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透析留置扣眼针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456056发布日期:2019-04-20 03:18阅读:523来源:国知局
血液透析留置扣眼针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一种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是一种血液透析留置扣眼针。



背景技术:

在临床工作中,血液透析是治疗急慢性肾功能衰竭等疾病的重要方法,透析病人中约有20%因血管通路并发症需要住院治疗,反复穿刺血管通路不可避免,而穿刺会造成血管壁机械性损伤,导致血管壁发生一些列病理生理变化,穿刺的常见的并发症有:出血、穿刺失败、血肿、动脉瘤、血栓、狭窄等,并常导致内瘘失功,血管通路是维持血透患者的“生命线”,绝大多数血透患者均采用自体动静脉血管内瘘作为长期血管通路,因此,动静脉内瘘维护的好坏直接影响了血管通路的使用寿命,以及患者的透析质量和生存质量,穿刺方法主要包括:区域法、绳梯法、扣眼法,各有其利弊,区域法具有穿刺成功率高、疼痛较轻、病人愿意接受、对血管要求低等优点,不足在与局部反复穿刺、局部损伤严重、易产生狭窄、动脉瘤发生高等,绳梯法具有穿刺点均匀分布、利于血管修复、血管扩张均匀、不易形成血管瘤等优点,但是该方法存在穿刺难度高、穿刺失败率高、疼痛明显,对血管条件要求高等不足,扣眼法进行定点穿刺,组织损伤小,具穿刺成功率高,不易出现并发症等优点,并且病人疼痛轻,愿意接受,目前,扣眼穿刺法已是国际公认的自体内瘘的穿刺方法,所谓“扣眼穿刺法”,即每次穿刺都是采用相同的进针点、进针角度、进针深度,既需要做到三同,且由同一名护士反复穿刺6-8次左右形成皮下隧道,隧道口的血痂即为“扣眼”,日后进行穿刺只需在消毒皮肤后将扣眼的血痂轻轻剔掉,改钝针从扣眼处慢慢推送,即可沿隧道进入血管,扣眼法穿刺的内瘘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区域穿刺法,同时对内瘘血管的长度要求不高,适合所有血透患者,尤其是血管资源不够的患者,但是,由于扣眼穿刺对护士技术要求高,护士压力大,不愿意接受扣眼穿刺,并且穿刺前需除痂,耗时太长,也影响护士的接受程度,而对于患者而言,在实施扣眼穿刺前要进行湿敷及消毒去痂,需患者提前至血透室并且延误上机时间,操作较为复杂、费用较高,另外,扣眼穿刺容易增加感染的危险,这些都使患者不愿意接受扣眼穿刺,此外,由于一次性血液透析针针尖锐利,在穿刺过程中一方面容易刺破血管,另一方面,钢针在拔管过程中,容易刺伤护理工作人员,目前,虽然也有透析用的留置针,但是,留置针容易打折折断,有脱出出血的风险,这也使的透析用的留置针无法大大广泛的应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血液透析留置扣眼针,不仅操作起来更加简便,对护士的要求也不高,穿刺前也无需除痂,也不容易感染和导致血管瘤,此外也不容易刺破血管,钢针在拔管过程中,也不容易刺伤护理工作人员,更加安全可靠和方便。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包括留置扣眼(1),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留置扣眼(1)的外端设有护边(5),在留置扣眼(1)的中部设有孔(4),在孔(4)中设有阻塞体和钝针(3),在钝针(3)的后端设有钝针座(8),在钝针座(8)的两侧设有手柄(9),在钝针(3)的尖部的管壁内设有套针孔(16),在套针孔(16)内设有套针(10),在套针(10)的后端设有外螺纹座(12),在外螺纹座(12)的后端设有旋柄(13),与之对应的在钝针座(8)的后端设有内螺纹孔(11),在钝针座(8)的后端还设有联通到钝针(3)内孔的透析管(14),所述的阻塞体为:在孔(4)的孔壁上设有至少一个气囊(2),在护边上设有气囊嘴(15);

或者,在孔(4)内设有软性胶体(20),所述钝针(3)设置在软性胶体(20)内。

上述的阻塞体优先权为:在孔(4)的孔壁上设有至少一个气囊(2),在护边上设有气囊嘴(15);

作为上述第一种技术方案的改进方案,在所述的留置扣眼(1)的外侧设有外丝段(17),与之对应的在外丝段(17)的外侧设有内丝套(18),在外丝段(17)上设有刻度(19),更加精确。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的钝针(3)优选为硬质塑料,安全性更高。

作为再进一步改进,在所述的护边(5)上设有橡胶塞(7),橡胶塞(7)的形状和大小与孔(4)的形状和大小相适配,在护边(5)的两侧设有挂耳(6),使用起来更加方便。

作为上述血液透析留置扣眼针的使用方法,旋转旋柄将套针的针尖从套针孔内旋出,钝针就变成了锐针,选择合适的角度进行穿刺,并根据进针的情况随时调整留置扣眼的长度,当刺破动脉血管后,旋转旋柄将套针的针尖缩回到套针孔内,防止刺穿动脉血管,就可以进行透析,透析完毕后,将气囊充气,再拔出钝针,将留置扣眼留置在患者体内,用系带穿入挂耳内,固定在患者的手臂上,后续的透析,只需要先将气囊内的气体抽出,即可从留置扣眼上的孔处进针,并根据情况随时变换钝针或锐针。

作为上述第二种技术方案的改进方案,在所述的留置扣眼的外侧设有外丝段,与之对应的在外丝段的外侧设有内丝套,可以调节留置扣眼的长度,适合不同的人使用,在外丝段上设有刻度,更加精确。

