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麻醉呼吸管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835255发布日期:2019-06-05 23:28阅读:561来源:国知局
一种麻醉呼吸管路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麻醉呼吸管路。



背景技术:

麻醉呼吸管路是医疗救助过程中必要的一次性无菌产品,这种产品往往与医院麻醉科、ICU、急诊室等临床科室的麻醉机和呼吸机等设备进行配套使用,用于连接麻醉机、呼吸机等医疗设备,作为麻醉气体、氧气进入病人体内的通道。

当前,常见的麻醉呼吸管路通常由弯头、三通、伸缩气体管道等部件等组成,其中,三通的一端口连接弯头,另两端口分别连接一伸缩气体管道,在使用时,弯头用于与医疗设备的气体输出口连接,伸缩气体管道的末端与接触病人人体的终端部件连接,从而使得麻醉气体、氧气可由医疗设备输送至病人人体。在实际应用中,麻醉呼吸管路对治疗过程起到很大的辅助作用,可视为病人的生命线之一,应保证连接位置稳固,尽量避免漏气等情形的发生。但是,现有的麻醉呼吸管路的各个配件之间往往采用胶水进行配装,将伸缩气体管道直接粘接在三通的端口处,在医务人员、病人无意间拉扯的过程中很容易出现伸缩气体管道脱落的情形,而且,伸缩气体管道脱落情形发生时也无法及时对其进行修复,此时将大大影响医疗操作进程,延长了医护人员的治疗时间和患者的等待时间,甚至可能为病人带来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高麻醉呼吸管路中部件之间的连接质量,以保证连接的稳固性和气密性。为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麻醉呼吸管路,包括:

终端接头,用于与呼吸面罩连接;

三通,包括固接的进气端、出气端和呼吸端,所述呼吸端用于与所述终端接头连接,所述进气端和出气端均用于与气体管道连接,所述进气端和出气端的外侧壁上均设有环形卡槽;

气体管道,包括分别与所述进气端和所述出气端配合的进气管道和出气管道,对于每个气体管道,所述气体管道的两端分别设有连接部,至少一个连接部的外侧壁上设有至少一圈倒棱;

快速接头,包括用于配合所述进气端和所述进气管道的第一快速接头,以及用于配合所述出气端和所述出气管道的第二快速接头;对于每个快速接头,包括直通的第一管腔和第二管腔,所述第一管腔的内侧壁上设有环形突起,所述环形凸起与所述环形卡槽紧配合以密封定位,所述第二管腔的内侧壁上固接有向腔外延伸的套管,所述套管和所述第二管腔的内侧壁之间形成有与所述气体管道上的连接部进行过盈配合的空隙,使得所述气体管道的连接部接入时,所述连接部的外侧壁上的倒棱受力卡在所述第二管腔的内侧壁上,以对所述连接部进行密封定位。

所述连接部的内侧壁上设有至少一圈倒棱,在所述气体管道的连接部接入时,所述连接部的内侧壁上的倒棱受力卡在所述套管的外侧壁上,以对所述连接部进行密封定位。

所述快速接头的材质采用硅胶或PVC。

所述气体管道的表面设有加强网,所述加强网缠绕于两连接部之间气体管道外侧壁上,用于保护所述气体管道。

所述加强网采用螺旋钢丝或网状纤维。

所述终端接头包括弯头,所述弯头的外侧壁上设有测试通道,所述测试通道伸入所述弯头的空腔内,用于布设测试探头,所述测试通道设置螺帽进行可拆卸式密封。

本申请的有益效果是:

依据上述实施例的一种麻醉呼吸管路,包括终端接头、三通、气体管道和快速接头,由于采用第一快速接头来配合连接三通中的进气端和气体管道中的进气管道,以及采用第二快速接头来配合连接三通中的出气端和气体管道中的出气管道,而且快速接头中采用了倒棱的过盈配合结构,如此,既保证了三通和气体管道之间的气密性,也实现了两者之间的可拆卸式连接效果,避免了以往胶水连接易造成的脱落情形发生。即使在脱落情形发生时,也方便医护人员或病人及时对气体管道进行重新连接,不影响医疗操作进程,增强治疗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麻醉呼吸管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快速接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A位置的局部放大图;

图4为B位置的局部放大图;

图5为另一种实施例中B位置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不同实施方式中类似元件采用了相关联的类似的元件标号。在以下的实施方式中,很多细节描述是为了使得本申请能被更好的理解。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毫不费力的认识到,其中部分特征在不同情况下是可以省略的,或者可以由其他元件、材料、方法所替代。在某些情况下,本申请相关的一些操作并没有在说明书中显示或者描述,这是为了避免本申请的核心部分被过多的描述所淹没,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详细描述这些相关操作并不是必要的,他们根据说明书中的描述以及本领域的一般技术知识即可完整了解相关操作。

另外,说明书中所描述的特点、操作或者特征可以以任意适当的方式结合形成各种实施方式。同时,方法描述中的各步骤或者动作也可以按照本领域技术人员所能显而易见的方式进行顺序调换或调整。因此,说明书和附图中的各种顺序只是为了清楚描述某一个实施例,并不意味着是必须的顺序,除非另有说明其中某个顺序是必须遵循的。

