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性使用耳鼻咽喉吸引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47633发布日期:2019-05-11 01:10阅读:412来源:国知局
一次性使用耳鼻咽喉吸引管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一次性使用耳鼻咽喉吸引管。



背景技术:

传统的吸引管的吸头为金属吸头,虽然每次使用之后均进行消毒,即便如此,多人使用容易导致交叉感染的问题。临床上,根据吸取分泌物的区别,吸引管需配合不同的器械进行使用,具体地,当吸取耳鼻分泌物时需配合综合诊疗台进行使用,当吸取喉咙分泌物时需配合吸痰管进行使用,使吸引管的拆装频率较高,存在更换费时费力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吸引管导致交叉感染和更换费时费力的问题,提供一种一次性使用耳鼻咽喉吸引管。

一种一次性使用耳鼻咽喉吸引管,包括:

外塑料套管,开设有安装孔、容纳腔和多个出气孔,所述安装孔与所述容纳腔连通,多个所述出气孔均与所述容纳腔连通,且多个所述出气孔均开设于所述外塑料套管的远离所述安装孔的端部;

内塑料套管,位于所述容纳腔内,且所述外塑料套管与所述内塑料套管同轴设置,所述内塑料套管与所述容纳腔连通;以及

塑料接头,所述塑料接头包括相连接的接头本体和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为圆台形状,所述接头本体上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连接部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一通孔连通的第二通孔,所述连接部位于所述容纳腔内并与所述外塑料套管抵接,所述内塑料套管位于所述第二通孔内且与所述第二通孔连通,使所述连接部套设于所述内塑料套管上,所述第二通孔的直径等于所述内塑料套管的外径,所述外塑料套管的外径小于所述连接部的直径最大值且大于所述连接部的直径最小值。

上述的一次性使用耳鼻咽喉吸引管,外塑料套管开设有安装孔、容纳腔和多个出气孔,安装孔与容纳腔连通,由于多个出气孔均与容纳腔连通,使多个出气孔均与安装孔连通;内塑料套管位于容纳腔内,且外塑料套管与内塑料套管同轴设置,内塑料套管与容纳腔连通,连接部的横截面呈锥形状,且连接部位于容纳腔内并与外塑料套管抵接;接头本体可与气管连接,即可通过气管伸入目标位置吸取分泌物,也可直接吸取分泌物,是否借助气管由目标位置的深度来决定;连接部上开设有第二通孔,内塑料套管位于第二通孔内且与第二通孔连通,由于第二通孔的直径等于内塑料套管的外径,使连接部可靠地套设于内塑料套管上,又由于外塑料套管的外径小于连接部的直径最大值且大于连接部的直径最小值,使连接部可靠地插接于外塑料套管的内壁上,从而使塑料接头同时与外塑料套管和内塑料套管可靠地连接;由于接头本体上开设有与第二通孔连通的第一通孔,吸取的分泌物会依次通过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进入容纳腔内,由于多个出气孔均开设于外塑料套管的远离安装孔的端部,使容纳腔内的空气部分可以通过多个出气孔排出,确保一次性使用耳鼻咽喉吸引管可靠地吸引分泌物;由于外塑料套管、内塑料套管和塑料接头均为塑料,使一次性使用耳鼻咽喉吸引管由塑料制造而成,成本较低且适合一次性使用,避免了多人使用导致交叉感染的问题,也无需频繁拆装,解决了更换费时费力的问题。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接头本体和所述连接部一体成型,使塑料接头的结构较为紧凑。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接头本体为圆台形状,使接头本体可靠连接于外接的气管上或伸入于目标位置处吸取分泌物。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通孔包括相连通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的内径大于所述第二部分的内径,所述第二部分与所述第二通孔连通;将第一部分的内径设计为等于外接气管的外径,使外接气管可靠地插入至第一部分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通孔包括相连通的第三部分和第四部分,所述第三部分的内径等于所述第二部分的内径,所述第四部分的内径大于所述第三部分的内径,且所述第四部分的内径等于所述内塑料套管的外径,使内塑料套管插入第四部分内与连接部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容纳腔的横截面为圆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容纳腔的内径为9mm~10mm,使连接部可靠地连接于外塑料套管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部的外壁上设有沿周向延伸的环形凸台,所述容纳腔的内壁上开设有沿周向延伸的环形凹槽,所述环形凸台位于所述环形凹槽内,使连接部与外塑料套管紧密连接,避免连接部与外塑料套管相互分离松脱。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内塑料套管的外壁上设有支撑环,所述支撑环的周缘抵接于所述容纳腔的内壁上,确保内塑料套管与外塑料套管同轴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内塑料套管上开设有连接孔,所述连接孔与所述容纳腔连通,使内塑料套管通过连接孔连通至容纳腔内,这样一次性使用耳鼻咽喉吸引管吸取分泌物时内塑料套管内的空气可以通过连接孔快速进入容纳腔内,提高了内塑料套管的空气流通速率,有利于一次性使用耳鼻咽喉吸引管快速吸引分泌物。

