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深覆颌正畸后用保持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831648发布日期:2019-06-05 23:06阅读:1129来源:国知局
一种深覆颌正畸后用保持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口腔正畸用器械领域,具体涉及深覆颌正畸患者正畸后用保持器。



背景技术:

正畸治疗包括主动矫治阶段及被动保持阶段。经过主动矫治拆除矫治器后,牙齿移动至目标位置,但此时牙周组织包括牙周膜、牙槽骨等改建尚未完成,需要一定时间重建。同时正畸治疗结束时,唇颊舌肌等周围软组织的力量不断作用于尚未稳定的牙齿,使其产生复发的趋势。此外,生长发育也可能会导致正畸治疗结果发生改变。因此,为了得到一个稳定的矫治效果,防止复发,需要进行保持。同时牙齿有不断的垂直向生长趋势,因此深覆颌治疗后的保持时间,多需持续数年时间。患者由于其垂直向生长趋势,若保持不当常导致深覆颌复发,影响正畸疗效的稳定性。

目前临床上常用的传统保持器主要包括Hawley式保持器、舌侧丝保持器及热压膜透明保持器。Hawley式保持器一种被广泛使用的可摘活动式保持器,包括卡环、双曲唇弓及连接两者间的基托,其基托具有颌板的作用可以控制覆颌。但是Hawley式保持器体积较大,患者口感较差,双曲唇弓对美观有一定影响;并且其制作包括卡环、唇弓的弯制及充胶,技术敏感性较高。舌侧丝保持器是利用麻花丝等粘接固定于前牙舌侧的固定保持器,对于预防下前牙区常见的拥挤复发有较好的保持效果。但是其弓丝的弯制及粘接技术敏感性较高,且预防深覆颌患者复发的效果较差。热压膜透明保持器是用热塑性树脂在真空加压条件热成型制成,因其优异的美观性、舒适性以及低技术敏感性而广泛应用于临床。但是其对于深覆颌患者垂直向的保持效果欠佳。

综上所述,目前临床上三种常用的传统保持器对于深覆颌患者正畸治疗后的保持,在美观性、舒适度、技术敏感性以及垂直向控制上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研究一种新的针对深覆颌患者正畸后用的保持器,对于提高患者正畸后疗效的稳定性意义重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新的深覆颌患者正畸后用的保持器,该保持器能防止患者主动正畸治疗结束后覆颌复又加深,并兼具良好的美观性、舒适度和较低的技术敏感性,并能实现商品化。

本实用新型所述深覆颌正畸后用保持器,由与正畸后牙列匹配的全牙列覆盖式透明热压膜和与全牙列覆盖式透明热压膜一体成型的平导突构成,所述平导突为楔体,其以两条平行的棱所在的一个楔体面与上前牙舌侧面贴合的方式与全牙列覆盖式透明热压膜一体成型,且其与下前牙相对的一面为水平工作面,平导突在上前牙舌侧面的相对位置满足咬合时其工作面与下切牙切缘平齐。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平导突设置在上前牙切1/3内。

本实用新型所述保持器既可在传统石膏工作模型上制作,也可在3D打印工作模型上制作,依据不同的工作模型,其组件及制作方法有所差别:

1、传统石膏工作模型制作方法

(1)获取工作模型:

1)利用超硬石膏灌制患者治疗结束后的石膏模型。

2)选择大小合适的成品平导突模型:

依据患者牙体解剖形态与覆盖、覆颌选择合适大小的平导突模型:①深度:成功正畸治疗后患者的覆盖应在0-3mm内,故成品平导突功能面的深度设置为1mm,2mm,3mm三种型号,依据不同患者覆盖不同,在保证患者下切牙均能与平导突功能面相接触的同时尽量选择较小的平导突模型;②宽度:为保证平导突不影响保持器对牙齿的包裹性,平导宽度应不超过牙冠宽度的一半。国人上中切牙、侧切牙的冠宽度均值分别为8.6mm与7.0mm,故成品平导宽度设置为上中切牙4mm,侧切牙3mm。牙体形态异常者,如过小牙、锥形牙等,可自行调整成品平导突宽度;③高度:为保证平导突本身强度,高度设置为3mm;

