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胸腔穿刺护理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455291发布日期:2019-04-20 03:12阅读:162来源:国知局
一种胸腔穿刺护理椅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用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胸腔穿刺护理椅。



背景技术:

胸腔穿刺是呼吸内科诊治胸腔积液、积气的常用方法。适用于胸腔积液性质不明者,抽取积液检查,协助病因诊断;或胸腔内有大量积液或气胸者,排除积液或积气,以缓解压迫症状,避免胸膜粘连增厚。操作时病人常常需要反坐在靠背椅上,双上肢搭扶于椅背上。因此操作前指导病人练习穿刺体位显得尤为重要,因为病人在操作过程中必须保持穿刺体位,不能随意活动,但是一般患者坐在普通护理椅上时,双腿持续外展,并且由于每个人的高矮胖瘦的身材差异,前胸衬物无法适应广泛的人群,所以体格比较胖的人,由于这些姿态会比较难受,无法有效配合医生进行穿刺,使得穿刺效果不佳,从而在该过程中,也增加了患者的痛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胸腔穿刺护理椅。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胸腔穿刺护理椅,包括护理椅本体、用以搁置手臂的托板和设置在护理椅本体顶部的前胸依靠装置,托板通过至少三个第一支柱设置在护理椅本体的上方,托板为弧形结构,托板的凹面内设置有用以支撑患者下颌的垫块,垫块通过对称的两个第二支柱设置在护理椅本体的上方,前胸依靠装置包括设于两个第二支柱正中间的调节臂和衬板,调节臂的一端与护理椅本体的顶端旋转连接,另一端与垫块的底部活动连接,衬板设置在调节臂的上半段,衬板的外侧设有胸垫,护理椅本体上还设置有用以调整调节臂角度的微调装置,调节臂与微调装置抵触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垫块顶部开设有向下凹陷的托槽,托槽内贴设有柔性层,两个第二支柱均设置在垫块朝向托板凹面方向的一侧。

进一步地,所述护理椅本体的顶部设有柔性坐垫,柔性坐垫置于护理椅本体远离托板的一端,并且柔性坐垫正对托板的凹面。

进一步地,所述护理椅本体相对两侧的边沿处均开设有一个缺口,两个缺口对称设置在柔性坐垫与托板之间,两个缺口均朝向护理椅本体顶部的中心处凹陷。

进一步地,所述护理椅本体的顶部开设有活动槽,调节臂的一端通过转轴铰接在活动槽内,并且该转轴上设置有第一扭簧,垫块的底部设置有弧形导轨,弧形导轨的一端与垫块的中段连接,所有第一支柱沿托板的弧度方向间隔分布,所有第一支柱中靠近托板外边弧顶位置的一个第一支柱正对该弧形导轨,弧形导轨远离垫块的一端通过螺栓与该第一支柱连接,所述弧形导轨的凹面朝向护理椅本体的顶部。

进一步地,所述弧形导轨内设有弧形块,该弧形块通过弹簧能够沿弧形导轨的弧度方向活动,调节臂的自由端与该弧形块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微调装置包括传动丝杆和U型块,所有第一支柱中与弧形导轨连接的一个第一支柱的旁侧对称设有两个轴承座,该第一支柱上开设有过孔,传动丝杆贯穿过孔并且与两个轴承座铰接,传动丝杆远离弧形导轨的一端设置有手动转盘,传动丝杆上套设有螺母滑块,U型块的封闭端与调节臂的外侧抵触连接,U型块开口位置的两端均与螺母滑块连接,U型块开口内的侧壁与传动丝杆位置的第一支柱外侧水平活动配合。

