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颈静脉穿刺头部固定枕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414624发布日期:2019-04-16 23:02阅读:284来源:国知局
一种颈静脉穿刺头部固定枕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设备,具体说是一种颈静脉穿刺头部固定枕。



背景技术:

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术是建立快速、安全、有效的深静脉通道以抢救危重患者的一种重要手段,已逐步推广应用于大手术中输血输液、静脉高营养疗法、中心静脉压测定、插入肺动脉导管等情况,而常用的穿刺位置有颈内静脉。在做颈静脉穿刺手术的时候,就是摆放病人的头部、肩部达到正确姿位,以方便暴露颈静脉使得手术能顺利完成,这过程中还需要保持病人的头部不晃动,但在实践中,病人头部因没有固定装置,产生生理性晃动而影响手术进展。在公告号CN 204951497 U的中国专利中,为婴幼儿患者提供了一种固定的装置,该装置主要运用充气方式,操作起来较复杂,手动打气效率较低,调整起来耗时、影响手术进程,也不能做即时调整或微调,且头部没有固定装置,达不到控制头部晃动,该装置也不适合成人使用。鉴于此,我们需要一种供成人患者使用、更方便、更高效的颈静脉穿刺固定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电动调节、更高效的颈静脉穿刺头部固定枕。

所述的颈静脉穿刺头部固定枕,包括“T”形板、头托、充气肩垫和控制盒;

所述“T”形板横板朝前水平置放,所述头托位于“T”形板的上方,头托的底面前部两侧各安装有一个竖向置放的高度伸缩柱,一对高度伸缩柱的底端分别固定在“T”形板横板两端,高度伸缩柱的顶端通过侧万向球轴承与头托的底面连接;

所述头托的后端连接有桥板,桥板的末端向下垂直折弯后固定在主万向球轴承的球珠上,所述主万向球轴承的球套底座固定在“T”形板纵板上;

所述头托的顶面两侧各竖向设有一挡板,两块挡板分别固定有绑带,两根绑带的活动端分别设有配套的尼龙搭扣;

在“T”形板的纵板后部之上铺设有床垫;所述充气肩垫分设左右两块,并以“T”形板的纵板为中线对称固定在床垫上;设有两个双向气泵,左右侧的充气肩垫分别与左右双向气泵的出气口连接;

所述高度伸缩柱设有至少一对相互竖向嵌套的筒状的竖向活动柱和竖向固定柱,竖向固定柱内固定设有高度调节直流电机,高度调节直流电机的输出转轴与竖向活动柱的内侧壁通过螺纹副连接,竖向活动柱通过与竖向固定柱之间的导轨轴向滑动;

所述控制盒面板上设置有多个自动复位式扭子开关,以控制头托做出偏转或升降动作,以及控制充气肩垫充气或放气;控制盒内设有直流电源。

进一步地,所述的两根绑带中其中一根比另一根长,在较长的绑带的底面设置有软垫。

进一步地,所述扭子开关中设置有升高开关,以控制头托升高高度;所述升高开关与直流电源串联后分别与相互并联的左高度调节直流电机和右高度调节直流电机正向转动联接。

进一步地,所述扭子开关中设置有降低开关,以控制头托降低高度;所述降低开关与直流电源串联后分别与相互并联的左高度调节直流电机和右高度调节直流电机反向转动联接。

进一步地,所述扭子开关中设置有右偏转开关,以控制头托左侧升高、右侧降低、及左双向气泵充气、右双向气泵放气,用于头部向右偏转的同时左肩部垫高;所述右偏转开关与直流电源串联后分别与并联的左高度调节直流电机正向转动连接、与右高度调节直流电机反向转动连接、与左双向气泵的充气模式连接、与右双向气泵的放气模式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扭子开关中设置有左偏转开关,以控制头托左侧降低、右侧升高,及右双向气泵充气、左双向气泵放气,用于头部向左偏转的同时右肩部垫高;所述左偏转开关与直流电源串联后分别与并联的左高度调节直流电机反向转动连接、与右高度调节直流电机正向转动连接、与右双向气泵的充气模式连接、与左双向气泵的放气模式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高度调节直流电机为带有步进电机驱动器的步进电机,所述步进电机驱动器的输入端连接有脉冲发生器,脉冲发生器的启动控制端作为步进电机的启动控制端。

本实用新型采用电动的方式可以任意调整头托的高度和偏转角度;头托还设置了绑带,能很好地将患者的头部固定以防止晃动;调整头部的同时还能同步垫高相应的肩部,姿位调整一步到位;提供简单的几个控制开关,操作简便,大大提高手术效率和手术安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高度伸缩柱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升高开关控制电路实施例电路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降低开关控制电路实施例电路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右偏转开关控制电路实施例电路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左偏转开关控制电路实施例电路图。

