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用牵拉器及医疗器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393683发布日期:2019-04-13 00:39阅读:241来源:国知局
医用牵拉器及医疗器械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而言,涉及医用牵拉器及医疗器械。



背景技术:

在医院里,每天都进行了各种大型的手术,手术则需要医师非常仔细的操作才能保证手术的成功率,才能增大患者获得救赎的机率,为了保证医师能仔细稳定地进行手术,在手术进行时,医师需要采用许多辅助器械辅助手术,以通过辅助器械完成两只手不能完成的多种手术辅助工作。

在现有的多数手术器械中,对于涉及到腹腔、胸腔等手术一般需要采用器械对手术部位的周围组织进行牵拉,以避免阻挡手术视野,影响到手术的进行。但是现有的多数器械在进行牵拉时还是会对医师的手术视野产生一定的影响,或损伤牵拉组织,或在体表增加操作孔或伤口,或直接增加手术辅助人力,这都会导致给医师造成了一定的麻烦,还可能会延长手术的时间,甚至延误对于患者的治疗。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医用牵拉器,其能有效地对手术部位周围组织进行夹持牵拉,避免手术部位周围组织对医师的手术产生影响,保证手术快速有序的进行。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医疗器械,其能有效地对手术部位周围组织进行夹持牵拉,避免手术部位周围组织对医师的手术产生影响,保证手术快速有序的进行。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一种医用牵拉器,所述医用牵拉器包括夹持件、连接线和牵引针,所述夹持件包括底壁、两个弹力主臂和两个弹力夹持臂,所述连接线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底壁和所述牵引针,两个所述弹力主臂的一端分别连接于所述底壁的两端,并且所述弹力主臂与所述底壁之间形成钝角,两个所述弹力夹持臂分别连接于两个所述弹力主臂的另一端,两个所述弹力夹持臂交叉设置,并且两个所述弹力夹持臂远离所述弹力主臂的一端共同围成夹持空间。

进一步地,其中一个所述弹力夹持臂上开设滑槽,另一个所述弹力夹持臂穿过所述滑槽并能沿所述滑槽移动,以使得两个弹力夹持臂远离所述弹力主臂的端部相互远离并张开所述夹持空间,或者相互靠近并封闭所述夹持空间。

进一步地,所述滑槽开设于所述弹力夹持臂的中部,并且所述滑槽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弹力夹持臂的延伸方向相同。

进一步地,穿过所述滑槽的所述弹力夹持臂的宽度与所述滑槽的宽度相适配。

进一步地,所述弹力夹持臂包括弹性部和夹持部,所述弹性部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弹力主臂,并且两个所述弹性部交叉设置,所述夹持部连接于所述弹性部远离所述弹力主臂的端部,并且两个所述夹持部和两个所述弹性部共同围成水滴形的所述夹持空间。

进一步地,两个所述夹持部均呈弧形,并且两个所述夹持部远离所述弹性部的端部相抵持。

进一步地,所述两个所述夹持部端部的外轮廓为局部圆柱面,并且两个所述夹持部远离所述弹性部的端部外轮廓的切面共面。

进一步地,所述底壁、两个所述弹力主臂和两个所述弹力夹持臂一体成型。

进一步地,所述医用牵拉器还包括连接件,所述连接件连接于所述底壁远离所述夹持空间的一侧,并且所述连接线的一端连接于所述连接件。

一种医疗器械,包括医用牵拉器。所述医用牵拉器包括夹持件、连接线和牵引针,所述夹持件包括底壁、两个弹力主臂和两个弹力夹持臂,所述连接线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底壁和所述牵引针,两个所述弹力主臂的一端分别连接于所述底壁的两端,并且所述弹力主臂与所述底壁之间形成钝角,两个所述弹力夹持臂分别连接于两个所述弹力主臂的另一端,两个所述弹力夹持臂交叉设置,并且两个所述弹力夹持臂远离所述弹力主臂的一端共同围成夹持空间。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医用牵拉器及医疗器械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医用牵拉器及医疗器械能通过按压两个弹力夹持臂使得两个弹力夹持臂的端部相互远离,即能使得夹持空间张开,便能将手术部位周围组织放入至夹持空间内部,松开两个弹力夹持臂时,则能通过弹力夹持臂的弹性回复力使得夹持空间封闭,即能稳定地对手术部位周围组织进行夹持。并通过连接线向夹持件提供牵拉作用力,便能对手术部位周围组织起到牵拉作用,使得手术能避开周围组织的影响。并且连接线能牵拉至远离医师的地方以避免在对夹持件进行牵拉时影响医师进行手术。另外,还能通过牵引针穿过患者的皮肤以及皮下组织,便能避免连接线在起牵拉作用时影响到医师进行手术,并能避免医师在手术时影响对于组织的牵拉作用。能保证手术快速有效地进行,能缩短手术进行的时间,保证能在最佳治疗时间内完成手术。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医用牵拉器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医用牵拉器第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医用牵拉器第三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提供的医用牵拉器第四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标:10-医用牵拉器;100-夹持件;110-底壁;120-弹力主臂;130-弹力夹持臂;131-弹性部;132-滑槽;133-夹持部;140-夹持空间;200-连接线;300-牵引针;400-连接件;410-连接块;420-连接环。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内”、“外”、“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惯常理解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设置”、“连接”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连接,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第一实施例

