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肠造口扩肛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456391发布日期:2019-04-20 03:21阅读:792来源:国知局
多功能肠造口扩肛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多功能肠造口扩肛器。



背景技术:

直肠癌是消化道常见恶性肿瘤,我国直肠癌有发病年龄年轻化趋势(30岁患者约有10%~15%),而结肠造口手术则有效地延长了直肠癌患者的寿命,但永久的结肠造瘘改变了原有的正常生理排便方式,造成患者自我形象紊乱,并使其生理、心理、社会交往上造成了障碍,发生很多心理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如果出现肠造口狭窄可导致排便障碍,更会导致患者焦虑不安,加重心理负担,生活质量受到极大影响。

根据上述,目前临床针对肠造口扩肛方式,普遍为医护人员将手指插入至患者肠造口,并通过缓慢按摩、按压等,来达到对肠造口蠕动促进其扩张目的,但此类方式,不仅无法很好的深入至肠造口中,给操作带来极大的负担与不便,且因手指操作,给操作卫生带来隐患,最终极大的制约了临床的推广应用,鉴于以上缺陷,实有必要设计多功能肠造口扩肛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多功能肠造口扩肛器,来解决背景技术提出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多功能肠造口扩肛器,包括挡圈、外螺纹管、调节套、操作孔、气垫圈、连接气管、手柄、避让孔、充气球囊,所述的外螺纹管位于挡圈顶部,所述的外螺纹管与挡圈一体相连,所述的调节套位于外螺纹管外壁,所述的调节套与外螺纹管螺纹相连,所述的操作孔位于调节套内部顶端,所述的操作孔为圆形通孔,所述的气垫圈贯穿于调节套外壁,所述的气垫圈与调节套胶水相连,所述的连接气管贯穿调节套内部一侧上端,所述的连接气管与调节套一体相连,且所述的连接气管与气垫圈胶水相连,所述的手柄位于连接气管底部,所述的手柄与连接气管一体相连,所述的避让孔位于手柄内部,所述的避让孔为通孔,所述的充气球囊位于避让孔内部,所述的充气球囊与手柄胶水相连。

进一步,所述的手柄右侧上端还贯穿有排气阀,所述的排气阀与手柄一体相连。

进一步,所述的手柄内部上端还设有第一单向阀,所述的第一单向阀与手柄胶水相连,且所述的第一单向阀上下两端分别与连接气管和充气球囊胶水相连。

进一步,所述的手柄内部下端还贯穿有进气管,所述的进气管与手柄胶水相连,且所述的进气管与充气球囊胶水相连。

进一步,所述的进气管中端还设有第二单向阀,所述的第二单向阀与进气管胶水相连。

与现有技术相比,该多功能肠造口扩肛器,当需要对患者肠造口进行扩肛时,医护人员首先将调节套插入至肠造口肠管,因调节套顶部为半圆形,从而方便了插入,接着医护人员旋转手柄,使手柄带动调节套顺着外螺纹管外壁进行旋转运动,因调节套与外螺纹管为螺纹旋转相连,即通过医护人员的旋转,实现调节套旋转式深入至肠造口肠管中,当调节套到达所需位置后,医护人员可往复按压充气球囊,当充气球囊压缩时,内部空气通过第一单向阀由连接气管进入到气垫圈内部,此时通过空气的流入作用,实现气垫圈的膨胀,同步,当医护人员松开充气球囊时,因充气球囊材质为橡胶,具备一定的弹性效果,从而能够膨胀复位,即通过充气球囊的膨胀作用,使第二单向阀打开,即外界空气通过进气管由第二单向阀进入到充气球囊内,接着医护人员可再次按压充气球囊,即实现气垫圈的持续膨胀作用,最终达到扩张肠造口肠管目的,同时,因气垫圈材质柔软,避免了传统采用人工手指插入给患者带来强烈不适的问题,该多功能肠造口扩肛器,结构巧妙、功能强大,首先通过旋转式深入设计,能够方便医护人员操作,提高插入的便捷性,其次通过充气式扩张结构的配合效果,有效的避免了传统采用人工手指扩肛给患者带来强烈不适的问题,最终通过上述,从而在达到对肠造口狭窄治疗的同时,也可有效地刺激肠蠕动,减轻腹胀,增强肠蠕动功能的转归,提高了临床的推广应用,同时,当需要取出该装置时,医护人员首先打开排气阀,即实现气垫圈内部空气通过连接气管由排气阀向外界的排出,此时通过上述,从而实现气垫圈的收缩,接着医护人员将该装置从患者肠造口内抽出即可,操作孔是为了方便医护人员观察与治疗。

