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防噪音电动牙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804799发布日期:2019-05-31 21:35阅读:481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防噪音电动牙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动牙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防噪音电动牙刷。



背景技术:

电动牙刷是Philippe-Guy Woog发明的一种牙刷,通过电动机芯的快速旋转或震动,使刷头产生高频震动,瞬间将牙膏分解成细微泡沫,深入清洁牙缝,与此同时,刷毛的颤动能促进口腔的血液循环,对牙龈组织有按摩效果。但现有技术的电动牙刷结构复杂、装配不便、传动效率低、噪音大、影响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新型防噪音电动牙刷,以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防噪音电动牙刷,包括上盖、装饰圈、外壳、支架、电机、防水套、第一减振套、第二减振套、磁棒、线圈、底盖;所述电机、防水套、第一减振套、第二减振套组成电机组件,其中第二减振套安装在电机一端,所述第一减振套安装在电机另一端,所述第一减振套一侧安装防水套;所述电机组件与支架、磁棒、线圈组成机芯组件,其中电机组件装入支架前端,所述支架后端安装磁棒一端,所述磁棒另一端套接安装线圈;所述机芯组件安装在外壳内部,所述外壳上端依次扣接安装装饰圈、上盖,所述外壳下端安装底盖。

上述的一种新型防噪音电动牙刷,所述电机的悬臂固定在支架上形成了一个弹性悬浮结构。

上述的一种新型防噪音电动牙刷,所述防水套套接安装在电机的主轴中间位置。

上述的一种新型防噪音电动牙刷,所述第一减振套、第二减振套均为一侧开口的安装套结构,第一减振套、第二减振套安装套结构的开口处分别套接在电机两端。

上述的一种新型防噪音电动牙刷,所述底盖扣在支架后端的扣位上。

上述的一种新型防噪音电动牙刷,所述支架安装在外壳腔体内。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装配方便、传动效率高、噪音低、使用寿命长,尤其是双消音结构的设计,防噪音效果好。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作进一步说明,以充分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和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电机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机芯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电机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4所示,一种新型防噪音电动牙刷,包括上盖1、装饰圈2、外壳3、支架4、电机5、防水套6、第一减振套7、第二减振套8、磁棒9、线圈10、底盖11;所述电机5、防水套6、第一减振套7、第二减振套8组成电机组件,其中第二减振套8安装在电机5一端,所述第一减振套7安装在电机5另一端,所述第一减振套7一侧安装防水套6;所述电机组件与支架4、磁棒9、线圈10组成机芯组件,其中电机组件装入支架4前端,所述支架4后端安装磁棒9一端,所述磁棒9另一端套接安装线圈10;所述机芯组件安装在外壳3内部,所述外壳3上端依次扣接安装装饰圈2、上盖1,所述外壳3下端安装底盖11。

本实施例中,所述电机5的悬臂51固定在支架4上形成了一个弹性悬浮结构。

本实施例中,所述防水套6套接安装在电机5的主轴中间位置。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减振套7、第二减振套8均为一侧开口的安装套结构,第一减振套7、第二减振套8安装套结构的开口处分别套接在电机5两端。

本实施例中,所述底盖11扣在支架4后端的扣位上。

本实施例中,所述支架4安装在外壳3腔体内

本实用新型的组装步骤为:先将第一减振套7、第二减振套8、防水套6装入电机上组成电机组件,如下图2所示;然后将电机组件装入支架4前端,线圈10、磁棒9装入支架4后端组成机芯组件,如下图3所示;机芯组件延外壳3内滑槽装入壳内扣位入扣,装饰圈2、上盖1扣入外壳3上端,底盖11装入外壳3下端,然后扣入支架4扣位就形成了产品的刷柄,如下图4所示。

本实用新型的振动结构整体被刷柄分成两部分,一部分在刷柄的腔体内,另一部分在刷柄的上端外部,而露在刷柄上端外部的部分是用于装刷头的。

如图1所示,电动牙刷振动效果:当通电工作时,振动是在电机5本身上,电机5装到支架4前端,而装有电机5的支架4固定在外壳3内,由于电机5的悬臂51固定在支架4适配位上,形成了一个弹性悬浮结构,所以电机5振动的同时,支架4前端也有相似于电机5内部的振动运动,接上功能头时,就会有振动的效果;电机5振动同时,电机上的第一减振套7、第二减振套8降低电机5本身共振噪音,由于电机主轴中间有一个防水套6这样的软胶件裹住,就消除了碰撞的硬声,从而达到一个双消音的产品。

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具体实施例。应当理解,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无需创造性劳动就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做出诸多修改和变化。因此,凡本技术领域中技术人员依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实验可以得到的技术方案,皆应在由权利要求书所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