本文中为部件所编序号本身,例如“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所描述的对象,不具有任何顺序或技术含义。而本申请所说“连接”、“联接”,如无特别说明,均包括直接和间接连接(联接)。

请参考图1,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麻醉呼吸管路,包括终端接头1、三通2、气体管道3和快速接头4,下面分别说明。

终端接头1是将麻醉呼吸管路连接至终端医疗用品的部件,主要用于与呼吸面罩连接,还可以用于与病人人体的其它医疗用品连接,这里不做限制。在一实施例中,优选地,终端接头1包括弯头,该弯头的外侧壁上设有测试通道11,测试通道11伸入该弯头的空腔内,用于布设测试探头,测试通道11上可设置螺帽12以进行可拆卸式密封;当未在测试通道11内布设测试探头时,则旋入螺帽12可密封测试通道11,当在测试通道11内布设测试探头时,则测试探头可穿过螺帽12,通过螺帽12上的密封圈以对测试探头的布线接触位置进行密封。

三通2包括固接的进气端22、出气端23和呼吸端21。呼吸端21用于与终端接头1连接,具体地可采用粘接、螺纹连接或者过盈配合等连接方式;进气端22和出气端23均用于与气体管道连接,进气端22和出气端23的结构相同,两者的外侧壁上均设有环形卡槽。在一实施例中,见图3所示的A位置局部放大图,进气端23的外侧壁上设有一圈环形卡槽221,该环形卡槽221用于与第一快速接头41进行配合安装。需要说明的是,三通2包括T型三通、Y型三通的任一类型。

气体管道3包括分别与进气端22和出气端23配合的进气管道31和出气管道32。进气管道31和出气管道32可采用相同的结构,那么对于每个气体管道,该气体管道的两端分别设有连接部,至少一个连接部的外侧壁上设有至少一圈倒棱。在一实施例中,见图1和图4,进气管道31包括第一连接部311和第二连接部312,第一连接部311的外侧壁上设有至少一圈倒棱3111,用于与第一快速接头41进行配合安装;第二连接部312用于与医疗设备(比如麻醉机、呼吸机等)连接,具体连接方式可为粘接、螺纹连接以及第一快速接头41所揭示的配合安装方式,具体连接方式不做限制。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倒棱可为弧面型、锯齿型、三角型等多种形状,具体形状不做限制。

快速接头3包括用于配合进气端22和进气管道31的第一快速接头41,以及用于连接出气端23和出气管道32的第二快速接头42。第一快速接头41和第二快速接头42的结构相同,那么,这里仅以第一快速接头41为例,对其结构和原理进行说明。

请参考图2、图3和图4,对于第一快速接头41,其包括直通的第一管腔411和第二管腔412,第一管腔411的内侧壁上设有环形突起4111,在第一管腔411套入进气端22时,该环形凸起4111卡入进气端22上的环形卡槽221内,通过紧配合的方式以对进气端22进行密封定位。第二管腔412的内侧壁上固接有向腔外延伸的套管4121,套管4121和第二管腔412的内侧壁之间形成有与进气管道上的第一连接部311进行过盈配合的空隙,使得进气管道上的第一连接部311接入时,第一连接部311的外侧壁上的倒棱3111受力卡在第二管腔411的内侧壁上,以对该第一连接部311进行密封定位。如此,通过第一快速接头41即可实现进气端22和进气管道31之间的配合连接,从而形成进气管道31—进气端22—终端接头1的气体通路,使得麻醉气体或者氧气可沿该气体通路到达病人人体。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依据第一快速接头41的结构和原理说明,技术人员可以借助第二快速接头42以同样的手段实现出气端23和出气管道32之间的配合安装,从而形成出气管道32—出气端23—终端接头1的气体通路,使得病人未吸入的麻醉气体、氧气以及呼出的二氧化碳气体沿着该气体通路返回医疗设备。

在另一实施例中,气体管道上连接部的内侧壁上设有至少一圈倒棱,在气体管道的连接部接入一快速接头时,该连接部的内侧壁上的倒棱受力卡在所接入快速接头的套管的外侧壁上,以对该连接部进行密封定位。在一具体实施例中,请参考图5,气体管道31上的第一连接部311包括倒棱3111和倒棱3112,其中,倒棱3111设置于第一连接部311的外侧壁上,而倒棱3112设置于第一连接部311的内侧壁上,在第一连接部311接入第一快速接头41时,使得倒棱3111受力卡在第二管腔412的内侧壁上,倒棱3112受力卡在套管4121的外侧壁上,通过这内外两种倒扣以对第一连接部311进行密封定位,利于增强第一连接部311的密封定位效果。

进一步地,快速接头4的材质采用硅胶或PVC,这类材质具有一定的延展性,使得气体管道的连接部接入快速接头4时,快速接头4能够在挤压力的作用下发生弹性变形,从而使得连接部能够“挤入”快速接头4中。

进一步地,见图1,气体管道3的表面设有加强网。在一具体实施例中,位于进气管道31上的加强网313缠绕于两连接部(即第一连接部311和第二连接部312)之间气体管道外侧壁上,用于保护该气体管道。这里的加强网采用螺旋钢丝或网状纤维,采用该类加强网时,可增强气体管道在拉伸、形变过程中的受力效果,避免气体管道受力过大而发生断裂情形。

以上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进行阐述,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对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变形或替换。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