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复位牵引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13971发布日期:2019-05-07 21:21阅读:486来源:国知局
骨折复位牵引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牵引装置,具体为一种骨折复位牵引装置,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牵引是利用力学中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原理,通过重力的牵拉,作用于患肢,缓解骨折和脱位处软组织的紧张和回缩,使骨折或脱位复位,达到治疗的目的。牵引分持续性皮牵引和骨牵引两大类,其主要用于颈椎骨折、骨盆骨折、股骨颈骨折、粗隆间骨折、股骨干骨折及不稳定的胫腓骨骨折等。

在进行骨折复位时,需要将病人的大腿进行固定,方便医生进行操作;但是现有的一些骨折复位牵引装置采用靴子固定脚部,当病人在穿靴子时,需要大幅度的移动腿部,不小心会使骨骼再次移位,加重病人痛苦,且不利于医生正位骨骼;在进行牵引时,脚部突然受力,可能造成病人剧烈疼痛,使病人感到不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骨折复位牵引装置,方便将病人腿部固定,不需要大幅度移动病人角度,方便操作,且进行牵引时,脚部具有缓冲机构,减轻病人痛苦。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一种骨折复位牵引装置,包括支撑台,所述支撑台的顶面边缘处对称安装两个第一支撑杆,两个所述第一支撑杆的顶端通过固定杆连接,且所述固定杆的侧壁滑动连接两个拉环;所在支撑台的顶面居中处安装牵引床,所述牵引床的一端安装绑带;所述支撑台的一端侧壁对称安装两个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二支撑板的顶端边缘处安装支撑座,所述支撑座的顶面安装护套;所述第二支撑板滑动连接第一支撑板,所述第二支撑板的一端侧壁螺纹连接螺杆,且所述螺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撑板抵触;所述第一支撑板的一端固定连接第二支撑杆,所述第一支撑板的顶面设置滑动机构;所述滑动机构包括支撑柱、第一滑槽、第二滑槽、限位柱和第二弹簧;所述第一支撑板的顶面设有所述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滑槽的底端侧壁对称设有两条所述第二滑槽;所述第一滑槽滑动连接所述支撑柱,所述支撑柱的侧壁对称设有两个所述限位柱,所述限位柱伸入所述第二滑槽的内部;所述第一滑槽的一端底部安装所述第二弹簧,且所述第二弹簧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柱;所述支撑柱的顶端固定连接固定机构;所述固定机构包括第一固定套、连接杆、按钮、挡块、凹槽、第一弹簧和第二固定套;所述支撑柱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固定套,所述第二固定套滑动连接所述第一固定套;所述第二固定套的侧壁滑动连接所述按钮,所述按钮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挡块,且所述挡块与所述第一固定套侧壁的所述凹槽卡合;所述挡块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弹簧;所述第一支撑板的一端倾斜连接定滑轮,且细绳穿过所述定滑轮与所述支撑柱固定连接。

优选的,为了方便将腿部水平的放在所述护套和所述第二固定套中,所述牵引床的顶端、所述支撑座的顶端与所述第二固定套的底端位于同一条直线上,且所述第二固定套的侧壁为半圆形结构。

优选的,为了方便所述细绳带动所述支撑柱移动,且为了防止腿部触碰到所述细绳,所述定滑轮与所述第一支撑板之间的夹角为30°,且所述定滑轮位于所述第二固定套的下方。

优选的,为了方便所述挡块与所述凹槽的连接,方便所述第一固定套与所述第二固定套的连接,所述挡块与所述凹槽滑动连接,且所述挡块和所述第一弹簧位于所述第二固定套的内部。

优选的,为了方便移动所述连接杆使所述挡块与所述凹槽分开,防止所述连接杆与所述第一固定套接触,所述连接杆的侧壁为“L”形结构,且所述连接杆的底端与所述挡块平行设置。

