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穴针灸夹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15310发布日期:2019-05-07 21:31阅读:325来源:国知局
耳穴针灸夹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用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耳穴针灸夹。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身体保健,由于中医理论的博大精深和中医相对西医具有毒副作用小等优势,人们越来越愿意采用中医治疗,尤其一些慢性病中医的治疗效果非常明显,中医针灸更是由于独特的经脉穴位理论及治疗的良好效果而受到广大群众的接受,但是对于耳穴的针灸治疗,由于耳廓比较薄弱,针灸针扎在耳廓上固定不牢固,易晃动,治疗效果不够理想。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在针灸过程中用于固定针灸针的耳穴针灸夹。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耳穴针灸夹,包括上夹板和下夹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夹板和下夹板于各自中部分别设有相互贴合设置的限位部,上夹板和下夹板一端之间为敞口且上夹板和下夹板于该侧之间通过角簧连接,上夹板和下夹板另一端端部为相互贴合设置的夹紧端,上夹板和下夹板的夹紧端分别对应设有Y字型结构的两个,下夹板的两个夹紧端和上夹板的一个夹紧端内侧均设有橡胶垫,上夹板的另一个夹紧端外侧设有夹紧块,且夹紧端和夹紧块上均设有用于固定针灸针的针孔,针孔垂直于夹紧端表面设置,夹紧块侧面设有一用于固定针灸针的顶紧螺丝,顶紧螺丝端部位于针孔内。

所述上夹板和下夹板的限位部和夹紧端之间的部分向外侧拱起设置。

所述下夹板外侧于其限位部上还设有一限位螺丝,限位螺丝穿过下夹板的限位部设置并与上夹板的限位部相抵。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结构设计合理,在耳廓穴位针灸治疗时,能够牢固固定针灸针,针灸针的位置及针灸夹的开口大小均可以调节,使用方便,治疗效果理想。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上夹板的外侧结构示意图。

图3是下夹板的内侧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上夹板、2下夹板、3角簧、4限位部、5限位螺丝、6拱起部、7夹紧端、8橡胶垫、9夹紧块、10顶紧螺丝、11针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根据图1、2、3所示:一种耳穴针灸夹,包括上夹板1和下夹板2,其中:

所述上夹板1和下夹板2于各自中部分别设有相互贴合设置的限位部4,上夹板1和下夹板2一端之间为敞口且上夹板1和下夹板2于该侧之间通过角簧3连接,上夹板1和下夹板2另一端端部为相互贴合设置的夹紧端7,在初始闭合状态下,上夹板1的限位部4和下夹板2的限位部4贴合,上夹板1的夹紧端7和下夹板2的夹紧端7贴合;

进一步地,下夹板2外侧于其限位部4上还设有一限位螺丝5,限位螺丝5穿过下夹板2的限位部4设置并与上夹板1的限位部4相抵,通过转动限位螺丝5使其轴向活动,用于对上夹板1的限位部4和下夹板2的限位部4之间的间距进行调整,从而控制了针灸夹的开口大小,使用方便,调节灵活;

上夹板1和下夹板2的夹紧端7分别对应设有Y字型结构的两个,下夹板2的两个夹紧端7和上夹板1的一个夹紧端7内侧均设有橡胶垫8,上夹板1的另一个夹紧端7外侧设有夹紧块9,且夹紧端7和夹紧块9上设有用于固定针灸针的针孔11,针孔11垂直于夹紧端7表面设置,夹紧块9侧面设有一用于固定针灸针的顶紧螺丝10,顶紧螺丝10端部位于针孔11内,使用时,上夹板1和下夹板2的两个夹紧端7均可以固定在耳朵上,形成两个夹紧固定点,提高了针灸夹的固定效果,而且一个夹紧端7内可以放置针灸针并通过顶紧螺丝10顶紧固定,此针灸针的扎入深度可以进行调整。

所述上夹板1和下夹板2的限位部4和夹紧端7之间的部分向外侧拱起设置形成拱起部6,该拱起部6内侧形成一定的容纳空间,适用于耳朵的不规则形状,方便针灸夹的夹紧固定。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先实施方式,只要以基本相同手段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