扯皮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571092发布日期:2019-05-03 19:20阅读:365来源:国知局
扯皮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是一种扯皮架。



背景技术:

目前闭合伤口的方法有常规的手工缝合,也有皮肤拉链和扯皮器等各种伤口缝合器等。如申请号201610649833.X公开的一种扯皮器,是通过牵拉缝合线的方法,逐渐缩小伤口而完成皮肤缝合。但这若干种方法都是针对没有太大张力的一般伤口设计和使用的。对于临床上经常遇到的皮肤缺损、组织肿胀或筋膜腔高压切开减压后所导致的有较大张力的伤口却无能为力,大部分需要二期手术植皮来治疗。皮肤扩张可以扩大皮肤面积用来解决皮肤缺损的问题,但目前各种皮肤内扩张或外扩张器械和技术却都只能预先扩张,只能用于瘢痕、肿瘤等择期手术的伤口闭合,而不能直接用于急性开放的伤口。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扯皮架,克服了上述缺陷。

所述扯皮架主要由牵引架、针杆夹、骨针组成,所述牵引架设有左臂和右臂,所述左臂和右臂交叉设置,其交叉点通过活动铰链铰接,所述交叉点将左臂分为左前臂和左后臂,将右臂分为右前臂和右后臂,所述左后臂和右后臂之间设有加压装置,所述骨针数枚分别断续穿入创口两侧的皮肤,所述针杆夹分别设于所述左前臂和右前臂,其下端分别夹持创口两侧的骨针,通过所述加压装置给所述左后臂和右后臂向内施加压力,使所述左前臂和右前臂之间夹角逐步缩小,从而牵引创口逐渐向里收缩直至闭合。

优选的设置所述左前臂和右前臂分别长于所述左后臂和右后臂,可减小所述加压装置的调节距离。

优选的所述左前臂和右前臂设为圆棒或圆管,其表面设有直纹或网纹。

优选的所述针杆夹主要由杆夹和针夹组成,所述针夹下端夹持所述骨针,所述针夹上端与所述杆夹的下端相对转动连接,所述杆夹上端夹持所述左前臂或右前臂,并可夹持在左前臂或右前臂轴向的任意位置和绕轴任意角度。

优选的所述杆夹上端夹持所述左前臂或右前臂的夹持面设有直纹或网文

优选的所述针夹上端设有轴或孔,所述杆夹下端相对针夹上端的轴或孔设有孔或轴,所述轴与所述孔动配合设置,所述轴设于所述孔内并轴向被限制移动,所述杆夹和针夹均设有夹紧装置。

优选的所述夹紧装置设为螺纹加紧机构或凸轮加紧机构。

优选的所述加压装置设有前支架和后支架,所述前支架和后支架分别设于所述右后臂和左后臂之上,并分别垂直于右后臂和左后臂的轴向转动,所述前支架设有加压杆,所述加压杆滑动穿过所述后支架后设有加压手柄,所述加压手柄与所述后支架之间设有弹簧,弹簧两端设有弹簧座,所述后支架向加压手柄方向伸出设有刻度尺。

优选的所述加压杆设为螺杆,所述加压手柄设为与所述螺杆配合的滚花圆螺母

附图说明

图1为扯皮架第一种实施方式示意图。

图2为针杆夹实施方式示意图。

图3为扯皮架第二种实施方式示意图。

图4为扯皮架第三种实施方式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扯皮架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扯皮架主要由牵引架1、针杆夹2、骨针3组成,所述牵引架1设有左臂和右臂,所述左臂和右臂交叉设置,其交叉点通过活动铰链5铰接,所述交叉点将左臂分为左前臂14和左后臂12,将右臂分为右前臂13和右后臂11,所述左后臂12和右后臂11上设有加压装置4,所述骨针3两枚分别断续穿入创口两侧的皮肤,所述针杆夹2两枚,其上端分别夹持在所述左前臂14和右前臂13上,其下端分别夹持创口两侧的骨针3,通过所述加压装置4给所述左后臂12和右后臂11向内施加压力,使所述左前臂14和右前臂13之间夹角逐步缩小,从而牵引创口逐渐向里收缩直至闭合。

