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报警装置的氧气枕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556722发布日期:2019-12-31 15:30阅读:319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报警装置的氧气枕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设计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报警装置的氧气枕。



背景技术:

氧气枕是一种内部充满氧气的枕头状医用工具,由于氧气枕的轻便、易于携带等优点,从而适用于家庭氧疗、抢救危重病人或者途中转移病人,若家中有患肺气肿、肺心病、风心病等疾病的病人,往往很容易出现因呼吸困难而导致机体缺氧的情况,此类疾病患者很有必要备一个氧气袋。然而,在采用现有技术中的氧气枕进行供氧前,需要先给氧气枕充气,目前市面上大部分的氧气枕充氧气时没有氧气容量提示,氧气枕充爆炸的情况时有发生,导致在使用过程中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其次当氧气枕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其内的氧气较少时,便需要靠人力挤压枕头来供氧,劳动强度大,同时也不能充分使氧气枕内的氧气出来,使得患者吸氧量较少,从而影响到患者的生命安全。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报警装置的氧气枕,在氧气充到一定容量后及时发出预警和提示,同时能克服供氧时需要人力挤压供氧导致医护人员劳动强度大的问题。

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氧气枕主体,其内设有隔层,所述隔层将所述氧气枕主体分为储氧腔和供压腔,所述储氧腔上设有进气管和出气管,所述进气管上设有压力控制阀,所述储氧腔上还设有气体压力传感器,所述气体压力传感器连接有主控电路,所述供压腔上设有充气管,所述充气管的另一端连接有充气球;

报警装置,其包括防爆阀,所述防爆阀位于所述出气管上,所述防爆阀的排气端连接有汽笛。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主控电路包括处理器、以及分别与所述处理器连接的显示模块和语音提示模块。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显示模块为液晶显示屏。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充气球上设有单向阀。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压力控制阀上设有流量计。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出气管上设有流量调节阀。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供压腔上设有泄气孔和与所述泄气孔匹配的气塞。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隔层采用弹性材料。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该具有报警装置的氧气枕,在储氧腔上设有气体压力传感器,气体压力传感器与主控电路相连,气体压力传感器将信号传递给主控电路,主控电路的显示屏上会实时显示当下储氧腔的压力值,当储氧腔内的氧气压力大于预先设定的压力值时,语音提示模块会发出语音提醒用户及时停止充气;当储氧腔的内部压力过大超过防爆阀的设定值时,防爆阀会立即打开,此时储氧腔内的氧气排出且经过汽笛,并发出声音进行报警,提醒用户停止充气;另外,储氧腔内的氧气压力达到预定值后,进气管上的压力控制阀也会自动关闭气路,停止充气,保证了用户不在的情况下的氧气枕的安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具有报警装置的氧气枕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氧气枕主体,10-隔层,11-储氧腔,12-供压腔,120-泄气孔,13-进气管,14-出气管,140-流量调节阀,15-压力控制阀,150-流量计,16-气体压力传感器,17-充气管,18-充气球,19-单向阀,2-报警装置,20-防爆阀,21-汽笛,3-显示模块,4-语音提示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见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具有报警装置的氧气枕,包括氧气枕主体1,氧气枕主体1内设有隔层10,隔层10将氧气枕主体1分为储氧腔11和供压腔12两个部分,其中储氧腔11可以在供压腔12的上方也可以在供压腔12的下方,考虑到患者在使用时头部会与氧气枕主体1直接接触,如果供压腔12位于储氧腔11上面,在给供压腔12充气放气的过程中可能会引起患者头部高低变动而不适,因此这里供压腔12优选的位于储氧腔11的下方,隔层10将氧气枕主体1自上而下依次分为储氧腔11和供压腔12两个部分,患者的头位于储氧腔11的上表面。隔层10采用具有弹性的橡胶材料,且其面积大于储氧腔11和供压腔12相交处的横截面积,隔层10的形状与储氧腔11的上表面即患者头部与储氧腔11接触的那一面的形状相契合。当储氧腔11内的氧气含量足够多时,隔层10处于下凹的状态,当储氧腔11内的氧气含量很少需要给供压腔12内充气时,隔层10随着空气的进入慢慢由下凹变为上凸,最后可以和储氧腔11的上表面基本重合,使得储氧腔11内的氧气能尽可能的全部出来供患者充分使用。