3)确定平导突模型粘接位置:将石膏模型咬合,在上颌切牙舌侧标记下颌切牙切缘的位置。将大小合适的成品平导模型粘接至石膏模型前牙区舌侧面(图5),成品平导的功能面平齐下颌切牙切缘的标记线。

4)粘接成品平导突模型:成品平导突模型与石膏模型可利用光固化树脂粘接,必要时可通过树脂调整牙合垫的方向。利用咬合纸检查,保证所有平导与下切牙均匀接触。粘接完成后即可获得带有成品平导突模型的工作模型。

(2)通过热压膜制作工艺将热塑性膜片热压成型在工作模型上,即可获得深覆颌正畸后用保持器。

(3)戴入患者口内,检查保持器与牙列的适合性以及闭口时下前牙与平导是否有接触。

2、3D打印制作方法(见图6)

(1)获得工作模型:通过扫描获取患者正畸治疗结束后上下颌的3D模型,在该3D模型上前牙区舌侧增加平导突模型。依据患者牙体解剖形态以及前牙区覆盖、覆颌不同,调整平导突的大小及位置:

1)大小:①深度:成功正畸治疗后患者的覆盖应在0-3mm内,故平导突功能面的深度可在1-3mm内调整以使不同覆盖的患者下切牙均能与平导功能面相接触并尽量减小平导突体积;②宽度:为保证平导突不影响保持器对牙齿的包裹性,推荐平导突宽度为上中切牙4mm, 侧切牙3mm。牙体形态异常者,如过小牙、锥形牙等,可自行调整平导宽度;③高度:为保证平导突本身强度,推荐高度为3mm,

2)位置:平导突位置应设置在上前牙切1/3内,使患者下前牙切缘与平导工作面均匀接触,以维持治疗结束后浅覆颌状态。

3)通过3D打印技术获得工作模型。

(2)通过热压膜制作工艺将热塑性膜片热压成型在工作模型上,获得本实用新型所述深覆颌正畸后用保持器。

(3)戴入患者口内,检查保持器与牙列的适合性以及闭口时下前牙与平导是否有接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所述深覆颌正畸后用保持器,在包裹全牙列防止拥挤、扭转、间隙等复发的同时,可以通过平导突控制深覆颌患者牙齿的垂直向生长趋势,防止深覆颌复发。

2.本实用新型所述深覆颌正畸后用保持器的平导体积小,患者舒适度较好,患者日常活动中不可见,不影响美观。

3.本实用新型所述保持器制作容易,技术敏感性较低,可在3D打印工作模型条件下获得,也可在传统石膏工作模型条件下使用,满足不同条件下临床医生的使用需求。

4.本实用新型所述保持器制作简单,可节约时间,提高效率,利于商品化。

附图说明

图1为成品平导突模型。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深覆颌正畸后用保持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平导突侧面观及舌侧面观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述传统石膏工作模型条件下的制作方法示意图。

图5为平导突模型粘接位置确定方法(舌侧面观)。

图6为本实用新型所述3D打印工作模型条件下的制作方法示意图。

图中,1-全牙列覆盖式透明热压膜,2-平导突,3-上前牙(石膏模型),4-下前牙(石膏模型),5-平导突(石膏模型),6-3D打印带平导突模型的工作模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述深覆颌正畸后用保持器做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

本实施例所述深覆颌正畸后用保持器,由与正畸后牙列匹配的全牙列覆盖式透明热压膜 1与平导突2构成,所述平导突为楔体,其以两条平行的棱所在的一个楔体面与上前牙舌侧面贴合的方式与全牙列覆盖式透明热压膜一体成型,且其与下切牙相对的一面为水平工作面,平导突在上前牙舌侧面内的相对位置满足咬合时其水平工作面与下切牙切缘平齐,且平导突设置在上前牙切1/3内,使患者下切牙切缘与平导工作面均匀接触,以维持治疗结束后浅覆颌状态。

本实施例所述深覆颌正畸后用保持器采用传统石膏工作模型制作方法,平导突模型的大小为深度2mm,宽度为保证平导不影响保持器对牙齿的包裹性,平导宽度应不超过牙冠宽度的一半。成品平导突模型宽度设置为4mm(上前牙)。为保证平导本身强度,高度设置为3mm。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