图中:1—“T”形板,2—头托,3—充气肩垫,4—控制盒,5—侧万向球轴承,6—高度伸缩柱,7—桥板,8—主万向球轴承,9—挡板,10 —绑带,11—尼龙搭扣,12—软垫,13—扭子开关,14—竖向活动柱,15 —竖向固定柱,16—高度调节直流电机,17—双向气泵,18—直流电源, 19—升高开关,20—降低开关,21—右偏转开关,22—左偏转开关,23 —床垫。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一种较佳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如图1、 2中所示的颈静脉穿刺头部固定枕,包括“T”形板1、头托2、充气肩垫 3和控制盒4;

所述“T”形板1横板朝前水平置放,所述头托2位于“T”形板1 的上方,头托2的底面前部两侧各安装有一个竖向置放的高度伸缩柱6,高度伸缩柱6的底端固定在“T”形板1横板两端,高度伸缩柱6的顶端通过侧万向球轴承5与头托2的底面连接;图1中,“T”形板1作用是连接和稳定整个装置,在实际实施中,“T”形板1可固定在床板上。头托2和高度伸缩柱6采用侧万向球轴承5连接,则可以变化出各种角度以达到调整到所需要的体位。

所述头托2的后端连接有桥板7,桥板7的另一端向下折弯后垂直固定在主万向球轴承8的球珠上,所述主万向球轴承8的球套底座固定在“T”形板1纵板上;从图1中可以看到,主万向球轴承8的作用是让头托2 以此为圆点,做出上、下移动或左、右偏转运动。

所述头托2的顶面两侧各设一挡板9,两块挡板9分别固定有绑带10,两根绑带10的活动端分别设有配套的尼龙搭扣11;从图1可看到,绑带 10用于固定头部不晃动,挡板9可以夹住头部使其运动。

在“T”形板1的纵板后部之上铺设有床垫23;所述充气肩垫3分设左右两块,并以“T”形板1的纵板为中线对称固定在床垫23上;设有两个双向气泵17,左右侧的充气肩垫3分别与左右双向气泵17的出气口连接;从图1可看到,床垫23的高度在实际运用中优选的高度略高过桥板7,这样左或右充气肩垫3充气后,肩部可以处于高位,以利于手术开展。

所述高度伸缩柱6设有至少一对相互竖向嵌套的筒状的竖向活动柱 14和竖向固定柱15,竖向固定柱15内固定设有高度调节直流电机16,高度调节直流电机16的输出转轴与竖向活动柱14的内侧壁通过螺纹副连接,竖向活动柱14通过与竖向固定柱15之间的导轨轴向滑动。如图2 中所示,高度调节直流电机16的输出转轴可推拉与之螺纹连接的竖向活动柱14,以达到将高度调高或调低的目的。

如图1所示,控制盒4面板上设置有多个自动复位式扭子开关13,以控制头托2做出偏转或升降动作,以及控制充气肩垫3充气或放气;控制盒4内设有直流电源18。

所述的两根绑带10中其中一根比另一根长,在较长的绑带10的底面设置有软垫12。从图1中可以看到,作为优选的实施方案,加了软垫12 垫放在患者额头部位,能让患者有舒适感。

如图3所示,所述扭子开关13中设置有升高开关19,以控制头托2 升高高度;所述升高开关19与直流电源18串联后分别与相互并联的左高度调节直流电机和右高度调节直流电机正向转动联接。开启升高开关19 后,左右高度伸缩柱6可同步升高。

如图4所示,所述扭子开关13中设置有降低开关20,以控制头托2 降低高度;所述降低开关20与直流电源18串联后分别与相互并联的左高度调节直流电机和右高度调节直流电机反向转动联接。开启降低开关20 后,左右高度伸缩柱6可同步降低。

如图5所示,所述扭子开关13中设置有右偏转开关21,以控制头托 2左侧升高、右侧降低、及左双向气泵充气、右双向气泵放气,用于头部向右偏转的同时左肩部垫高;所述右偏转开关21与直流电源18串联后分别与并联的左高度调节直流电机正向转动连接、右高度调节直流电机反向转动连接和左双向气泵的充气模式连接、右双向气泵的放气模式连接。开启右偏转开关21后,左高度伸缩柱6升高、右高度伸缩柱6降低,同时左充气肩垫3充气、右充气肩垫3放气,患者头部及体位向右偏转。

如图6所示,所述扭子开关13中设置有左偏转开关22,以控制头托 2左侧降低、右侧升高、及右双向气泵充气、左双向气泵放气,用于头部向左偏转的同时右肩部垫高;所述左偏转开关22与直流电源18串联后分别与并联的左高度调节直流电机反向转动连接、右高度调节直流电机正向转动连接和右双向气泵的充气模式连接、左双向气泵的放气模式连接。开启左偏转开关22后,左高度伸缩柱6降低、右高度伸缩柱6升高,同时左充气肩垫3放气、右充气肩垫3充气,患者头部及体位向左偏转。

所述高度调节直流电机16为带有步进电机驱动器的步进电机,所述步进电机驱动器的输入端连接有脉冲发生器,脉冲发生器的启动控制端作为步进电机的启动控制端。一旦脉冲发生器启动则会驱动步进电机转动,带动竖向活动柱动作。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