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颈托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713515发布日期:2019-05-21 21:35阅读:326来源:国知局
一种颈托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颈托。



背景技术:

颈托是颈椎病、颈椎骨折或者颈椎术后的颈椎制动的辅助治疗器具,能起到制动和保护颈椎,减少神经的磨损,减轻椎间关节创伤性反应,并有利于巩固疗效和防止复发的作用。颈托可应用于各型颈椎病、颈椎骨折以及颈椎术后的颈椎制动,对急性发作期患者,尤其对颈椎间盘突出症、交感神经型及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患者更为适合。

现有的颈托结构复杂,操作复杂,不容易单人独立装配并且现有颈托对颈部的承托效果不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颈托,该颈托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单人独立操作能轻易地佩戴,并且该颈托的承托效果好。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颈托,包括:

第一托板,第一托板的横截面呈弧形,第一托板具有相互远离的第一铰接端和第一配合端;

第二托板,第二托板的横截面呈弧形,第二托板具有相互远离的第二铰接端和第二配合端;

第一铰接端和第二铰接端可转动地连接,第一配合端与第二配合端可拆卸地连接,颈托具有空置状态和工作状态;

空置状态为第一配合端和第二配合端相互远离的状态;

工作状态为第一配合端与第二配合端相互连接并且第一托板和第二托板共同构成颈部承托空间的状态;

颈部支撑硬板,颈部支撑硬板可拆卸地设置于第二托板,当颈托呈工作状态时,颈部支撑硬板位于颈部承托空间中。

发明人发现:现有的颈托结构简单,操作复杂,不容易单人独立装配,并且由于现有的颈托材质为软材质,不能有效地承托颈部,因此现有颈托对颈部的承托效果不好。

发明人设计了上述颈托,该颈托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单人独立操作能轻易地佩戴,并且该颈托的承托效果好。颈托包括第一托板、第二托板以及颈部支撑硬板,其中,第一托板和第二托板均为横截面为弧形的结构,第一托板的第一铰接端和第二托板的第二铰接端可转动地连接,第一托板的第一配合端与第二托板的第二配合端可拆卸地连接,从而颈托具有空置状态和工作状态,当不使用该颈托时,或者说从病人颈部取下该颈托时,颈托呈空置状态,通过外力使得第一配合端远离第二配合端。当使用该颈托时,颈托呈工作状态,第一托板和第二托板围绕患者颈部,通过第一配合端和第二配合端的配合,使得第一托板和第二托板连接为一体,并构成了支撑颈部的颈部承托空间。为了提高承托颈部的效果,还设置了颈部支撑硬板,颈部支撑硬板用于承托后脑,并且不使用颈托时,能方便地拆卸颈部支撑硬板,便于收纳。该颈托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单人独立操作能轻易地佩戴,并且该颈托的承托效果好。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

第一铰接端与第二铰接端铰接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

第一铰接端与第二铰接端通过铰接轴连接;

铰接轴由第一托板的顶面延伸至第一托板的底面。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

第一配合端与第二配合端磁性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

第一托板还设置有第一磁性件,第二托板还是设置有第二磁性件;

第一磁性件嵌入与第一配合端中,第二磁性件嵌入与第二配合端中;

第一磁性件与第二磁性件磁性配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

第一托板在垂直于第一铰接端至第一配合端的方向上具有相对的第一下颌支撑端和第一胸腔支撑端;

第二托板在垂直于第二铰接端至第二配合端的方向上具有相对的第二下颌支撑端和第二胸腔支撑端;

第一磁性件靠近第一下颌支撑端,第二磁性件靠近第二下颌支撑端。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

还包括:

固定带,多个固定带沿第一下颌支撑端至第一胸腔支撑端的方向上间隔设置于第一托板上;

固定带与设置于第二托板上的魔术贴配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

第二托板的内壁设置有支撑套,颈部支撑硬板套设于支撑套中并与第二托板可拆卸地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

颈部支撑硬板靠近第二托板的壁面凸设有嵌入块;

第二托板对应嵌入块开设有凹槽。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

第一托板和第二托板开设有多个连通颈部承托空间的透气孔。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颈托,该颈托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单人独立操作能轻易地佩戴,并且该颈托的承托效果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颈托在第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颈托在第二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Ⅲ处的放大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第一托板和第二托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标:10-颈托;11-第一托板;12-第二托板;13-颈部支撑硬板;40-凹槽;41-透气孔;50-支撑套;60-固定带;71-第一磁性件;80-铰接轴;90-颈部承托空间;110-第一铰接端;111-第一配合端;112-第一下颌支撑端;120-第二铰接端;121-第二配合端。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内”、“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颈托10,该颈托10简单,使用方便,单人独立操作能轻易地佩戴,并且该颈托10的承托效果好。

