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骨科腿部力量恢复用外骨骼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155123发布日期:2019-07-13 08:52阅读:201来源:国知局
一种骨科腿部力量恢复用外骨骼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骨科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骨科腿部力量恢复用外骨骼装置。



背景技术:

骨科是各大医院最常见的科室之一,主要研究骨骼肌肉系统的解剖、生理与病理,运用药物、手术及物理方法保持和发展这一系统的正常形态与功能,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变更,骨科伤病谱有了明显的变化,例如:骨关节结核、骨髓炎、小儿麻痹症等疾病明显减少,交通事故引起的创伤明显增多,骨科在治疗过程中,有时需要使用外骨骼装置对患者进行支撑操作。

现有申请号CN201110292009.0的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外骨骼可穿戴下肢康复机器人,包括脚部外骨骼、踝关节外骨骼、小腿外骨骼、膝关节外骨骼、大腿外骨骼、髋关节外骨骼及腰部外骨骼,其中,踝关节外骨骼与脚部外骨骼相连,小腿外骨骼与踝关节外骨骼相连,膝关节外骨骼与小腿外骨骼相连,大腿外骨骼与膝关节外骨骼相连,髋关节外骨骼与大腿外骨骼相连,腰部外骨骼与髋关节外骨骼相连。使用谐波减速器传动及盘式电机,实现零回转误差以及驱动与患者关节的良好贴合,本实用新型可以通过固定于患者背后的电池驱动,解决了传统康复装置活动范围受限的问题,具有便携的特性。

该实用新型虽然解决了一些问题,但是在使用时依然存在以下等问题需要解决:

1、该实用新型难以很好的根据患者的体型大小调节部件的有效长度,缩小了外骨骼装置的使用范围,给医护人员的使用带来不便;

2、该实用新型没有很好的缓冲机构,降低了患者的使用舒适度,同时容易出现由于患者运动幅度相对过大而导致的患者受伤处受到二次伤害,给患者的使用带来不便。

于是,本人秉持多年该相关行业丰富的设计开发及实际制作的经验,针对现有的结构及缺失予以研究改良,提供一种骨科腿部力量恢复用外骨骼装置,以期达到更具有更加实用价值性的目的。



技术实现要素: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骨科腿部力量恢复用外骨骼装置,解决了难以很好的根据患者的体型大小调节部件的有效长度,以及容易出现由于患者运动幅度相对过大而导致的患者受伤处受到二次伤害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骨科腿部力量恢复用外骨骼装置,包括上支杆,所述上支杆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固定块,所述上支杆的表面套设有防护板,所述上支杆的底端套设有转折装置,所述转折装置的底部贯穿设置有调节杆,所述调节杆的底端固定连接有缓冲杆,所述缓冲杆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受力装置。

所述防护板包括板本体,所述板本体上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套设于上支杆的表面,所述板本体底部的左侧固定连接有固定带,所述固定带的右端通过固定螺栓与板本体固定连接,且固定螺栓上套设有与固定螺栓配合设置的固定螺帽。

所述转折装置包括中心板,所述中心板的顶部通过转轴活动连接有顶板,所述顶板的正表面固定连接有上定位环,所述上支杆的底端贯穿上定位环并固定连接有上定位块,所述中心板的底部通过转轴活动连接有底板,所述底板的正表面固定连接有下定位环,所述调节杆的顶端贯穿下定位环并固定连接有下定位块。

所述调节杆包括调节外壳,所述调节外壳的顶部贯穿设置有调节内杆,所述下定位环套设于调节内杆的表面,所述调节内杆的底端固定连接有螺纹杆,所述调节外壳的内腔固定连接有与螺纹杆配合设置的螺栓,且螺栓套设于螺纹杆的表面,所述缓冲杆的顶端与调节外壳的底部通过转轴活动连接。

所述缓冲杆包括缓冲外壳,所述缓冲外壳的顶部镶嵌有防漏环,所述防漏环上贯穿设置有金属杆,所述金属杆的顶端通过转轴与调节外壳的底部活动连接,所述金属杆的底端固定连接有与缓冲外壳配合设置的活塞,所述缓冲外壳两侧的顶部和底部均镶嵌有通气装置。