附图说明

图1为一实施例的一次性使用耳鼻咽喉吸引管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一次性使用耳鼻咽喉吸引管的爆炸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一次性使用耳鼻咽喉吸引管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一次性使用耳鼻咽喉吸引管的首选实施例。但是,一次性使用耳鼻咽喉吸引管可以采用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一次性使用耳鼻咽喉吸引管的公开内容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一次性使用耳鼻咽喉吸引管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例如,一种一次性使用耳鼻咽喉吸引管包括外塑料套管、内塑料套管以及塑料接头;例如,外塑料套管开设有安装孔、容纳腔和多个出气孔;例如,所述安装孔与所述容纳腔连通;例如,多个所述出气孔均与所述容纳腔连通,且多个所述出气孔均开设于所述外塑料套管的远离所述安装孔的端部;例如,内塑料套管位于所述容纳腔内,且所述外塑料套管与所述内塑料套管同轴设置;例如,所述内塑料套管与所述容纳腔连通;例如,所述塑料接头包括相连接的接头本体和连接部;例如,所述连接部为圆台形状;例如,所述接头本体上开设有第一通孔;例如,所述连接部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一通孔连通的第二通孔;例如,所述连接部位于所述容纳腔内并与所述外塑料套管抵接;例如,所述内塑料套管位于所述第二通孔内且与所述第二通孔连通,使所述连接部套设于所述内塑料套管上;例如,所述第二通孔的直径等于所述内塑料套管的外径;例如,所述外塑料套管的外径小于所述连接部的直径最大值且大于所述连接部的直径最小值。例如,一种一次性使用耳鼻咽喉吸引管包括外塑料套管、内塑料套管以及塑料接头;外塑料套管开设有安装孔、容纳腔和多个出气孔,所述安装孔与所述容纳腔连通,多个所述出气孔均与所述容纳腔连通,且多个所述出气孔均开设于所述外塑料套管的远离所述安装孔的端部;内塑料套管位于所述容纳腔内,且所述外塑料套管与所述内塑料套管同轴设置,所述内塑料套管与所述容纳腔连通;所述塑料接头包括相连接的接头本体和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为圆台形状,所述接头本体上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连接部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一通孔连通的第二通孔,所述连接部位于所述容纳腔内并与所述外塑料套管抵接,所述内塑料套管位于所述第二通孔内且与所述第二通孔连通,使所述连接部套设于所述内塑料套管上,所述第二通孔的直径等于所述内塑料套管的外径,所述外塑料套管的外径小于所述连接部的直径最大值且大于所述连接部的直径最小值。

如图1所示,一实施例的一次性使用耳鼻咽喉吸引管10用于吸取分泌物,在本实施例中,一次性使用耳鼻咽喉吸引管10用于吸取患者的耳、鼻和喉咙的分泌物。一次性使用耳鼻咽喉吸引管10包括外塑料套管100、内塑料套管200以及塑料接头300。在本实施例中,外塑料套管100、内塑料套管200以及塑料接头300均为塑料,使整个一次性使用耳鼻咽喉吸引管10均由塑料制成,成本较低且适于一次性使用。例如,外塑料套管100、内塑料套管200以及塑料接头300的材料均为聚氯乙烯,使一次性使用耳鼻咽喉吸引管的成本较低。又如,外塑料套管100和内塑料套管200的材料均为输血导管用软聚氯乙烯塑料,使外塑料套管100和内塑料套管200适于吸取分泌物。又如,塑料接头300的材料为输血滴管用软聚氯乙烯塑料,使塑料接头300接触并吸取分泌物。

同时参见图2,外塑料套管100开设有安装孔110、容纳腔120和多个出气孔130。所述安装孔110与所述容纳腔120连通。多个所述出气孔130均与所述容纳腔120连通,且多个所述出气孔均开设于所述外塑料套管100的远离所述安装孔的端部。内塑料套管200位于所述容纳腔120内,且所述外塑料套管100与所述内塑料套管200同轴设置。所述内塑料套管200与所述容纳腔120连通。所述塑料接头300包括相连接的接头本体300a和连接部300b。接头本体的远离连接部的端部用于吸取分泌物,或通过外接气管吸取分泌物。所述连接部300b为圆台形状。所述接头本体300a上开设有第一通孔310,所述连接部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一通孔连通的第二通孔320。所述连接部位于所述容纳腔内并与所述外塑料套管抵接。所述内塑料套管200位于所述第二通孔320内且与所述第二通孔连通,使所述连接部300b套设于所述内塑料套管200上。所述第二通孔320的直径等于所述内塑料套管200的外径。所述外塑料套管100的外径小于所述连接部的直径最大值且大于所述连接部的直径最小值。