附图说明

图1是多功能肠造口扩肛器的主视图;

图2是多功能肠造口扩肛器的剖视图;

图3是手柄部位剖视放大图;

图4是充气球囊取出状态图;

图5是调节套旋转深入状态图。

挡圈1、外螺纹管2、调节套3、操作孔4、气垫圈5、连接气管6、手柄7、避让孔8、充气球囊9、排气阀701、第一单向阀702、进气管703、第二单向阀 704。

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阐述了多种特定细节,以便提供对构成所描述实施例基础的概念的透彻理解,然而,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很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在没有这些特定细节中的一些或者全部的情况下来实践,在其他情况下,没有具体描述众所周知的处理步骤。

如图1、图2、图3、图4、图5所示,多功能肠造口扩肛器,包括挡圈1、外螺纹管2、调节套3、操作孔4、气垫圈5、连接气管6、手柄7、避让孔8、充气球囊9,所述的外螺纹管2位于挡圈1顶部,所述的外螺纹管2与挡圈1一体相连,所述的调节套3位于外螺纹管2外壁,所述的调节套3与外螺纹管2 螺纹相连,所述的操作孔4位于调节套3内部顶端,所述的操作孔4为圆形通孔,所述的气垫圈5贯穿于调节套3外壁,所述的气垫圈5与调节套3胶水相连,所述的连接气管6贯穿调节套3内部一侧上端,所述的连接气管6与调节套3一体相连,且所述的连接气6管与气垫圈5胶水相连,所述的手柄7位于连接气管6底部,所述的手柄7与连接气管6一体相连,所述的避让孔8位于手柄7内部,所述的避让孔8为通孔,所述的充气球囊9位于避让孔8内部,所述的充气球囊9与手柄7胶水相连,所述的手柄7右侧上端还贯穿有排气阀 701,所述的排气阀701与手柄7一体相连,所述的手柄7内部上端还设有第一单向阀702,所述的第一单向阀702与手柄7胶水相连,且所述的第一单向阀 702上下两端分别与连接气管6和充气球囊9胶水相连,所述的手柄7内部下端还贯穿有进气管703,所述的进气管703与手柄7胶水相连,且所述的进气管 703与充气球囊9胶水相连,所述的进气管703中端还设有第二单向阀704,所述的第二单向阀704与进气管703胶水相连。

该多功能肠造口扩肛器,当需要对患者肠造口进行扩肛时,医护人员首先将调节套3插入至肠造口肠管,因调节套3顶部为半圆形,从而方便了插入,接着医护人员旋转手柄7,使手柄7带动调节套3顺着外螺纹管2外壁进行旋转运动,因调节套3与外螺纹管2为螺纹旋转相连,即通过医护人员的旋转,实现调节套3旋转式深入至肠造口肠管中,当调节套3到达所需位置后,医护人员可往复按压充气球囊9,当充气球囊9压缩时,内部空气通过第一单向阀702 由连接气管6进入到气垫圈5内部,此时通过空气的流入作用,实现气垫圈5 的膨胀,同步,当医护人员松开充气球囊9时,因充气球囊9材质为橡胶,具备一定的弹性效果,从而能够膨胀复位,即通过充气球囊9的膨胀作用,使第二单向阀704打开,即外界空气通过进气管703由第二单向阀704进入到充气球囊9内,接着医护人员可再次按压充气球囊9,即实现气垫圈5的持续膨胀作用,最终达到扩张肠造口肠管目的,同时,因气垫圈材质柔软,避免了传统采用人工手指插入给患者带来强烈不适的问题,同时,当需要取出该装置时,医护人员首先打开排气阀701,即实现气垫圈5内部空气通过连接气管6由排气阀 701向外界的排出,此时通过上述,从而实现气垫圈5的收缩,接着医护人员将该装置从患者肠造口内抽出即可,操作孔4是为了方便医护人员观察与治疗。

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具体的实施方式,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从上述构思出发,不经过创造性的劳动,所做出的种种变换,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