优选的设置所述左前臂14和右前臂13分别长于所述左后臂12和右后臂11,可减小所述加压装置4的调节距离。

优选的所述左前臂14和右前臂13设为圆棒或圆管,其表面设有直纹或网文。

优选的所述针杆夹2主要由杆夹21和针夹22组成,所述杆夹21和针夹22均设有弹性,所述针夹22下端夹持所述骨针3,所述针夹22上端与所述杆夹21的下端相对转动连接,所述杆夹21上端夹持所述左前臂14或右前臂13,并夹持在左前臂14或右前臂13轴向的任意位置和绕轴任意角度。

优选的所述杆夹21夹持所述左前臂14或右前臂13的夹持面设有直纹或网文

优选的所述针夹22上端设有轴或孔,所述杆夹21下端相对针夹22上端的轴或孔设有孔或轴,所述轴与所述孔动配合设置,所述轴设于所述孔内并轴向被限制移动,所述杆夹21和针夹22均设有夹紧装置23,所述杆夹21设有第一弹性部25,所述针夹22设有第二弹性部 24,所述第一弹性部25和第二弹性部局部变薄。

优选的所述夹紧装置23设为螺纹加紧机构或凸轮加紧机构。

优选的所述加压装置4设有前支架41和后支架42,所述前支架41和后支架42分别设于所述右后臂11和左后臂12之上,并分别通过轴孔配合方式相对右后臂11和左后臂12转动,所述前支架41设有加压杆43,所述加压杆43滑动穿过所述后支架42后设有加压手柄44,所述加压手柄44与所述后支架42之间设有弹簧45,所述弹簧45两端设有弹簧座46,所述后支架42加压手柄44方向伸出设有刻度尺47。

优选的所述加压杆43设为螺杆,所述加压手柄44设为与所述螺杆配合的滚花圆螺母。

图2、图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扯皮架的二种实施方式,所述扯皮架主要由牵引架5、针杆夹2、骨针3和加压装置4组成,所述牵引架5设有左臂51和右臂52,所述骨针3两枚分别断续穿入创口两侧的皮肤,所述针杆夹2分别设于所述左臂51和右臂52上,所述针杆夹2 分别夹持创口两侧的骨针3,其特征在于所述左臂51和右臂52交叉成V型设置,其交叉点通过活动铰链铰接,所述加压装置4设于所述交叉点前面。

图2、图4示出了本实用新型扯皮架的第三种实施方式,所述扯皮架主要由牵引架7、针杆夹2、骨针3组成,所述牵引架7设有左臂71和右臂72,所述针杆夹2分别设于所述左臂 71和右臂72前段,所述骨针3两枚分别断续穿入创口两侧的皮肤,所述针杆夹2分别夹持创口两侧的骨针3,其特征在于所述牵引架7还设有连接臂73,所述连接臂73一端与所述左臂71的后端活动链接,另一端与所述右臂72的后端固定连接,所述左臂71和右臂72的后段横向贯通设有长孔,所述长孔设有加压装置8。

优选的所述加压装置8由螺杆81、弹簧82、弹簧座83、螺母手柄84、标尺85和销86 组成,所述螺杆81设于所述左臂71和右臂72的长孔内,所述销86滑动设于螺杆81的前端,并与左臂71长孔臂固定连接,使所述螺杆81在所述左臂71和右臂72的长孔内摆动,所述弹簧座83设有内孔,套于所述螺杆81之上,其左端面设有凹槽寇于所述右臂72侧面,右端面设有环形凸台,上面设有所属标尺85,所述螺母手柄84设于所述螺杆81后端,所述弹簧 82设于所述弹簧座83与螺母手柄84之间。

上述实施例只是为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是在于让本领域内的普通技术人员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内容的实质所作出的等效的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