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流式腹部引流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573511发布日期:2019-05-03 19:36阅读:208来源:国知局
缓流式腹部引流管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用治疗设备,特别是缓流式腹部引流管。



背景技术:

腹部外科手术后放置腹腔引流管引流是防治术后并发症和治疗部分外科疾患的重要手段,放置腹腔引流管有利于引离或排出积存于腹腔内的液体,其中体液包括血液、脓液、炎性渗液、胆汁、分泌液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布了一项关于引流管的实用新型,该实用新型的授权公众号为:CN 206007774 U。包括依次连接成为一个整体的鱼嘴型插入部、引流部和连接部;鱼嘴型插入部的外径大于引流部的外径,并且该两者交接之处形成一个收口部;引流部靠近鱼嘴型插入部的一端设有喇叭形套管,喇叭型套管的喇叭部的喇叭口位置处还设有密封端板;密封端板靠近鱼嘴型插入部的位置处设有缺口,从插入部外侧流出的体液通过缺口进入喇叭形套管与引流部形成的收集腔内。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了一种结构精简和易安装的缓流式腹部引流管。

为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缓流式腹部引流管,包括集液管和引流管,所述集液管的截面呈十字型,所述集液管安装在引流管的上端;所述引流管下端安装有负压机构,所述引流管与集液管之间留有预留气腔,所述集液管顶端固定安装有推顶件,所述推顶件侧边凹陷处连接有隔膜,所述隔膜上开有渗透孔。

进一步,所述预留气腔外圈安装有真空吸盘,所述真空吸盘通过附着气管与软管连通,所述软管与附着气管之间安装有密封件,所述软管末端与针筒连接。

更进一步,所述负压机构包括环套,所述环套侧边开有若干溢流孔,所述环套底边延伸出斜边,所述环套下端留有旋盖,所述旋盖通过活塞与环套连接。

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实用新型缓流式腹部引流管与现有技术相比较,从结构上来看,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人造负压的结构,可以根据需求来控制患者体内腹积液的排放。大大提高了排放效率,同时也能减轻患者的治疗痛感。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缓流式腹部引流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缓流式腹部引流管负压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集液管的截面图。

图中:1为集液管、1-1隔膜、1-2为渗透孔、2为推顶件、3为真空吸盘、4为预留气腔、5为引流管、6为附着气管、6-1为密封件、6-2为软管、6-3为针筒、7为负压机构、7-1为环套、7-2为溢流孔、7-3为斜边、7-4为活塞、7-5为旋盖。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和图3所示,一种缓流式腹部引流管,包括集液管和引流管,所述集液管的截面呈十字型,所述集液管安装在引流管的上端;所述引流管5下端安装有负压机构7,所述引流管5与集液管1之间留有预留气腔4,所述集液管1顶端固定安装有推顶件2,所述推顶件2侧边凹陷处连接有隔膜1-1,所述隔膜1-1上开有渗透孔1-2。其中,本实用新型以集液管1为主体。集液管1的横截面呈现为“十”字状,为了让集液管1有效的能够快速有效的吸收腹腔的积液,在所述集液管1凹陷处连接了隔膜1-1。医护人员在将集液管1插入患者体内时,由于硬质的集液管1很容易弄伤患者,所以在所述集液管1顶端固定安装有推顶件2,所述推顶件2也采用的时软质材料。将集液管1插入患者体内后,医护人员将控制引流管5下端安装有负压机构7进行负压吸液。同时为了安全着想,在所述引流管5与集液管1之间留有预留气腔4,以防负压吸液是出现气压不稳定的状况。一旦出现气压不稳定的状况,医护人员便可以打开预留气腔4,从而稳定负压机构7内部的气压。

如图1所示,所述预留气腔4外圈安装有真空吸盘3,所述真空吸盘3通过附着气管6与软管6-2连通,所述软管6-2与附着气管6之间安装有密封件6-1,所述软管6-2末端与针筒6-3连接。其中,为了将集液管1稳定的安插在患者体内,在所述预留气腔4外圈安装有真空吸盘3,利用真空吸盘3与患者的伤口处形成负压。完成负压固定之后,医护人员可以利用针筒6-3抽气,改变集液管1内的气压,并且将腹积液吸出,腹积液便可以顺着引流管5流出。

如图2所示,所述负压机构7包括环套7-1,所述环套7-1侧边开有若干溢流孔7-2,所述环套7-1底边延伸出斜边7-3,所述环套7-1下端留有旋盖7-5,所述旋盖7-5通过活塞7-4与环套7-1连接。其中,负压机构7是一种可以放出腹积液和调节引流管5内部气压的机构。医护人员通过控制旋盖7-5减少引流管5内部的气压,此时腹积液会顺着集液管1流向环套7-1,再顺着环套7-1上的溢流孔7-2流出,为了防止腹积液污染旋盖7-5,便在所述环套7-1底边延伸出斜边7-3。

综上,本实用新型缓流式腹部引流管与现有技术相比较,从结构上来看,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人造负压的结构,可以根据需求来控制患者体内腹积液的排放。大大提高了排放效率,同时也能减轻患者的治疗痛感。

虽然以上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是本领域熟练技术人员应当理解,这些仅是举例说明,可以对本实施方式作出多种变更或修改,而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仅由所附权利要求书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