所述通气装置包括通气外壳,所述通气外壳的左侧与缓冲外壳的内腔连通,所述通气外壳的右侧与缓冲外壳的外部连通,所述通气外壳的内腔设置有通气网板,所述通气网板的右侧通过软弹簧固定连接有气囊,所述通气外壳内腔的顶部和底部设置有与气囊配合设置的堵塞环。

所述受力装置包括受力板,所述受力板上开设有受力槽,所述受力槽上设置有皮筋带,所述受力板的左侧固定连接有固定板,所述缓冲外壳的底部与固定板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防护板的底部通过防护弹簧与转折装置的顶部固定连接,且防护弹簧环绕设置于上支杆的表面。

优选的,所述中心板的正表面设置有海绵板。

优选的,所述顶板和底板的正表面均镶嵌有透气网板。

优选的,所述受力槽内腔的底部设置有防滑胶皮。

优选的,所述受力板的两侧均镶嵌有散热网板。

优选的,所述受力板的底部设置有防撞胶皮

优选的,所述板本体底部的右侧设置有魔术贴。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骨科腿部力量恢复用外骨骼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该骨科腿部力量恢复用外骨骼装置,通过转折装置、调节杆、缓冲杆和通气装置的改良,使得外骨骼装置可以很好的根据患者的体型大小调节部件的有效长度,同时避免了由于患者运动幅度相对过大而导致的患者受伤处受到二次伤害(例如当患者突然运动时由于外骨骼装置的部件挤压受伤部位而导致的伤害),扩大了外骨骼装置的使用范围,方便了医护人员的使用。

(2)、该骨科腿部力量恢复用外骨骼装置,通过防护板和受力装置的改良,进一步的增加了患者使用的舒适度,从而加快了患者的恢复速率,方便了患者的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防护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转折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调节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缓冲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通气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受力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上支杆;2、固定块;3、防护板;31、通孔;32、板本体;33、固定带;34、魔术贴;35、固定螺栓;36、固定螺帽;4、转折装置;401、底板;402、上定位环;403、上定位块;404、海绵板;405、下定位环;406、下定位块;407、透气网板;408、顶板;409、中心板;5、调节杆;51、螺纹杆;52、调节外壳;53、调节内杆;54、螺栓;6、缓冲杆;61、防漏环;62、金属杆;63、通气装置;631、通气网板;632、堵塞环;633、通气外壳;634、软弹簧;635、气囊;64、缓冲外壳;65、活塞;7、受力装置;71、固定板;72、防滑胶皮;73、皮筋带;74、受力板;75、散热网板;76、受力槽;77、防撞胶皮;8、防护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7,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骨科腿部力量恢复用外骨骼装置,包括上支杆1,上支杆1用于调节防护板3相对于转折装置4的距离,上支杆1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固定块2,上支杆1的表面套设有防护板3,防护板3的底部通过防护弹簧8与转折装置4的顶部固定连接,且防护弹簧8环绕设置于上支杆1的表面,上支杆1的底端套设有转折装置4,转折装置4的底部贯穿设置有调节杆5,调节杆5的底端固定连接有缓冲杆6,调节杆5和缓冲杆5均用于改变受力装置7相对于转折装置4的距离,同时缓冲杆6还起到缓冲作用,缓冲杆6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受力装置7。

防护板3包括板本体32,板本体32底部的右侧设置有魔术贴34,板本体32上开设有通孔31,通孔31套设于上支杆1的表面,板本体32底部的左侧固定连接有固定带33,固定带33的右端通过固定螺栓35与板本体32固定连接,且固定螺栓35上套设有与固定螺栓35配合设置的固定螺帽36,固定螺栓35和固定螺帽36用于患者紧急拆除防护板3。

