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鼻胃肠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197573发布日期:2019-07-17 05:57阅读:242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鼻胃肠管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托管新型鼻胃肠管。



背景技术:

在脑卒中患者中,常常因为患者梗塞面积大,昏迷,延髓麻痹等原因而使患者不能正常进食,此时留置鼻饲胃管成了首选方法,留置胃管不仅能保证患者正常日需营养,而且成为某些药物抢救的重要通道,救治的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因为患者一个翻身或者躁动,临床护理操作等因素使得留置胃管滑脱率上升,非计划性拔管是发生率较高的护理不良事件,给患者造成了多次置入鼻胃肠管,增加患者的痛苦以及患者的费用;且为了实现胃肠管的有效固定,往往将胃肠管打弯绕过病人耳后、并用胶带进行固定,长时间挂于耳后导致病人耳朵异物感较强,压迫耳朵,因为病人抓挠耳部导致脱管等现象。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传统的留置胃管滑脱率高,非计划性拔管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较高,多次置入鼻胃肠管,增加患者的痛苦以及患者的费用,提供一种患者脱管的几率小、舒适度高的新型鼻胃肠管。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下述技术方案:一种新型鼻胃肠管,包括前段直管、后段直管和固定装置,前段直管和后段直管之间设有波纹软管,所述的前段直管、后段直管和波纹软管为一体成型结构;所述的前段直管上设有鼻贴,后段直管上设有若干个挂钩,所述的固定装置包括固定带和挂环,固定带两端设有魔术贴,所述的挂环包括开口环和封闭环,魔术贴穿过封闭环后固定,挂钩与开口环可拆卸连接。

所述的鼻贴包括外层和内粘结层,外层和内粘结层两侧固定、中间留有过管孔,前段直管穿过过管孔与鼻贴活动连接。

所述的挂钩与后段直管为一体成型结构。

所述的固定带为非弹性带。

本实用新型打破常规的直线型鼻胃肠管,设计为可伸缩性,增加了胃管的缓冲力,增加了患者的舒适度;增加固定装置的设计,解放病人耳部,增加病人耳部的舒适度,防止病人因抓挠引起脱管;本实用新型成套设有鼻贴,大大减低了医护人员操作时取物的时间。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固定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鼻贴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鼻贴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前段直管1、后段直管2和固定装置7,前段直管1和后段直管2之间设有波纹软管3,所述的前段直管1、后段直管2和波纹软管3为一体成型结构;所述的前段直管1上设有鼻贴6,后段直管2上设有若干个挂钩21,所述的固定装置7包括固定带71和挂环,固定带71两端设有魔术贴72,所述的挂环包括开口环73和封闭环74,魔术贴72穿过封闭环74后固定,挂钩21与开口环73可拆卸连接。本实用新型可伸缩性的鼻胃肠管,在给予患者注入食物时是伸展的状态,在不需要注入食物时是收缩的状态,根据患者的活动度不断的伸展,减低了患者脱管的几率;在患者耳垂处设计有耳挂,减低患者的脱管几率,提高了患者的舒适度。鼻贴的设置大大减低了医护人员操作时取物的时间。本实用新型的固定带71置于病人头部下方,病人平躺插入胃肠管后,向上从病人耳朵上方或下方通过,并使挂环与挂钩21挂接。根据病人的舒适度随时从新选择从病人耳朵上方或下方通过,并同时调节魔术贴的长度和与之配合的挂钩21,解放病人耳部,使治疗过程更加舒适。

所述的鼻贴6包括外层61和内粘结层62,外层61和内粘结层62两侧固定、中间留有过管孔63,前段直管1穿过过管孔63与鼻贴6活动连接。鼻胃肠管8插入后,将鼻贴6移动至鼻子处将其粘在鼻子上进行固定即可;前段直管1穿过过管孔63与鼻贴6连接,防止病人乱动导致的鼻贴与鼻胃肠管脱离,减轻病人痛苦。

所述的挂钩21与后段直管2为一体成型结构。工艺简单,挂钩21有多个,可以根据固定带71的长度选择开口环73与哪一个挂钩21连接;更重要的是,可以通过调节魔术贴的长度调节固定带71的长度,进而定时更换与之配合的挂钩21,实现对病人胃肠管的固定,减少病人耳部的异物感,避免出现不适及抓挠的现象。

所述的固定带71为非弹性带。防止弹性带过度拉伸导致的胃肠管移位。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