作为再进一步改进,在所述的软性胶体(20)的后端设有延伸至护边(5)外侧的凸边(21),在凸边(21)外侧的中心设有进针凹坑(22),在护边(5)的两侧设有挂耳(6),使用起来更加方便。

作为上述血液透析留置扣眼针的使用方法,旋转旋柄将套针的针尖从套针孔内旋出,钝针就变成了锐针,选择合适的角度进行穿刺,并根据进针的情况随时调整留置扣眼的长度,当刺破动脉血管后,旋转旋柄将套针的针尖缩回到套针孔内,防止刺穿动脉血管,就可以进行透析,透析完毕后,直接拔出钝针,将留置扣眼留置在患者体内,用系带穿入挂耳内,固定在患者的手臂上,后续的透析,只需将钝针对准进针凹坑进行穿刺,并根据情况随时变换钝针或锐针。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扣眼的中部设有孔,在留置扣眼的外端设有护边,在孔内设有钝针,在钝针的后端设有钝针座,在钝针座的两侧设有手柄,在钝针的尖部的管壁内设有套针孔,在套针孔内设有套针,在套针的后端设有外螺纹座,在外螺纹座的后端设有旋柄,在钝针座的后端设有内螺纹孔,在钝针座的后端还设有联通到钝针内孔的透析管,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既可以变钝针,也可以变锐针,不容易刺破血管,也不容易刺伤医护人员,进针的精确性也更高,可以将留置扣眼留置在患者体内,后期操作起来非常方便,很容易做到三同,不容易形成血痂,对护士的要求也不高,不需要固定一个护士反复进行穿刺,穿刺前也无需除痂。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钝针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2中钝针漏出套针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扣眼旋长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5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所示:1为留置扣眼,2为气囊,3为钝针,4为孔,5为护边,6为挂耳,7为橡胶塞,8为钝针座,9为手柄,10为套针,11为内螺纹孔,12为外螺纹座,13为旋柄,14为透析管,15为气囊嘴,16为套针孔,17为外丝段,18为内丝套,19为刻度,20为软性胶体,21为凸边,22为进针凹坑。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参照图1—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在留置扣眼1内设有孔4,在孔4的孔壁处设有气囊2,在留置扣眼1的后端设有护边5,在护边5上设有气囊嘴15,在护边5的两侧还设有挂耳6,在护边5上还设有橡胶塞7,橡胶塞7的形状和大小与孔4的形状和大小相适配,在孔4内设有钝针3,在钝针3的后端设有钝针座8,在钝针座8的两侧设有手柄9,在钝针3的尖部的管壁内设有套针孔16,在套针孔16内设有套针10,在套针10的后端设有外螺纹座12,在外螺纹座12的后端设有旋柄13,与之对应的在钝针座8的后端设有内螺纹孔11,在钝针座8的后端还设有联通到钝针3内孔的透析管14。

使用时,先由有经验的护士操作,旋转旋柄13将套针10的针尖从套针孔16内旋出,钝针3就变成了锐针,选择合适的角度进行穿刺,当刺破动脉血管后,旋转旋柄13将套针10的针尖缩回到套针孔16内,防止刺穿动脉血管,就可以进行透析,透析完毕后,将气囊充气,再拔出钝针3,拔出的钝针不容易刺伤医护人员,由于气囊的封闭作用,动脉血不会流出,再将橡胶塞7塞在孔4内,可进行初步的止血,拔针后可以即刻在皮肤穿刺点按常规护理再给予加压止血,可以同时做到对两处穿刺点同时加压止血,减少假性动脉瘤的发生,尤其是肥胖患者效果会更好,止血后,将留置扣眼1留置在患者体内,用系带穿入到挂耳6内,固定在患者的手臂上,以后的透析无需拔掉留置扣眼1,也无需进行湿敷及去痂,也无需高技术的护士,不需要固定一个护士反复进行穿刺,只需要打开橡胶塞7,将气囊2内的气抽掉,再用新的钝针3沿孔4刺入进患者的动脉血管,如果钝针3不容易进入,还可以将钝针变成锐针使用,操作起来非常简便,很容易做到三同,不容易形成血痂,对护士的要求也不高,穿刺前也无需除痂,也不容易感染和导致血管瘤,并且钝针3的材料可以用塑料,安全性更高。

实施例2:参照图5—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与实施例1相比,实施例2的不同之处在于:在留置扣眼1的外侧设有外丝段17,与之对应的在外丝段17的外侧设有内丝套18,可以调节留置扣眼1的长度,适合不同的人使用,肥胖的患者可以调长一些,瘦的患者可以调短一些,实用性更强。

实施例3:参照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与实施例2相比,实施例3的不同之处在于:在孔4的孔壁处设有3个气囊,密封的效果更好,更加可靠。

实施例4:参照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的结构示意图,与实施例3相比,实施例4的不同之处在于:在外丝段17的外侧设有刻度19,更加精确,即使更换新的留置扣眼1也很容易确定长度,使用起来更加方便。

实施例5:参照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5的结构示意图,与实施例4相比,实施例5的不同之处在于:在孔4内设置了软性胶体20,在软性胶体20的后端设有延伸至护边5外侧的凸边21,在凸边21外侧的中心设有进针凹坑22。

使用时,将旋转旋柄13将套针10的针尖从套针孔16内旋出,钝针3就变成了锐针,将针尖对准进针凹坑22刺入,钝针3由于受到孔4的限制,所以可以保证进针的角度,拔管时也无需打气囊,使用起来更加方便,密封效果也更好。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发明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化和改进,并且并不局限于血液透析中使用,同时也能够作为其它各种治疗中的留置针使用,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