转折装置4包括中心板409,中心板409的正表面设置有海绵板404,中心板409的顶部通过转轴活动连接有顶板408,顶板408和底板401的正表面均镶嵌有透气网板407,透气网板407和海绵板404均用于增加患者使用的舒适度,顶板408的正表面固定连接有上定位环402,上支杆1的底端贯穿上定位环402并固定连接有上定位块403,中心板409的底部通过转轴活动连接有底板401,底板401的正表面固定连接有下定位环405,调节杆5的顶端贯穿下定位环405并固定连接有下定位块406。

调节杆5包括调节外壳52,调节外壳52的顶部贯穿设置有调节内杆53,下定位环405套设于调节内杆53的表面,调节内杆53的底端固定连接有螺纹杆51,调节外壳52的内腔固定连接有与螺纹杆51配合设置的螺栓54,且螺栓54套设于螺纹杆51的表面,缓冲杆6的顶端与调节外壳52的底部通过转轴活动连接。

缓冲杆6包括缓冲外壳64,缓冲外壳64的顶部镶嵌有防漏环61,防漏环61上贯穿设置有金属杆62,金属杆62的顶端通过转轴与调节外壳52的底部活动连接,金属杆62的底端固定连接有与缓冲外壳64配合设置的活塞65,缓冲外壳64两侧的顶部和底部均镶嵌有通气装置63。

通气装置63包括通气外壳633,通气外壳633的左侧与缓冲外壳64的内腔连通,通气外壳633的右侧与缓冲外壳64的外部连通,通气外壳633的内腔设置有通气网板631,通气网板631的右侧通过软弹簧634固定连接有气囊635,通气外壳633内腔的顶部和底部设置有与气囊635配合设置的堵塞环632。

受力装置7包括受力板74,受力板74的底部设置有防撞胶皮77,受力板74的两侧均镶嵌有散热网板75,散热网板75用于增加患者足底附近的空气流通性,受力板74上开设有受力槽76,受力槽76内腔的底部设置有防滑胶皮72,防滑胶皮72用于增加受力槽76与患者足底的摩擦力,受力槽76上设置有皮筋带73,受力板74的左侧固定连接有固定板71,缓冲外壳64的底部与固定板71固定连接。

工作时,医护人员相对于调节内杆53转动调节外壳52,同时在螺纹杆51和螺栓54的作用下改变调节杆5的有效长度,医护人员可以通过按压或者拉伸缓冲杆6的方式调节缓冲杆6的有效长度(当活塞65相对于缓冲外壳64移动时,受到气压影响缓冲外壳64内腔的气体需要通过通气装置63,当通气装置63排出的气体速率过大时(即缓冲杆6受到的拉伸或者按压作用力过大时),气囊635受到作用力相对于通气外壳633向右移动并在堵塞环632的作用下使得通气装置63的两端不连通,因此当缓冲杆6受到过大作用力时缓冲杆6的长度变化受到限制,当缓冲杆6受到相对较小的作用力时缓冲杆6的有效长度会逐渐改变,以此在保证支撑效果的前提下提供调节效果以及缓冲效果),医护人员将患者的腿部伸入固定带33与板本体32之间,随后将患者足部放置于受力槽76内并通过皮筋带73固定(若患者衣服上存在可与魔术贴34配合的部件,则可以通过魔术贴34将板本体32相对于患者衣服固定),将转折装置4对应患者的膝盖部,以此使得外骨骼装置不会对患者的运动带来影响。

综上所述,该骨科腿部力量恢复用外骨骼装置,通过转折装置4、调节杆5、缓冲杆6和通气装置63的改良,使得外骨骼装置可以很好的根据患者的体型大小调节部件的有效长度,同时避免了由于患者运动幅度相对过大而导致的患者受伤处受到二次伤害(例如当患者突然运动时由于外骨骼装置的部件挤压受伤部位而导致的伤害),扩大了外骨骼装置的使用范围,方便了医护人员的使用。

同时,通过防护板3和受力装置7的改良,进一步的增加了患者使用的舒适度,从而加快了患者的恢复速率,方便了患者的使用。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