请参阅图1,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医用牵拉器10,其用于夹持手术部位周围组织并对组织进行牵拉作用。医用牵拉器10能有效地对手术部位周围组织进行夹持牵拉,避免手术部位周围组织对医师的手术产生影响,保证手术快速有序的进行。

请结合参阅图1和图2,医用牵拉器10包括夹持件100、连接线200和牵引针300。连接线200的两端分别连接于夹持件100和牵引针300。其中,夹持件100用于夹持手术组织或周围组织,并向手术组织或周围组织提供稳定的支撑。连接线200用于对夹持件100提供牵拉作用,即能通过连接线200牵引夹持件100的同时向手术组织或周围组织提供牵拉作用,以避免手术组织或周围组织影响医师进行手术。牵引针300用于牵引连接线200并将连接线200固定,以使得对于手术组织或周围组织的牵拉作用能保持稳定;另外,牵引针300还能在需要的时候穿过患者的皮肤以及皮下组织,以使得能将连接线200从手术中患者躯体上的手术开口以外的皮肤穿出,避免连接线200影响医师进行手术,并能避免医师在手术时对连接线200造成影响,影响对手术组织或周围组织稳定的牵拉作用。通过夹持件100、连接线200和牵引针300对手术组织或周围组织进行稳定的夹持以及牵拉作用,能避免手术组织或周围组织在手术中影响医师的操作,能缩短手术时间,便能保证在最佳治疗时间内完成手术,提高手术成功率。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通过牵引针300穿出患者的皮肤,能使夹持件100避开于患者躯体上手术开口,并能对患者的手术开口起到一定的撑开作用,进一步便于医师进行手术操作,能进一步缩短手术的时间。

夹持件100包括底壁110、两个弹力主臂120和两个弹力夹持臂130,其中,连接线200的一端连接于底壁110。两个弹力主臂120的一端连接于底壁110的两端,并且两个弹力主臂120均与底壁110之间形成钝角。两个弹力夹持臂130的一端分别连接于两个弹力主臂120的另一端,并且两个弹力夹持臂130交叉设置。两个弹力夹持臂130远离弹力主臂120的一端共同围成夹持空间140。其中,通过两个弹力夹持臂130共同形成夹持空间140夹持手术组织或周围组织,能对手术组织或周围组织进行稳定的承载,保证对手术组织或周围组织进行稳定的牵拉作用。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弹力主臂120和弹力夹持臂130均具有弹性,以使得在按压两个弹力夹持臂130时,能使得两个弹力夹持臂130的端部相互远离,即能将夹持空间140张开,并能使得夹持空间140增大,在将手术组织或周围组织放入至夹持空间140内部时,撤消对于两个弹力夹持臂130的按压力,则能通过弹力夹持臂130的弹性回复力使得弹力夹持臂130的端部相互靠近,并能使得夹持空间140封闭,即能向手术组织或周围组织实现夹持作用。