进一步地,所述U型块的正上方设置有稳定块,稳定块上贯穿设有矩形槽,稳定块通过矩形槽套接在U型块位置的第一支柱上,并且稳定块能够水平活动的与该第一支柱配合,该第一支柱上设有联动轴,联动轴通过第二扭簧与该第一支柱铰接,联动轴的两端分别固定设有一个空心杆,空心杆的自由端能够活动的插设有联动臂,联动臂远离空心杆的一端与稳定块的外侧铰接,稳定块朝向调节臂的一端与调节臂抵触连接,U型块和稳定块之间通过连接板固定连接。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胸腔穿刺护理椅,医护人员可通过针对的不同患者,采用转动手动转盘的办法,使得传动丝杆自转,将螺母滑块驱动,运动中,U型块随之联动,并且依靠与其位置的第一支柱作为导向,U型块的运动中,由于其端部先前抵触调节臂,那么调节臂就会因为U型块的移动,而通过第一扭簧和弹簧作用力朝向托板凹面内转动,并且始终与U型块的端部保持接触,同时,稳定块也随U型块同步运动,配合空心杆、联动轴以及联动臂,以此构成导向以及防后续患者依靠胸垫后的压力过大,即作为支撑点,保证传动丝杆与螺母滑块之间不会损坏。高矮胖瘦不同的患者,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坐到护理椅本体上,然后将双脚放入至缺口内,如果身高比较高的患者或者比较胖,此时就将身体倾斜程度过大,即臀部向后,在将调节臂朝托板开口内翻转一定角度,使得胸垫能够与患者处于一个舒适的姿态配合,如果身高较矮则反之调整,并且患者坐好调整好后,将手臂放置在托板上,下巴放置在托槽内,前胸根据实际规格贴靠胸垫,然后U型块和稳定块作为支撑基础,保证稳定,然后开始胸腔穿刺,本实用新型能够根据不同身材的患者就行微调,尽可能满足不同患者处于最佳舒适状态下进行穿刺,进而很好的配合医生进行穿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二;

图3为图2中A处的放大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立体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平面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护理椅本体1,缺口1a,活动槽1b,转轴1c,第一扭簧1d,托板2,第一支柱2a,调节臂3,衬板3a,胸垫3b,传动丝杆4,U型块4a,轴承座4b,手动转盘4c,螺母滑块4d,垫块5,弧形导轨5a,弧形块5b,弹簧5c,托槽5d,第二支柱5e,柔性坐垫6,稳定块7,联动轴7a,第二扭簧7b,空心杆7c,联动臂7d,斜面结构8。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做进一步详细描述:

参照图1至图6所示的一种胸腔穿刺护理椅,包括护理椅本体1、用以搁置手臂的托板2和设置在护理椅本体1顶部的前胸依靠装置,托板2通过至少三个第一支柱2a设置在护理椅本体1的上方,托板2为弧形结构,托板2的凹面内设置有用以支撑患者下颌的垫块5,垫块5通过对称的两个第二支柱5e设置在护理椅本体1的上方,前胸依靠装置包括设于两个第二支柱5e正中间的调节臂3和衬板3a,调节臂3的一端与护理椅本体1的顶端旋转连接,另一端与垫块5的底部活动连接,衬板3a设置在调节臂3的上半段,衬板3a的外侧设有胸垫3b,护理椅本体1上还设置有用以调整调节臂3角度的微调装置,调节臂3与微调装置抵触连接。

所述垫块5顶部开设有向下凹陷的托槽5d,托槽5d内贴设有柔性层,两个第二支柱5e均设置在垫块5朝向托板2凹面方向的一侧,柔性层用以保护患者下颌,增加患者舒适度。

所述护理椅本体1的顶部设有柔性坐垫6,柔性坐垫6置于护理椅本体1远离托板2的一端,并且柔性坐垫6正对托板2的凹面,柔性坐垫6增加患者坐在护理椅本体1上时的舒适度。

所述护理椅本体1相对两侧的边沿处均开设有一个缺口1a,两个缺口1a对称设置在柔性坐垫6与托板2之间,两个缺口1a均朝向护理椅本体1顶部的中心处凹陷,由于患者处于坐着姿态在护理椅本体1上时,常规护理椅需要将双腿扩张在外面,现在可利用缺口1a,较为方便的摆放双腿,提高患者的整体舒适度。

所述护理椅本体1的顶部开设有活动槽1b,调节臂3的一端通过转轴1c铰接在活动槽1b内,并且该转轴1c上设置有第一扭簧1d,垫块5的底部设置有弧形导轨5a,弧形导轨5a的一端与垫块5的中段连接,所有第一支柱2a沿托板2的弧度方向间隔分布,所有第一支柱2a中靠近托板2外边弧顶位置的一个第一支柱2a正对该弧形导轨5a,弧形导轨5a远离垫块5的一端通过螺栓与该第一支柱2a连接,所述弧形导轨5a的凹面朝向护理椅本体1的顶部,由于不同患者的身材差异不同,所以根据实际情况,可以通过转轴1c来调整调节臂3的角度,目的让衬板3a以及胸垫3b角度发生改变,以此适应了不同患者的胸前依靠的最佳位置,并且说明,第一扭簧1d处于常态下,乃是让调节臂3朝向托板2凹面内转动。

