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打针的儿科用治疗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870105发布日期:2019-06-11 23:36阅读:319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于打针的儿科用治疗床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儿科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便于打针的儿科用治疗床。



背景技术:

儿科是研究从胎儿到青春期儿童有关促进生理及心理健康成长和疾病的防治,目前有血液、肾脏、神经、内分泌与代谢、免疫感染与消化等专业。每个专业学科又和基础医学某些学科有密切联系,如生理、生化、病理、遗传以及分子生物学等,在儿科,打针是护士们每天必做的一项任务之一,可以有效的帮助儿童预防和治疗疾病,但是如今却没有一款很好的治疗床来帮助护士进行打针,均是普通的病床,有着诸多的缺点,比如效率低下,不方便护士的操作,功能又差等等,针对上述问题,在原有一种便于打针的儿科用治疗床的基础上进行创新设计。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打针的儿科用治疗床,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效率低下,不方便护士的操作,功能又差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便于打针的儿科用治疗床,包括一号床体、垃圾桶、显示屏和物品盒,所述一号床体的尾端设置有第一转轴,且第一转轴与二号床体连接,所述二号床体的尾端设置有第二转轴,且第二转轴与三号床体连接,所述一号床体的顶部设置有枕头,且一号床体的底部设置有第二支撑杆,所述第二支撑杆与前底座相连接,且前底座的顶部设置有固定块,所述垃圾桶的底部与固定块相连接,且固定块的前方设置有第三支撑杆,并且第三支撑杆的顶部设置有转珠,所述显示屏的底部设置有连接块,且连接块与转珠相连接,所述一号床体与三号床体的底部均设置有滑槽,所述物品盒的左右两端均设置有滑块,且滑块与滑槽相连接,所述三号床体的底部设置有第一支撑杆,且第一支撑杆与后底座相连接,所述一号床体、二号床体与三号床体的内部均设置有弹簧层,且弹簧层的顶部均设置有气垫层。

优选的,所述一号床体在二号床体上为旋转结构,且二号床体在三号床体上也为旋转结构,并且二号床体的旋转角度范围为0-90°。

优选的,所述垃圾桶的内壁上设置有消毒层,且垃圾桶底部的直径小于固定块的直径。

优选的,所述第二支撑杆与第三支撑杆均为伸缩结构,且第二支撑杆的半径等于第一支撑杆的半径。

优选的,所述显示屏在第三支撑杆上为旋转结构,且显示屏以转珠为旋转中心,并且显示屏的高度低于一号床体的高度。

优选的,所述物品盒在一号床体与三号床体的底部均为滑动结构,且一号床体、二号床体与三号床体内部的弹簧层的面积均等于气垫层的面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便于打针的儿科用治疗床,解决了之前装置不能很好的配合医护人员进行打针,该装置可以大大提高医护人员打针的效率,非常的实用;

1.设置有一号床体与二号床体,一号床体、二号床体与三号床体可以很好的调整被打针者的姿势,方便护士进行打针;

2.设置有消毒层,消毒层可以对使用过的针头和针筒进行消毒,防止病毒从针头和针筒进行传播;

3.设置有第二支撑杆与第三支撑杆,第二支撑杆可以帮助一号床体调整高度,第三支撑杆可以帮助显示屏调整高度;

4.设置有显示屏,显示屏可以在打针时播放一些动画,去转移儿童的注意力,从而可以提高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