参见图1所示,储氧腔11上分别设有与储氧腔11连通的进气管13和出气管14,进气管13上设有压力控制阀15,当储氧腔11内的氧气压力达到压力控制阀15的预定值时,压力控制阀15则会立即切断进气的气路,保证氧气枕不会由于气体压力过大而爆炸,起到保护作用。在压力控制阀15上还设有显示气通流量的流量计150,以便于实时调节控制充氧的流量。储氧腔11上还设有用于测量储氧腔11内部压力的气体压力传感器16,气体压力传感器16连接有主控电路,主控电路包括处理器、以及分别与所述处理器连接的显示模块3和语音提示模块4三部分,当气体压力传感器16测量到气压值后会将信号传输到主控电路,经过处理器处理转化后其数值会显示在液晶显示屏上,方便充气人员在充气时实时查看氧气枕内的氧气压力值,根据显示屏的数值能人为的判断是否需要停止或继续充气,使用方便。另外,当储氧腔11内的氧气压力达到压力控制阀15的预定值时,语音提示模块4会发出语音提示,告知已切断气路。

参见图1所示,与储氧腔11连通的出气管14上还装有报警装置2,报警装置2包括防爆阀20,防爆阀20位于出气管14上,优选的,在出气管14和防爆阀20之间设有三通接头,三通接头的左端接口与出气管14连通相接,三通接头的右端接口连接防爆阀20,防爆阀20的排气端连接有汽笛21,三通接头的上端接口还连接有出气的流量监测显示器。因此,进气管13和出气管14都是与储氧腔11内部连通的,充气时将进气管13与气源连通,氧气通过进气管13进入到储氧腔11的内部,当储氧腔11内部的压力过大且大于防爆阀20的预定值时,防爆阀20会打开,氧气经过出气管14通过防爆阀20最后经过汽笛21,此时汽笛21会发出声音进行报警,提醒操作人员及时停止充气,避免氧气枕爆炸,使用操作方便,安全系数高。在出气管14上还设有控制氧气流量的流量调节阀140,保证患者能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来随时调节氧气的出气流量,结合流量监测显示器,能够实时可直观的看到供氧流量,克服了现有技术中氧气枕不能实时显示氧气流量导致影响患者生命安全的问题。

参见图1所示,为了保证氧气枕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其内的氧气较少时氧气仍能出来,在储氧腔11的下方设有供压腔12,供压腔12上设有与供压腔12连通的充气管17,所述充气管17远离供压腔12的一端连接有与充气管17密封连接的充气球18,供压腔12为一个密封的腔体,从而保证用充气球18对供压腔12进行加压时气体不会泄露,从而保证了供压腔12内压力的持续增加,进而挤压位于其上方的储氧腔11,使储氧腔11内的少量氧气能从出气管14出来,这一过程省去了人工的挤压,克服供氧时需要人力挤压供氧导致医护人员劳动强度大的问题。其中,充气球18上设有单向阀19,设置该单向阀19使得充气球18中的气体只能通过充气管17进入到供压腔12内,而不能反向流出,进而保证了供压腔12内的气体持续增多。在供压腔12上还设有泄气孔120和与泄气孔120匹配的气塞,当氧气枕氧气使用完需要下一次充气时,而可以通过泄气孔120将供压腔12内的空气排出,给储氧腔11留出储氧空间,当空气排到一定程度,用气塞将泄气孔120塞住以保证供压腔12的密闭性。

本实用新型不仅局限于上述最佳实施方式,任何人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都可得出其他各种形式的产品,但不论在其形状或结构上作任何变化,凡是具有与本实用新型相同或相近似的技术方案,均在其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