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医用冰敷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869698发布日期:2019-06-11 23:34阅读:616来源:国知局
一种医用冰敷袋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用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医用冰敷袋。



背景技术:

冷敷是临床上常用的一种治疗和护理方法,当温度降至廿度时,骨胳肌的肌纺锤反射会受到抑制,肌肉张力减弱,痛觉神经传导也会变慢或被阻断(低到十度时),产生有效的止痛效应;另一方面,低温会强化胶原纤维(肌腱、韧带、软骨等均属之),使受伤的肌肉、肌腱伤害不后续扩大。在临床上,使身体局部降温的方法就是用冰敷袋进行冰敷,冰敷可以减缓、减少组织胺的释放,减轻组织对疼痛的敏感性,减轻微循环及周围组织的渗出和肿胀,减少血管内皮细胞的作用和血栓的形成,减少氧自由基的释放等等。

冷敷通常用冰袋或冷湿毛巾敷于病变部位,主要目的是促使局部血管收缩,控制小血管的出血和减轻张力较大肿块的疼痛,达到消肿止痛之功效。高热病人,敷于头额、颈后可降低体温、改善不适感,冷敷作为一种及时有效的急救措施被广泛的应用,为防止冻伤,冰袋不能直接与患者皮肤接触,传统的方法是毛巾包裹,再用胶布或绷带固定于患者的患处,当用在关节处时,由于关节的活动凸起,不方便固定,而且患处面积大小不一,当处理较大的患处时,冰袋不能很好的包裹,当处理较小的患处时,冰袋太大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不足,提出了一种能够根据患处的大小调节冰敷袋的大小,提高冰敷效率的医用冰敷袋。

本实用新型具体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医用冰敷袋,包括四个相互连接的长方形子袋,各所述子袋之间采用软性防水材料连接,且各子袋的外沿间隔设有固定孔和固定带,每个所述子袋均包括外袋、冰袋层和粘接层,所述冰袋层固定于外袋的一侧,粘接层固定于外袋的另一侧,粘接层上均匀设置粘接部,粘接层上设有用于覆盖粘接层的保护层,所述冰袋层为若干紧密设置的内装有清水的封闭管状体。

优选地,所述粘接层采用粘扣带的毛部材料制成,所述粘接部采用粘扣带的钩部材料制成。

优选地,所述保护层为1.0cm~2.0cm厚的无纺布层。

优选地,所述固定带采用弹性绷带。

优选地,所述冰袋层与外袋通过粘扣带粘贴连接。

优选地,所述冰袋层与外袋通过卡扣卡接。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该医用冰敷袋可以根据患处大小选择采用一个子袋进行冰敷、两个子袋进行冰敷或者四个子袋进行冰敷,适用于不同大小的患处,适用性广,且各子袋之间折叠方便,操作简单;冰袋层进行拆卸,当使用完毕或者冰袋融化时,可以将冰袋层取下放入冰箱进行冷冻,可通过对冰袋层的反复冷却重复利用。

附图说明

图1为医用冰敷袋展开状态下的正面图;

图2为医用冰敷袋展开状态下的背面图;

图3为医用冰敷袋折叠状态下的正面图;

图4为医用冰敷袋折叠状态下的背面图。

其中,1为外袋,2为冰袋层,3为粘接层,4为粘贴部,5为保护层,6为固定孔,7为固定带。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4所示,一种医用冰敷袋,包括四个相互连接的长方形子袋,各所述子袋之间采用软性防水材料连接,且各子袋的外沿间隔设有固定孔6和固定带7,保护层为1.0cm~2.0cm厚的无纺布层,每个所述子袋均包括外袋1、冰袋层2和粘接层3,外袋采用防水材料制成,所述冰袋层2固定于外袋的一侧,粘接层3固定于外袋的另一侧,粘接层3上均匀设置粘接部4,粘接层3上设有用于覆盖粘接层的保护层5,保护层5为1.0cm~2.0cm厚的无纺布层。所述冰袋层2为若干紧密设置的内装有清水的封闭管状体。

粘接层3采用粘扣带的毛部材料制成,所述粘接部4采用粘扣带的钩部材料制成。

冰袋层2与外袋通过粘扣带粘贴连接,或者冰袋层与外袋通过卡扣卡接,该设计便于冰袋层进行拆卸,当使用完毕或者冰袋融化时,可以将冰袋层取下放入冰箱进行冷冻。

该医用冰敷袋在处理较大患处时,可以将四个子袋全部伸展开,将保护层5覆于粘贴层,技能避免太凉给患者造成不适感,又能避免粘接层的毛部材料带来的不适感。

当该医用冰敷袋处理较小患处时,以两个子袋或一个子袋为基点,将其余两个或三个子袋的保护层5展开并沿连接处的软性防水材料折叠,折叠后通过粘接层的毛部材料和粘接部的钩部材料相互固定,折叠完毕,将保护层翻折至最外侧子袋的粘接层一侧,只采用两个子袋或一个子袋进行冷敷,冷敷时,通过将固定带7插入固定孔6中捆绑固定。

当然,上述说明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实用新型也并不仅限于上述举例,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范围内所做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也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