在通过夹持空间140对手术组织或周围组织进行稳定夹持作用之后,通过连接线200对夹持件100的牵拉作用,即能完成对手术组织或周围组织的牵引。

请结合参阅图1和图3,在本实施例中,其中一个弹力夹持臂130上开设有滑槽132,另一个弹力夹持臂130擦混过滑槽132并能沿滑槽132移动。即,当对两个弹力夹持臂130施加按压作用时,伸入滑槽132的弹力夹持臂130沿滑槽132移动,以使得两个弹力夹持臂130的端部相互远离,即能使得夹持空间140张开。当撤消按压作用后,弹力夹持臂130同样沿滑槽132滑动并使得两个弹力夹持臂130的端部相互靠近以封闭夹持空间140。其中,能通过滑槽132的导向作用使得两个弹力夹持臂130能相对稳定的相对运动,并且能避免弹力夹持臂130跑偏对手术组织或周围组织造成的影响。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滑槽132开设于其中一个弹力夹持臂130的中部,并且滑槽132的延伸方向与该弹力夹持臂130的延伸方向相同。即,其中一个弹力夹持臂130穿过另一个弹力夹持臂130的中部,并且当对两个弹力夹持臂130施加按压作用时,其中一个弹力夹持臂130能沿另一个弹力夹持臂130移动。其中,通过开设于弹力夹持臂130中部的滑槽132使得弹力夹持臂130的移动方向保持稳定,能提高夹持件100对手术组织或周围组织的夹持高效性和稳定性。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伸入滑槽132的弹力夹持臂130的宽度与滑槽132的宽度相适配。即,其中,滑槽132的宽度略大于伸入滑槽132的弹力夹持臂130的宽度,以使得在保证弹力夹持臂130的强度的前提下使得弹力夹持臂130能在滑槽132内顺畅的滑动。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底壁110、两个弹力主臂120和两个弹力夹持臂130一体成型。应当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底壁110、两个弹力主臂120和两个弹力夹持臂130之间还可以采用其他的连接方式,例如,焊接或者粘接等。

请结合参阅图1、图2和图4,在本实施例中,弹力夹持臂130包括弹性部131和夹持部133,弹性部131的一端连接于弹力主臂120,并且两个弹性部131交叉设置。其中,滑槽132开设于其中一个弹性部131的中部,并且滑槽132沿弹性部131延伸,另一个弹性部131则穿过滑槽132以实现两个弹性部131的交叉设置。两个夹持部133连接于弹性部131远离弹性部131的端部,并且两个夹持部133和两个弹性部131共同围成夹持空间140。

在本实施例中,开设滑槽132的弹性部131的宽度与弹力主臂120的宽度相同,另一个弹性部131的宽度小于弹力主臂120的宽度,以使得宽度较小的弹性部131能穿过滑槽132并使得两个弹性部131交叉设置。并且,夹持部133的宽度与相对应的弹性部131的宽度相同。

进一步地,两个夹持部133均呈弧形,并且两个夹持部133远离弹性部131的端部相抵持。即,在夹持件100静置时,两个夹持部133相互抵持,以使得夹持空间140封闭,以使得在夹持手术组织或周围组织时能避免其掉落影响手术。当对两个弹性部131提供按压力时,怎能使得两个夹持部133相互远离,以张开夹持空间140,此时便能将手术组织或周围组织放入至夹持空间140内部。在取消按压作用后,两个夹持部133则能在弹性部131的弹性回复力的作用下相抵持,即能封闭夹持空间140,完成对手术组织或周围组织稳定的夹持作用。

并且,其中通过弧形设置的夹持部133,能避免夹持部133对手术组织或周围组织造成损伤,能避免对患者造成意外伤害。

进一步地,两个夹持部133端部的外轮廓为局部圆柱面,并且两个夹持部133远离弹性部131的端部外轮廓的切面共面。即,能使得两个夹持部133相抵持时,使得两个夹持部133的外轮廓能连接形成一个半圆弧形。同理,两个夹持部133内部形成夹持空间140的内周壁同样能相连接形成一个半圆弧形。

另外,医用牵拉器10还包括连接件400,连接件400连接于底壁110远离夹持空间140的一侧,并且连接线200的一端连接于连接件400。其中,连接件400包括连接块410和两个连接环420,连接块410连接于底壁110远离夹持空间140的侧面,其中一个连接环420连接于连接块410远离底壁110的端部,并且该连接环420连接于连接线200的一端;另一个连接环420设置于底壁110靠近夹持空间140的一侧。

本实施例中提供的医用牵拉器10能通过按压两个弹力夹持臂130使得两个弹力夹持臂130的端部相互远离,即能使得夹持空间140张开,便能将手术组织或周围组织放入至夹持空间140内部,松开两个弹力夹持臂130时,则能通过弹力夹持臂130的弹性回复力使得夹持空间140封闭,即能稳定地对手术组织或周围组织进行夹持。并通过连接线200向夹持件100提供牵拉作用力,便能对手术组织或周围组织起到牵拉作用,使得手术能避开组织的影响。并且连接线200能牵引至远离医师的地方以避免在对夹持件100进行牵引时影响医师进行手术。另外,还能通过牵引针300穿过患者的皮肤以及皮下组织,便能避免连接线200在起牵拉作用时影响到医师进行手术,并能避免医师在手术时影响对于手术组织或周围组织的牵拉作用。能保证手术快速有效地进行,能缩短手术进行的时间,保证能在最佳治疗时间内完成手术。

第二实施例

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医疗器械,其能有效地对手术组织或周围组织进行夹持牵引,避免组织对医师的手术产生影响,保证手术快速有序的进行。

其中,本实施例中提供的医疗器械采用了第一实施例中提供的医用牵拉器10。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