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软硬胶一体成型防脱落面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895988发布日期:2019-06-13 15:59阅读:828来源:国知局
一种软硬胶一体成型防脱落面罩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软硬胶一体成型防脱落面罩,属于医疗设备领域。



背景技术:

通气面罩是正压通气治疗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慢性阻塞性肺病,以及ICU等各科室治疗呼吸疾病及危重症病人所用到无创呼吸治疗的主要配件产品。患者通过佩戴通气面罩将用呼吸机输出的空气输送至用户口鼻。

但现有的面罩制成材料和工艺有两种:一种是通过胶水将硬胶与软胶粘合;另外一种是硬胶产品制作穿孔再次成型软胶,让软胶通过模具成型在硬胶穿孔里,两种工艺达到软硬相互结合的目的。

现有工艺将面罩硬胶部分和软胶部分通过胶水粘合存在以下缺陷:

对胶水要求高,即要满足对硬胶的粘合效果也要满足对硅胶的粘合效果,同时胶水需要可以浸水不脱落。

使用胶水粘合,粘合效果有期限,时间长面罩会出现漏气,硬胶和软胶脱离现象。

胶水内含化学成分不利于人体健康。

透过软胶能够看到塑胶结构,外形上不美观;

软硬胶剥离,密闭性不好;

软硬胶不能承受较大拉力检验。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软硬胶一体成型防脱落面罩,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在密闭性,外观,承受拉力等方面取得较高的评价。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软硬胶一体成型防脱落面罩,包括软胶部以及硬胶部,所述软胶部的顶部开有与人脸贴合的孔洞,所述软胶部设置在硬胶部的顶部,所述软胶部通过连接部与硬胶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部为一种经过晒纹处理的连接单元。

进一步地,所述软胶部、连接部以及硬胶部为一种经过软胶原料注塑包硬胶工艺实现一体成型的构件。

进一步地,所述硬胶部的侧面设有对称的弧线。

进一步地,所述软胶部、连接部以及硬胶部中间均开有通孔,所述通孔贯穿软胶部、连接部以及硬胶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软硬胶一体成型防脱落面罩,采用新材质一体成型,新材质的使用在密闭性,外观,承受拉力等方面取得较高的分数。使硬胶部和软胶部衔接的部位能够紧密结合在一起,即使长时间也不会出现脱离、漏气情况。软硬包胶一体成型较粘胶工艺,工艺更加简单,更加节约成本。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软硬胶一体成型防脱落面罩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软硬胶一体成型防脱落面罩的前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软硬胶一体成型防脱落面罩的后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软硬胶一体成型防脱落面罩的左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软硬胶一体成型防脱落面罩的右视图;

图中: 1-软胶部、2-硬胶部、3-连接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请参阅图1至图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软硬胶一体成型防脱落面罩,包括软胶部1以及硬胶部2,软胶部1的顶部开有与人脸贴合的孔洞,软胶部1设置在硬胶部2的顶部,软胶部1通过连接部3与硬胶部2连接。

连接部2为一种经过晒纹处理的连接单元。

软胶部1、连接部3以及硬胶部2为一种经过软胶原料注塑包硬胶工艺实现一体成型的构件。

硬胶部2的侧面设有对称的弧线。

软胶部1、连接部3以及硬胶部2中间均开有通孔,通孔贯穿软胶部1、连接部3以及硬胶部2。

做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采用新材质一体成型,新材质的使用在密闭性,外观,承受拉力等方面取得较高的分数。使硬胶部2和软胶部1衔接的部位能够紧密结合在一起,即使长时间也不会出现脱离、漏气情况。软硬包胶一体成型较粘胶工艺,工艺更加简单,更加节约成本

做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采用新型的软胶原料注塑包硬胶工艺实现一体成型。新型的软胶材质其本身含有堪比胶水黏附性的成分,塑胶件取消了孔洞的结构,成型包胶过程中运用一体成型模具,将塑胶件放置与软胶型腔内,再注入新软胶材料,经过冷却后取出产品,去除冗余的溢料,获得需要的面罩成品。

做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本实用新型在硬胶的基础上通过二次成型注塑工艺使用最新软胶材质与硬胶结合,软胶材料其本身具有胶水极强的黏附性能,完美的解决的塑胶与软胶剥离的问题,以及传统工艺中直接使用胶水带来的不利健康的隐患。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