优选的,为了保证所述支撑柱在移动过程中不产生晃动,所述限位柱与所述第二滑槽滑动连接,且所述限位柱的直径与长度分别等于所述第二滑槽的高度与宽度。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牵引床顶端、支撑座顶端与第二固定套底端位于同一条直线上,方便将病人腿部放入弧形的第二固定套和护套内部,第二固定套滑动连接第一固定套,向下按压第一固定套,使第一固定套与病人腿部接触,使挡块与第一固定套侧壁的凹槽卡合,将第一固定套固定,使病人腿部固定在固定套的内部,操作简单快捷,减轻病人移动腿部时的痛苦。且通过细绳拉动支撑柱移动,从而带动固定套移动为病人腿部牵引,支撑柱底端安装第二弹簧,在牵引时第二弹簧起到缓冲作用,使病人腿部刚进行牵引时不会受到巨大的牵引力,减轻病人的痛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滑动机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1、支撑台,2、第一支撑杆,3、牵引床,4、固定杆,5、拉环,6、护套,7、支撑座,8、第一支撑板,9、固定机构,91、第一固定套,92、连接杆,93、按钮,94、挡块,95、凹槽,96、第一弹簧,97、第二固定套,10、滑动机构,101、支撑柱,102、第一滑槽,103、第二滑槽,104、限位柱,105、第二弹簧,11、定滑轮,12、细绳,13、第二支撑杆,14、螺杆,15、绑带,16、第二支撑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2所示,一种骨折复位牵引装置,包括支撑台1,所述支撑台1的顶面边缘处对称安装两个第一支撑杆2,两个所述第一支撑杆2的顶端通过固定杆4连接,且所述固定杆4的侧壁滑动连接两个拉环5;所在支撑台1的顶面居中处安装牵引床3,所述牵引床3的一端安装绑带15;所述支撑台1的一端侧壁对称安装两个第二支撑板16,所述第二支撑板16的顶端边缘处安装支撑座7,所述支撑座7的顶面安装护套6;所述第二支撑板16滑动连接第一支撑板8,所述第二支撑板16的一端侧壁螺纹连接螺杆14,且所述螺杆14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撑板8抵触;所述第一支撑板8的一端固定连接第二支撑杆13,所述第一支撑板8的顶面设置滑动机构10;所述滑动机构10包括支撑柱101、第一滑槽102、第二滑槽103、限位柱104和第二弹簧105;所述第一支撑板8的顶面设有所述第一滑槽102,所述第一滑槽102的底端侧壁对称设有两条所述第二滑槽103;所述第一滑槽102滑动连接所述支撑柱101,所述支撑柱101的侧壁对称设有两个所述限位柱104,所述限位柱104伸入所述第二滑槽103的内部;所述第一滑槽102的一端底部安装所述第二弹簧105,且所述第二弹簧105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柱101;所述支撑柱101的顶端固定连接固定机构9;所述固定机构9包括第一固定套91、连接杆92、按钮93、挡块94、凹槽95、第一弹簧96和第二固定套97;所述支撑柱101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固定套97,所述第二固定套97滑动连接所述第一固定套91;所述第二固定套91的侧壁滑动连接所述按钮93,所述按钮93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杆92;所述连接杆92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挡块 94,且所述挡块94与所述第一固定套91侧壁的所述凹槽95卡合;所述挡块94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弹簧96;所述第一支撑板8的一端倾斜连接定滑轮11,且细绳12穿过所述定滑轮11与所述支撑柱101固定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所述牵引床3的顶端、所述支撑座8的顶端与所述第二固定套97的底端位于同一条直线上,且所述第二固定套97的侧壁为半圆形结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所述定滑轮11与所述第一支撑板8之间的夹角为30°,且所述定滑轮11位于所述第二固定套97的下方。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所述挡块94与所述凹槽95滑动连接,且所述挡块94和所述第一弹簧96位于所述第二固定套97的内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所述连接杆92的侧壁为“L”形结构,且所述连接杆92的底端与所述挡块94平行设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所述限位柱104与所述第二滑槽103滑动连接,且所述限位柱104的直径与长度分别等于所述第二滑槽103的高度与宽度。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将病人放置在牵引床3上,慢慢将病人的小腿放入到第二固定套97的内部,使病人大腿位于护套6的内部;旋转螺杆14,使螺杆14与第一支撑板8分开,移动第二支撑杆13,将第一支撑板8从第二支撑板16的内部抽出,第二固定套97移动,使第二固定套97位于病人脚踝处,旋转螺杆14,使螺杆14与第一支撑板8接触,将第一支撑板8固定;在第二固定套97的上方插入第一固定套91,第一固定套91侧壁的凹槽95从侧壁为弧形的挡块94上滑过,当第一固定套97的顶端与病人脚部接触后,松开第一固定套97,挡块94与凹槽95卡合,将第一固定套91与第二固定套97固定,从而将病人脚部固定于第一固定套91与第二固定套97之间;使用绑带15将病人腰部固定在支撑台1上,在细绳12的一端悬挂重物,细绳12穿过定滑轮11带动支撑柱101和限位柱 104分别在第一滑槽102和第二滑槽103的内部滑动,使支撑柱101顶端的第二固定套97 移动,为病人牵引;且支撑柱101的底端安装第二弹簧105,在支撑柱101移动时第二弹簧105受力伸长,同时起到缓冲作用,使病人在刚牵引时不会受到巨大的牵引力,减轻病人的痛苦;在牵引过程中,病人需要起身时,病人手拉住拉环5,拉环5提供支撑力,方便病人起身;使用结束后,取出细绳12一端的重物,第二弹簧105收缩,使支撑柱101 复位;按下按钮93,按钮93通过“L”形的连接杆92使挡块94向第二固定套97的内部移动,压缩第一弹簧96,使挡块94与凹槽95分开,拔出第一固定套91,松开按钮93,第一弹簧105伸长使挡块94复位;松开绑带15,将病人脚部从第二固定套97和护套6上取出,再将病人从牵引床3上扶起即可。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