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CT扫描用上肢托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67626发布日期:2019-05-15 22:49阅读:293来源:国知局
一种CT扫描用上肢托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上肢托架,尤其涉及一种CT扫描用上肢托架,属于医疗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长期的临床工作中,CT检查已广泛应用于医疗服务。当做颈部以下身体各部位的检查时,均需将双手从身体两侧举过头顶,上举时被检查者双手处于悬空状态,当检查床进行移动扫描时,悬空的双手会随着检查床的移动而发生轻微的活动,容易造成扫描部位的移动伪影,影响图像质量。在做胸、腹部以下部位的增强检查或血管成像时,往往需要多期增强,时间相对过长,若上举悬空的双手不能保持恒定状态,必然会影响扫描质量。在实际工作中,年龄较大、体弱或意识不清的患者较多,其双手难以保持长时间的恒定状态,并且增强检查时需在肘关节静脉处深埋留置针,若肘关节不能保持相应时间的伸直状态而发生弯曲,轻者会使留置针变形弯曲,不能进行正常的增强功能,严重者可刺破血管,造成造影剂渗漏而引发一系列的不良后果。此外,有部分人需检查双手及双上肢血管成像等,手部的固定就显得更为重要,若手部发生轻微的移动,整个检查均失败,因此,使用上肢托架,对悬空的双手进行支撑和限位尤为重要。但现有的上肢托架结构复杂、操作不够简便、生产成本高、实用性不强。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简便、成本低廉、实用性极强的CT扫描用上肢托架,该上肢托架在不改变上肢托架功能的基础上,大大的简化了其结构,从而缩短了生产流程,减少了生产原材料,且提高了使用的可操作性能。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CT扫描用上肢托架,包括与CT扫描床连接的连接板、与连接板连接的支撑体、设置在支撑体上端的支撑板。

所述支撑体为一根可伸缩式柱体,其为内管与外管构成的可伸缩式套管,内管上设置有弹珠、外管上至少设置有两个调节孔,通过调节弹珠与调节孔的相对位置对套管的伸缩量进行调节,从而调节支架的整体高度;所述支撑板上设置有缺口,缺口一侧对应设置有拉手。

所述支撑体为一根可伸缩式柱体,其为内管与外管构成的可伸缩式套管,内管与外管通过螺栓进行调节固定。

所述连接板上设置有螺栓孔和/或卡扣。

所述支撑板上设置有困扎固定带。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以上技术方案,其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成本低廉,操作方便,实用性强,舒适性好;支撑体伸缩量可调节,其通用性强;设置困扎固定带,可对上肢进行限位,能有效的防止手臂移动,能保持手臂的相对固定和肘部的伸直,使留置针处于安全状态,避免留置针刺伤血管,从而提高了扫描质量和安全性能;支撑板上设置有缺口和拉手,能够方便的对支撑体进行调节;被检查者无需家人陪同就能顺利的进行扫描检查,大大的提高了检查效率;该上肢托架在不改变上肢托架功能的基础上,大大的简化了其结构,从而缩短了生产流程,减少了生产原材料,且提高了使用的可操作性能,适合在CT扫描领域大面积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支撑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连接板1、螺栓孔1-1、卡扣1-2,支撑体2、外管2-1、调节孔2-2、内管2-3、弹珠2-4,支撑板3、缺口3-1、拉手3-2、固定带3-3,CT扫描床4。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1,如图1所示:一种CT扫描用上肢托架,包括与CT扫描床4连接的连接板1、与连接板1连接的支撑体2、设置在支撑体2上端的支撑板3。

实施例2,如图2和图3所示:一种CT扫描用上肢托架,包括与CT扫描床4连接的连接板1、与连接板1连接的支撑体2、设置在支撑体2上端的支撑板3;所述支撑体2为一根可伸缩式柱体,其为内管2-3与外管2-1构成的可伸缩式套管,内管2-3上设置有弹珠2-4、外管2-1上至少设置有两个调节孔2-2,通过调节弹珠2-4与调节孔2-2的相对位置对套管的伸缩量进行调节,从而调节支架的整体高度;为了方便对支撑体2进行调节,所述支撑板3上设置有缺口3-1,缺口3-1一侧对应设置有拉手3-2;所述连接板1上设置有螺栓孔1-1和/或卡扣1-2;为了方便对上肢进行限位和固定,所述支撑板3上设置有困扎固定带3-3。

实施例3,本实施例与实施例2的不同仅仅在于:所述支撑体2为一根可伸缩式柱体,其为内管2-3与外管2-1构成的可伸缩式套管,且内管2-3与外管2-1通过螺栓进行调节固定;所述连接板1上设置有螺栓孔1-1和/或卡扣1-2;所述支撑板3上设置有困扎固定带3-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