5.设置有物品盒,物品盒可以给护士放置一些打针所需的工具,非常的方便实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A点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B点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C点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D点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一号床体;2、二号床体;3、第一转轴;4、第二转轴;5、三号床体;6、枕头;7、垃圾桶;8、固定块;9、前底座;10、后底座;11、第一支撑杆;12、第二支撑杆;13、显示屏;14、第三支撑杆;15、物品盒;16、滑块;17、滑槽;18、消毒层;19、弹簧层;20、气垫层;21、连接块;22、转珠。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便于打针的儿科用治疗床,包括一号床体1、二号床体2、第一转轴3、第二转轴4、三号床体5、枕头6、垃圾桶7、固定块8、前底座9、后底座10、第一支撑杆11、第二支撑杆12、显示屏13、第三支撑杆14、物品盒15、滑块16、滑槽17、消毒层18、弹簧层19、气垫层20、连接块21和转珠22,一号床体1的尾端设置有第一转轴3,且第一转轴3与二号床体2连接,二号床体2的尾端设置有第二转轴4,且第二转轴4与三号床体5连接,一号床体1在二号床体2上为旋转结构,且二号床体2在三号床体5上也为旋转结构,并且二号床体2的旋转角度范围为0-90°,这样医护人员可以旋转一号床体1和二号床体2来使儿童趴的更加舒适,也可以将一号床体1、二号床体2和三号床体5合并成一张床使用,一号床体1的顶部设置有枕头6,且一号床体1的底部设置有第二支撑杆12,第二支撑杆12与前底座9相连接,且前底座9的顶部设置有固定块8,垃圾桶7的底部与固定块8相连接,垃圾桶7的内壁上设置有消毒层18,且垃圾桶7底部的直径小于固定块8的直径,这样医护人员无论是安装还是拆卸垃圾桶7都非常的方便,垃圾桶7也可以很好的对废弃针头进行一个消毒,且固定块8的前方设置有第三支撑杆14,第二支撑杆12与第三支撑杆14均为伸缩结构,且第二支撑杆12的半径等于第一支撑杆11的半径,第三支撑杆14可以用于调整显示屏13的高度,方便儿童的观看,并且第三支撑杆14的顶部设置有转珠22,显示屏13的底部设置有连接块21,显示屏13在第三支撑杆14上为旋转结构,且显示屏13以转珠22为旋转中心,并且显示屏13的高度低于一号床体1的高度,这样显示屏13可以很好的转移儿童的注意力,方便医护人员进行打针,提高工作效率,且连接块21与转珠22相连接,一号床体1与三号床体5的底部均设置有滑槽17,物品盒15的左右两端均设置有滑块16,且滑块16与滑槽17相连接,物品盒15在一号床体1与三号床体5的底部均为滑动结构,且一号床体1、二号床体2与三号床体5内部的弹簧层19的面积均等于气垫层20的面积,弹簧层19和气垫层20可以很好的保护儿童,也可以使儿童有一个很好的打针体验,三号床体5的底部设置有第一支撑杆11,且第一支撑杆11与后底座10相连接,一号床体1、二号床体2与三号床体5的内部均设置有弹簧层19,且弹簧层19的顶部均设置有气垫层20。

工作原理:在使用该便于打针的儿科用治疗床时,首先可以将一号床体1通过第一转轴3旋转至与二号床体2垂直,因为第二支撑杆12可以伸缩,所以在一号床体1旋转的同时,第二支撑杆12可以升起来支撑住一号床体1,然后将二号床体2通过第二转轴4旋转至与三号床体5垂直,这样一号床体1、二号床体2与三号床体5构成一个“Z”型结构,这样可以很方便儿童趴在床上,方便医护人员打针,进行工作,在打针的同时,可以将显示屏13通过第三支撑杆14升至一个合适的高度,然后用其底部的连接块21和转珠22旋转至一个合适的角度,可以在显示屏13上播放一些动画,用来转移儿童的注意力,从而方便医护人员的工作,提高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医护人员可以将打针所用到的材料放在物品盒15中,使用时,将物品盒15通过滑块16和滑槽17从一号床体1的底部滑出来,取出之前放置的材料,从而方便工作,使用完的针头和针筒,医护人员可以将其扔入垃圾桶7中,垃圾桶7内部的消毒层18可以对其进行一个消毒,防止病毒的传播,提高该装置的实用性,垃圾桶7通过固定块8固定在前底座9上,这样无论安装或者拆卸都非常的方便,直接将垃圾桶7的底部放在固定块8的内部即可。

本实用新型使用到的标准零件均可以从市场上购买,异形件根据说明书的和附图的记载均可以进行订制,各个零件的具体连接方式均采用现有技术中成熟的螺栓、铆钉、焊接等常规手段,机械、零件和设备均采用现有技术中,常规的型号,加上电路连接采用现有技术中常规的连接方式,在此不再详述。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