上述的一次性使用耳鼻咽喉吸引管10,外塑料套管开设有安装孔、容纳腔和多个出气孔,安装孔与容纳腔连通,由于多个出气孔均与容纳腔连通,使多个出气孔均与安装孔连通;内塑料套管位于容纳腔内,且外塑料套管与内塑料套管同轴设置,内塑料套管与容纳腔连通,连接部的横截面呈锥形状,且连接部位于容纳腔内并与外塑料套管抵接。接头本体可与气管连接,即可通过气管伸入目标位置吸取分泌物,也可直接吸取分泌物,是否借助气管由目标位置的深度来决定。连接部上开设有第二通孔,内塑料套管位于第二通孔内且与第二通孔连通,由于第二通孔的直径等于内塑料套管的外径,使连接部可靠地套设于内塑料套管上,又由于外塑料套管的外径小于连接部的直径最大值且大于连接部的直径最小值,使连接部可靠地插接于外塑料套管的内壁上,从而使塑料接头同时与外塑料套管和内塑料套管可靠地连接。由于接头本体上开设有与第二通孔连通的第一通孔,吸取的分泌物会依次通过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进入容纳腔内,由于多个出气孔均开设于外塑料套管的远离安装孔的端部,使容纳腔内的空气部分可以通过多个出气孔排出,确保一次性使用耳鼻咽喉吸引管可靠地吸引分泌物。由于外塑料套管、内塑料套管和塑料接头均为塑料,使一次性使用耳鼻咽喉吸引管由塑料制造而成,成本较低且适合一次性使用,避免了多人使用导致交叉感染的问题,也无需频繁拆装,解决了更换费时费力的问题。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接头本体300a和所述连接部300b一体成型,使塑料接头的结构较为紧凑。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接头本体和所述连接部也可以各自成型,并通过胶接连接于一起。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接头本体300a为圆台形状,使接头本体可靠连接于外接的气管上或伸入于目标位置处吸取分泌物。

如图2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通孔310包括相连通的第一部分310a和第二部分310b,所述第一部分的内径大于所述第二部分的内径,所述第二部分与所述第二通孔连通。将第一部分的内径设计为等于外接气管的外径,使外接气管可靠地插入至第一部分处。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通孔为阶梯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通孔320包括相连通的第三部分320a和第四部分320b。所述第三部分的内径等于所述第二部分的内径,所述第四部分的内径大于所述第三部分的内径,且所述第四部分的内径等于所述内塑料套管的外径,使内塑料套管插入第四部分内与连接部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容纳腔120的横截面为圆形。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容纳腔120的内径为9mm~10mm,使连接部300b可靠地连接于外塑料套管上。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容纳腔120的内径为9.3mm,使容纳腔的内径较适中且能可靠地连接于外塑料套管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部300b的外壁上设有沿周向延伸的环形凸台,所述容纳腔的内壁上开设有沿周向延伸的环形凹槽,所述环形凸台位于所述环形凹槽内,使连接部与外塑料套管紧密连接,避免连接部与外塑料套管相互分离松脱。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内塑料套管的外壁上设有支撑环,所述支撑环的周缘抵接于所述容纳腔的内壁上,确保内塑料套管与外塑料套管同轴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内塑料套管200上开设有连接孔210,所述连接孔与所述容纳腔连通,使内塑料套管通过连接孔连通至容纳腔内,这样一次性使用耳鼻咽喉吸引管吸取分泌物时内塑料套管内的空气可以通过连接孔快速进入容纳腔内,提高了内塑料套管的空气流通速率,有利于一次性使用耳鼻咽喉吸引管快速吸引分泌物。

上述的一次性使用耳鼻咽喉吸引管,外塑料套管开设有安装孔、容纳腔和多个出气孔,安装孔与容纳腔连通,由于多个出气孔均与容纳腔连通,使多个出气孔均与安装孔连通;内塑料套管位于容纳腔内,且外塑料套管与内塑料套管同轴设置,内塑料套管与容纳腔连通,连接部的横截面呈锥形状,且连接部位于容纳腔内并与外塑料套管抵接;接头本体可与气管连接,即可通过气管伸入目标位置吸取分泌物,也可直接吸取分泌物,是否借助气管由目标位置的深度来决定;连接部上开设有第二通孔,内塑料套管位于第二通孔内且与第二通孔连通,由于第二通孔的直径等于内塑料套管的外径,使连接部可靠地套设于内塑料套管上,又由于外塑料套管的外径小于连接部的直径最大值且大于连接部的直径最小值,使连接部可靠地插接于外塑料套管的内壁上,从而使塑料接头同时与外塑料套管和内塑料套管可靠地连接;由于接头本体上开设有与第二通孔连通的第一通孔,吸取的分泌物会依次通过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进入容纳腔内,由于多个出气孔均开设于外塑料套管的远离安装孔的端部,使容纳腔内的空气部分可以通过多个出气孔排出,确保一次性使用耳鼻咽喉吸引管可靠地吸引分泌物;由于外塑料套管、内塑料套管和塑料接头均为塑料,使一次性使用耳鼻咽喉吸引管由塑料制造而成,成本较低且适合一次性使用,避免了多人使用导致交叉感染的问题,也无需频繁拆装,解决了更换费时费力的问题。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