请参考图1和图2,图1示出了本实施例中颈托10在第一视角下的具体结构。图2示出了本实施例中颈托10在第二视角下的具体结构。

颈托10包括第一托板11、第二托板12以及颈部支撑硬板13。

第一托板11的横截面呈弧形,第一托板11具有相互远离的第一铰接端110和第一配合端111。

第二托板12的横截面呈弧形,第二托板12具有相互远离的第二铰接端120和第二配合端121。

第一铰接端110和第二铰接端120可转动地连接,第一配合端111与第二配合端121可拆卸地连接,颈托10具有空置状态和工作状态:

空置状态为第一配合端111和第二配合端121相互远离的状态。工作状态为第一配合端111与第二配合端121相互连接并且第一托板11和第二托板12共同构成颈部承托空间90的状态。

颈部支撑硬板13可拆卸地设置于第二托板12,当颈托10呈工作状态时,颈部支撑硬板13位于颈部承托空间90中。

第一铰接端110与第二铰接端120铰接连接。

具体地,第一铰接端110与第二铰接端120通过铰接轴80连接。

铰接轴80由第一托板11的顶面延伸至第一托板11的底面,其中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托板11的顶面和底面是指颈托10正常使用时,远离地面和靠近地面的端面。

第一配合端111与第二配合端121磁性连接。

请参考图3,图3为图2中Ⅲ处的放大图。

第一托板11还设置有第一磁性件71,第二托板12还是设置有第二磁性件。

第一磁性件71嵌入与第一配合端111中,第二磁性件嵌入与第二配合端121中。第一磁性件71与第二磁性件磁性配合。

进一步地,第一托板11在垂直于第一铰接端110至第一配合端111的方向上具有相对的第一下颌支撑端112和第一胸腔支撑端。需要说明的是,第一下颌支撑端112为第一托板11的顶端。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下颌支撑端112朝向人体下颌的部位是呈外扩弧状的,使得第一下颌支撑端112与人体的口部具有一定的距离,并与人体口部的活动不受颈托10影响。

第二托板12在垂直于第二铰接端120至第二配合端121的方向上具有相对的第二下颌支撑端和第二胸腔支撑端。

第一磁性件71靠近第一下颌支撑端112,第二磁性件靠近第二下颌支撑端。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第一下颌支撑端112和第二下颌支撑端设置有软材料。

为第一托板11和第二托板12的牢固连接,多个固定带60沿第一下颌支撑端112至第一胸腔支撑端的方向上间隔设置于第一托板11上,固定带60与设置于第二托板12上的魔术贴配合。

请参考图4,图4为本实施例中第一托板11和第二托板12的具体结构。

第二托板12的内壁设置有支撑套50,颈部支撑硬板13套设于支撑套50中并与第二托板12可拆卸地连接。具体地,颈部支撑硬板13靠近第二托板12的壁面凸设有嵌入块,第二托板12对应嵌入块开设有凹槽40。

发明人发现:现有的颈托结构简单,操作复杂,不容易单人独立装配,并且由于现有的颈托材质为软材质,不能有效地承托颈部,因此现有颈托对颈部的承托效果不好。

需要说明的是,为提高透气性,第一托板11和第二托板12开设有多个连通颈部承托空间90的透气孔41。

发明人设计了上述颈托10,该颈托10简单,使用方便,单人独立操作能轻易地佩戴,并且该颈托10的承托效果好。颈托10包括第一托板11、第二托板12以及颈部支撑硬板13,其中,第一托板11和第二托板12均为横截面为弧形的结构,第一托板11的第一铰接端110和第二托板12的第二铰接端120可转动地连接,第一托板11的第一配合端111与第二托板12的第二配合端121可拆卸地连接,从而颈托10具有空置状态和工作状态,当不使用该颈托10时,或者说从病人颈部取下该颈托10时,颈托10呈空置状态,通过外力使得第一配合端111远离第二配合端121。当使用该颈托10时,颈托10呈工作状态,第一托板11和第二托板12围绕患者颈部,通过第一配合端111和第二配合端121的配合,使得第一托板11和第二托板12连接为一体,并构成了支撑颈部的颈部承托空间90。为了提高承托颈部的效果,还设置了颈部支撑硬板13,颈部支撑硬板13用于承托后脑,并且不使用颈托10时,能方便地拆卸颈部支撑硬板13,便于收纳。该颈托10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单人独立操作能轻易地佩戴,并且该颈托10的承托效果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