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心脏临时起搏器体外转接线保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219152发布日期:2019-07-19 22:52阅读:455来源:国知局
一种心脏临时起搏器体外转接线保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机械技术领域,涉及一种保护装置,特别是一种心脏临时起搏器体外转接线保护装置。



背景技术:

心脏临时起搏器主要用于心动过缓和/或短暂停搏引起的急性血流动力学的病人,其中,心脏起搏器在使用时,与外置的体外转接器配合使用,使得医护人员能够通过仪器实时了解病患的心脏情况,但是,现有的体外转接器,仅仅只是悬挂或者简单固定在病患的身体上,当病患在转身或者移动过程中,可能会导致体外转接器也发生偏移,从而使得体外转接器上接线柱的连接处发生松动,进而导致数据检测的不准确性,存在一定的医疗风险。

综上所述,需要设计一种能够有效固定,保证检测数据正常,保证病患使用安全、舒适的保护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能够有效固定,且提高检测数据,保证病患使用安全、舒适的保护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心脏临时起搏器体外转接线保护装置,包括:壳体,内部呈中空状结构设置,作为体外转接器的安装空间,其中,壳体的两端各开设有多个通槽,与体外转接器上的接线柱的数量相匹配,当体外转接器放置于壳体内部时,其两端的接线柱分别相应的嵌装于通槽中,从而固定体外转接器在壳体中的相对位置。

在上述的一种心脏临时起搏器体外转接线保护装置中,壳体包括底罩、封盖以及分别连接底罩和封盖的合页,其中,通槽开设于底罩。

在上述的一种心脏临时起搏器体外转接线保护装置中,在封盖的边缘设置有一个卡扣。

在上述的一种心脏临时起搏器体外转接线保护装置中,通槽的其中一端呈圆弧状结构设置。

在上述的一种心脏临时起搏器体外转接线保护装置中,在底罩的其中一侧壁上开设有两个圆孔,作为软绳的穿射通道。

在上述的一种心脏临时起搏器体外转接线保护装置中,在底罩上至少设置有一组长圆孔,且每组长圆孔的数量为两个,作为软绳的穿射通道。

在上述的一种心脏临时起搏器体外转接线保护装置中,长圆孔的数量为两组,呈上下对称设置。

在上述的一种心脏临时起搏器体外转接线保护装置中,在底罩的两端还各连接有一个柔性垫块。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心脏临时起搏器体外转接线保护装置,将体外转接器内置于壳体内,并通过壳体上的通槽相对定位固定体外转接器上的接线柱,使其不易在壳体内相对晃动,从而保证即使病患在转动或者移动过程中,其体外转接器上接线柱的连接处不发生松动,进而提高数据检测的可靠性,杜绝医疗风险的发生。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心脏临时起搏器体外转接线保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心脏临时起搏器体外转接线保护装置在打开状态下的使用状态图。

图中,100、壳体;110;底罩;111、通槽;112、圆孔;113、长圆孔;114、柔性垫块;120、封盖;121、卡扣;130、合页;200、体外转接器;210、接线柱。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心脏临时起搏器体外转接线保护装置,包括:壳体100,内部呈中空状结构设置,作为体外转接器200的安装空间,其中,壳体100的两端各开设有多个通槽111,与体外转接器200上的接线柱210的数量相匹配,当体外转接器200放置于壳体100内部时,其两端的接线柱210分别相应的嵌装于通槽111中,从而固定体外转接器200在壳体100中的相对位置。

在本实施例中,体外转接器200两端的接线柱210的数量分别为两个和一个,因此,在壳体100的两端分别相应的开设有两个和一个通槽111,实现接线柱210与通槽111数量以及位置的一一对应关系。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心脏临时起搏器体外转接线保护装置,将体外转接器200内置于壳体100内,并通过壳体100上的通槽111相对定位固定体外转接器200上的接线柱210,使其不易在壳体100内相对晃动,从而保证即使病患在转动或者移动过程中,其体外转接器200上接线柱210的连接处不发生松动,进而提高数据检测的可靠性,杜绝医疗风险的发生。

优选地,如图1和图2所示,壳体100包括底罩110、封盖120以及分别连接底罩110和封盖120的合页130,实现壳体100的开合,其中,通槽111开设于底罩110,当需要装载体外转接器200时,打开封盖120(使得封盖120绕合页130转动),而后将体外转接器200放入底罩110中,此时,将体外转接器200两端的接线柱210分别嵌装于底罩110上相对应的通槽111内,从而限定体外转接器200在壳体100左右和上下两侧的自由度,最后盖上封盖120,进而锁定体外转接器200在壳体100前后两侧的自由度。

进一步优选地,如图1和图2所示,在封盖120的边缘设置有一个卡扣121,当底罩110与封盖120合上时,通过卡扣121实现封盖120与底罩110之间的锁定。

进一步优选地,如图1和图2所示,通槽111的其中一端呈圆弧状结构设置,一般体外传感器的接线柱210的截面呈圆形,当体外传感器放置于壳体100中时,接线柱210的圆弧结构恰好与接线柱210的外侧壁相匹配。

优选地,如图1和图2所示,在底罩110的其中一侧壁上开设有两个圆孔112,作为软绳的穿射通道,当在使用保护装置时,通过穿射在圆孔112中的软绳,将其悬挂于病患的胸前,减少其晃动的频率,进一步提高病患数据检测的准确性。

优选地,如图1和图2所示,在底罩110上至少设置有一组长圆孔113,且每组长圆孔113的数量为两个,作为软绳的穿射通道,而穿射在此处的软绳用以将保护装置捆绑于病患的肢体上,从而减少其晃动的频率,进一步提高病患数据检测的准确性。进一步优选地,长圆孔113的数量为两组,呈上下对称设置,通过上下两端的双侧捆绑,进一步提高病患数据检测的准确性。

优选地,如图1和图2所示,在底罩110的两端还各连接有一个柔性垫块114,一般保护装置的材质需用透明的塑料材质,其表面具有一定的硬度,当保护装置捆绑于病患的肢体上时,硬性碰撞,会使得病患在佩戴该保护装置时,感到不舒适,而通过柔性垫块114,使得保护装置与病患肢体之间的接触改为柔性接触,提高病患使用的舒适性。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