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内异物取出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506953发布日期:2019-04-24 00:08阅读:655来源:国知局
眼内异物取出镊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眼科工具技术领域,涉及一种镊子,尤其涉及一种眼内异物取出镊。



背景技术:

眼部毛虫刺是秋季常见多发眼外伤,毛虫刺常见部位为结膜、角膜、前房、晶状体及玻璃体腔内。如若毛虫刺不及时取出,常常造成结膜炎、角膜炎、外伤性白内障甚至眼内炎,严重者致视力丧失,眼球不保。在取毛虫刺时,常用的器械是撕囊镊或眼部显微镊。现有的眼科工具常常不能很好地取出,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前房毛虫刺取出时角膜切口较大,容易造成较大的术后散光;2)前端不易夹持住毛虫刺,造成异物取不干净或无法取出,易损伤,同时,毛虫刺较深时给角膜带来较大的创面;3)暴露深部角膜毛虫刺后常因为镊子尖部不够尖锐,角膜深层异物看得见却夹不住。总体而言,现有方法费时费力,却达不到理想的效果,且术后并发症较多。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背景技术中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明显减小毛虫刺取出时的角膜切口、可降低切口带来并发症以及易于将毛虫刺等异物方便快捷取出的眼内异物取出镊。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眼内异物取出镊,其特征在于:所述眼内异物取出镊包括第一镊爪、第二镊爪以及套管;所述第一镊爪与第二镊爪的结构完全相同;所述第一镊爪以及第二镊爪均包括自由端以及连接端;所述第一镊爪的连接端与第二镊爪的连接端相连;所述第一镊爪的自由端以及第二镊爪的自由端均呈锥形结构;所述套管从第一镊爪以及第二镊爪的连接端套入第一镊爪以及第二镊爪外部并可沿套管的轴向自如移动。

作为优选,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第一镊爪的自由端以及第二镊爪的自由端的锥度均是不大于15°。

作为优选,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第一镊爪的自由端至第一镊爪的连接端的距离不大于3mm。

作为优选,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套管的内壁呈锥形。

作为优选,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套管的内壁设置有外/内螺纹;所述第一镊爪的外壁以及第二镊爪外壁均设置与有套管的内壁螺纹相匹配的内/外螺纹;所述套管的外径不大于23G。

作为优选,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套管的外壁设置有防滑纹或防滑套。

作为优选,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眼内异物取出镊还包括手柄;所述手柄与第一镊爪和第二镊爪的连接点相连;所述套管从手柄套入置于第一镊爪以及第二镊爪外部并可沿套管的轴向自如移动。

作为优选,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眼内异物取出镊还包括设置在手柄末端部的指环。

作为优选,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指环所在轴线与手柄所在轴线是非平行的。

作为优选,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指环的环径是可调的。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眼内异物取出镊,该包括第一镊爪、第二镊爪以及套管;第一镊爪与第二镊爪的结构完全相同;第一镊爪以及第二镊爪均包括自由端以及连接端;第一镊爪的连接端与第二镊爪的连接端相连;第一镊爪的自由端以及第二镊爪的自由端均呈锥形结构;套管从第一镊爪以及第二镊爪的连接端套入第一镊爪以及第二镊爪外部并可沿套管的轴向自如移动。本实用新型可以通过手柄控制镊子尖端开合,所以进入前房时仅需要约1mm的角膜切口,主要的优点是术后散光小,不易感染,前房稳定性好,可明显减小毛虫刺取出时的角膜切口、可降低切口带来并发症以及易于将毛虫刺等异物方便快捷取出。该器械通过手柄控制尖端开合的镊子,可通过较小切口进入眼内,需要夹取异物时通过手柄控制镊子开合,解决了毛虫刺取出切口带来的并发症,有较大的应用价值;在眼内毛虫刺取出时,房角等较深部位常规器械无法到达,且较易损伤房角结构。该眼内异物取出镊因为尖端较细,可以轻松到达房角,且取出异物时对房角结构损伤较小;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眼内异物取出镊可以较好的伸入角膜组织深层,轻易的夹持住较细的毛虫刺,减少了毛虫刺取出时角膜的损伤,同时也提高了毛虫刺取出效率。总体而言,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眼内异物取出镊通过设计手柄控制尖端开合,减小了毛虫刺取出时的角膜切口,降低了切口带来的并发症;通过将镊子尖端设计为尖锐形状,可以较好的伸入组织深部,易于毛虫刺异物取出。本实用新型在临床实践中证明可行,并且能提高毛冲刺取出率,降低术源性散光,减少术后感染,减少手术次数,具有较大的经济和社会价值。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眼内异物取出镊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套管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其中:

1-手柄;2-指环;3-套管;31-防滑套;4-第一镊爪;5-第二镊爪。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眼内异物取出镊,该眼内异物取出镊包括第一镊爪4、第二镊爪5以及套管3;第一镊爪4与第二镊爪5的结构完全相同;第一镊爪4以及第二镊爪5均包括自由端以及连接端;第一镊爪4的连接端与第二镊爪5的连接端相连;第一镊爪4的自由端以及第二镊爪5的自由端均呈锥形结构;套管3从第一镊爪4以及第二镊爪5的连接端套入第一镊爪4以及第二镊爪5外部并可沿套管3的轴向自如移动。轴向移动套管3,促使第一镊爪4与第二镊爪5相互扣合并形成镊子。

第一镊爪4的自由端以及第二镊爪5的自由端的锥度均是不大于15°;第一镊爪4的自由端至第一镊爪4的连接端的距离不大于3mm。

参见图2,套管3的内壁呈锥形;套管3的内壁设置有外/内螺纹;第一镊爪4的外壁以及第二镊爪5外壁均设置与有套管3的内壁螺纹相匹配的内/外螺纹;通过螺纹,可以调整套管3在第一镊爪4以及第二镊爪5上的距离,进而调整第一镊爪4以及第二镊爪5之间的开度。套管3的外径不大于23G。为了防滑,套管3的外壁设置有防滑纹或防滑套31。

眼内异物取出镊还包括手柄1;手柄1与第一镊爪4和第二镊爪5的连接点相连;套管3从手柄1套入置于第一镊爪4以及第二镊爪5外部并可沿套管3的轴向自如移动。眼内异物取出镊还包括设置在手柄1末端部的指环2,指环2所在轴线与手柄1所在轴线是非平行的,指环2的环径是可调的。在使用时,由于指环2与手柄1非平行,因此,指环2套在手指上后,手柄1被紧握在掌心中,同时由操作人员的大拇指以及食指推动套管3沿套管3的轴向自如移动或在第一镊爪4和第二镊爪5的外部旋转,进而调整第一镊爪4以及第二镊爪5之间的开度,便于将毛虫刺等异物方便快捷取出。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眼内异物取出镊,包括手柄、镊爪部以及套管3,镊爪部包括与手柄固定连接的固定管和位于固定管前端的镊爪,套管3套装在第一镊爪4和第二镊爪5外侧并可受驱动前后滑动以控制第一镊爪4和第二镊爪5相靠近收拢或相背离张开,同时,将第一镊爪4和第二镊爪5尖端制作为尖锐的形状,可以很好地解决毛虫刺取出。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