所述弧形导轨5a内设有弧形块5b,该弧形块5b通过弹簧5c能够沿弧形导轨5a的弧度方向活动,调节臂3的自由端与该弧形块5b连接,调节臂3由转轴1c发生转动时,其自由端依靠弧形块5b在弧形导轨5a内运动,并且弧形块5b运动中,依靠弹簧5c在弧形导轨5a内运动,增加稳定,并且说明,弹簧5c处于常态下,乃是让调节臂3朝向托板2凹面内转动,也就是弹簧5c和第一扭簧1d的作用力是同向的。

所述微调装置包括传动丝杆4和U型块4a,所有第一支柱2a中与弧形导轨5a连接的一个第一支柱2a的旁侧对称设有两个轴承座4b,该第一支柱2a上开设有过孔,传动丝杆4贯穿过孔并且与两个轴承座4b铰接,传动丝杆4远离弧形导轨5a的一端设置有手动转盘4c,传动丝杆4上套设有螺母滑块4d,U型块4a的封闭端与调节臂3的外侧抵触连接,U型块4a开口位置的两端均与螺母滑块4d连接,U型块4a开口内的侧壁与传动丝杆4位置的第一支柱2a外侧水平活动配合,医护人员可通过针对的不同患者,采用转动手动转盘4c的办法,使得传动丝杆4自转,将与之配合的螺母滑块4d驱动,使其沿传动丝杆4轴向运动,运动中,U型块4a随之联动,U型块4a的运动中,由于其端部先前抵触调节臂3,那么调节臂3就会因为U型块4a的移动,而通过第一扭簧1d和弹簧5c作用力朝向托板2凹面内转动,并且始终与U型块4a的端部保持接触,所以U型块4a一旦停止运动,即处于保持抵触该调节臂3的姿态,使其无法发生转动,所以此时U型块4a作为患者依靠胸垫3b时作为患者重量的支撑。

所述U型块4a的正上方设置有稳定块7,稳定块7上贯穿设有矩形槽,稳定块7通过矩形槽套接在U型块4a位置的第一支柱2a上,并且稳定块7能够水平活动的与该第一支柱2a配合,该第一支柱2a上设有联动轴7a,联动轴7a通过第二扭簧7b与该第一支柱2a铰接,联动轴7a的两端分别固定设有一个空心杆7c,空心杆7c的自由端能够活动的插设有联动臂7d,联动臂7d远离空心杆7c的一端与稳定块7的外侧铰接,稳定块7朝向调节臂3的一端与调节臂3抵触连接,U型块4a和稳定块7之间通过连接板固定连接。医护人员转动传动丝杆4时,为了螺母滑块4d运动稳定,采用稳定块7,稳定块7同样抵触调节臂3,调节臂3由于U型块4a的移动而转动时,稳定块7会通过连接板也随之运动该运动乃是也时刻保持抵触调节杆,所以第二扭簧7b的作用力是和弹簧5c与第一扭簧1d的作用力相反,构成相互牵制,稳定块7运动中,空心杆7c随之转动,并且依靠可以活动伸长的联动臂7d作为延伸补偿基础,同时也作为调节臂3中段的压力支撑点,并且稳定块7和U型块4a抵触的端部为斜面结构8。

工作原理:医护人员可通过针对的不同患者,采用转动手动转盘4c的办法,使得传动丝杆4自转,将螺母滑块4d驱动,运动中,U型块4a随之联动,并且依靠与其位置的第一支柱2a作为导向,U型块4a的运动中,由于其端部先前抵触调节臂3,那么调节臂3就会因为U型块4a的移动,而通过第一扭簧1d和弹簧5c作用力朝向托板2凹面内转动,并且始终与U型块4a的端部保持接触,同时,稳定块7也随U型块4a同步运动,配合空心杆7c、联动轴7a以及联动臂7d,以此构成导向以及防后续患者依靠胸垫3b后的压力过大,即作为支撑点,保证传动丝杆4与螺母滑块4d之间不会损坏。高矮胖瘦不同的患者,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坐到护理椅本体1上,然后将双脚放入至缺口1a内,如果身高比较高的患者或者比较胖,此时就将身体倾斜程度过大,即臀部向后,在将调节臂3朝托板2开口内翻转一定角度,使得胸垫3b能够与患者处于一个舒适的姿态配合,如果身高较矮则反之调整,并且患者坐好调整好后,将手臂放置在托板2上,下巴放置在托槽5d内,前胸根据实际规格贴靠胸垫3b,然后U型块4a和稳定块7作为支撑基础,保证稳定,然后开始胸腔穿刺。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作出任何限制,故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细微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