所述总气管连通,总气管与压力指示表之间设置有导流件,导流件内均匀分布有多个导流管。

其中,所述第一空心管上对称设置有若干个第一穿孔,所述第二空心管上对称设置有若干个与第一穿孔配合的第二穿孔;

所述第二空心管的直径小于第一空心管的直径。

其中,所述定位组件包括有按压块、水平杆和卡接块,所述卡接块通过水平杆与按压块连接,所述水平杆通过弹簧与定位组件连接。

其中,所述底座的底部设置有多个万向轮,所述万向轮包括从内至外设置的第一钢圈和第二钢圈,所述第一钢圈和第二钢圈之间设置有减震机构;所述第二钢圈的外部设有橡胶圈;所述减震机构包括减震胶筒,所述减震胶筒内设置有弹性件。

其中,所述缓冲机构为海绵体。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合理,设有对氧气瓶具有缓冲震动的缓冲机构,且本实用新型可以防止氧气瓶松动;另外,可以调节滑动架和检测控制装置的高度,使用方便,提高工作效率;利用导流件内均匀分布的多个导流管可以有效的引导气管内的气体流向,使得气体进入压力指示表前比较平稳、规则、涡流少,从而保证压力指示表读取的数据更准确,实现呼吸机的精确控制,使用者的治疗、体验效果更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呼吸机流量压力检测仪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滑动架和检测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定位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万向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检测控制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在图1至图5中的附图标记包括:

1—底座 2—氧气瓶 3—检测控制装置

4—缓冲机构 5—第一挡板 6—第一塑胶垫

7—第二挡板 8—压条 9—第二塑胶垫

10—总气管 11—总阀门 12—支架

13—第一空心管 14—滑动架 15—第二空心管

16—定位组件 17—压力指示表 18—总流量调节阀

19—氧气湿化器 20—出气管 21—导流件

22—导流管 23—第一穿孔 24—第二穿孔

25—按压块 26—水平杆 27—卡接块

28—弹簧 29—万向轮 30—第一钢圈

31—第二钢圈 32—橡胶圈 33—减震胶筒

34—弹性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下面结合实施例与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方式提及的内容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描述。

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呼吸机流量压力检测仪,包括底座1、氧气瓶2和检测控制装置3,所述底座1上设置有缓冲机构4,所述氧气瓶2放置在缓冲机构4上,所述缓冲机构4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第一挡板5,所述第一挡板5的内侧设置有第一塑胶垫6,所述缓冲机构4的前后两侧均设置有第二挡板7;所述第一挡板5的顶部转动连接有用于压住氧气瓶2的压条8,所述压条8的一端与第一挡板5转动连接,所述压条8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二塑胶垫9;所述检测控制装置3位于氧气瓶2的上方,所述检测控制装置3通过总气管10与氧气瓶2连接,氧气瓶2上设有总阀门11;

所述底座1的两侧设置有支架12,所述支架12上设置有第一空心管13,所述第一空心管13滑动连接有滑动架14,所述检测控制装置3固定在滑动架14上,所述滑动架14的两侧设置有第二空心管15,所述第二空心管15套设于第一空心管13内,所述第一空心管13与第二空心管15滑动连接,所述第一空心管13设置有用于将第一空心管13和第二空心管15卡住的定位组件16;

所述检测控制装置3内设有通过气管连通的压力指示表17、总流量调节阀18、氧气湿化器19和出气管20,所述压力指示表17与所述总气管10连通,总气管10与压力指示表17之间设置有导流件21,导流件21内均匀分布有多个导流管22。

具体地,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将氧气瓶2防止在第一挡板5和第二挡板7围设的空间内,并在氧气瓶2的下方设有缓冲机构4,可以减少震动对氧气瓶2的影响,同时,第一挡板5的内侧第一塑胶垫6,防止氧气瓶2与第一挡板5直接刚性接触,第一塑胶垫6可以起到缓冲的作用,另外,本实用新型还利用压条8压住氧气瓶2,防止氧气瓶2因自重而松动,第二塑胶垫9防止氧气瓶2与第一挡板5直接刚性接触,第二塑胶垫9可以起到缓冲的作用,同时还能增大压条8与氧气瓶2直接的摩擦,防止氧气瓶2松动;另外,可以通过调节第一空心管13和第二空心管15的相对位置来调节滑动架14的高度位置进行调节,即调节检测控制装置3的高度,便于不同身高的操作人员使用,提高工作效率,其中,利用定位组件16即可对第一空心管13和第二空心管15卡住可以将两者的相对位置锁定;其中,利用导流件21内均匀分布的多个导流管22可以有效的引导气管内的气体流向,使得气体进入压力指示表17前比较平稳、规则、涡流少,从而保证压力指示表17读取的数据更准确,实现呼吸机的精确控制,使用者的治疗、体验效果更好。

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呼吸机流量压力检测仪,所述第一空心管13上对称设置有若干个第一穿孔23,所述第二空心管15上对称设置有若干个与第一穿孔23配合的第二穿孔24;

所述第二空心管15的直径小于第一空心管13的直径。

具体地,通过定位组件16穿过第一穿孔23和第二穿孔24将第一空心管13和第二空心管15的位置固定,调节好高度后,不易松动,进而保证对滑动架14的高度调节后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即对检测控制装置3的高度位置进行调节,其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呼吸机流量压力检测仪,所述定位组件16包括有按压块25、水平杆26和卡接块27,所述卡接块27通过水平杆26与按压块25连接,所述水平杆26通过弹簧28与定位组件16连接。

具体地,当需要将定位组件16穿过第一穿孔23和第二穿孔24时,操作人员可以按下按压块25,通过水平杆26的作用带动卡接块27同时下移,使得定位组件16可以穿过第一穿孔23和第二穿孔24,当卡接块27的位置进入到第二空心管15内时,操作人员松开按压块25,卡接块27在弹簧28的作用下弹出,将第一空心管13和第二空心管15的位置定位固定,通过该结构可随时拔出或插入定位组件16来调节第一空心管13和第二空心管15的相对位置来第一空心管13和第二空心管15的相对位置,以便调节滑动架14的高度,使用方便,调节准确。

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呼吸机流量压力检测仪,所述底座1的底部设置有多个万向轮29,所述万向轮29包括从内至外设置的第一钢圈30和第二钢圈31,所述第一钢圈30和第二钢圈31之间设置有减震机构;所述第二钢圈31的外部设有橡胶圈32;所述减震机构包括减震胶筒33,所述减震胶筒33内设置有弹性件34。具体地,由于橡胶圈32自身具有一定的弹性,所以橡胶圈32可以起到减震的效果;所述减震胶筒33的一端与第一钢圈30连接,所述减震胶筒33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钢圈31连接,当万向轮29受到挤压时,即所述减震胶筒33和弹性件34在被挤压时,产生弹力反弹第一钢圈30或第二钢圈31,使得万向轮29整体结构的颠簸程度降低,起到减震效果,使得本实用新型在移动时平稳性好,保证万向轮29的长期使用,同时减少震动对本实用新型造成的损坏;其中,所述弹性件34可以为弹片等具有弹性恢复力的弹性件34。

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呼吸机流量压力检测仪,所述缓冲机构4为海绵体。具体地,海绵体具有很好的缓冲压力和冲击力的作用,防止本实用新型在移动时对氧气瓶2造成损坏。

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呼吸机流量压力检测仪,所述氧气湿化器19为氧气湿化瓶。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以较佳实施例公开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变更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技术是指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