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随身旋灸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197195发布日期:2019-07-17 05:56阅读:241来源:国知局
一种随身旋灸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艾灸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随身旋灸装置。



背景技术:

艾灸是中医针灸疗法中的灸法,点燃用艾叶制成的艾炷、艾条,熏烤人体的穴位以达到保健治病的一种自然疗法。艾灸的方法有多种,传统的疗法分为两种一种是将直接将艾叶制成的艾柱、艾条置于穴位处的皮肤上;另一种通过理疗人员对准穴位采用旋转艾灸的方式进行理疗,这种理疗方式效果最佳,但需要专人值守,而且要求理疗者具备很好的体力与手法,也使得这种灸法得不到很好的推广。

在授权公告号为CN207168724U中公开了一种旋转调温的内置式艾灸,至少包括艾绒饼、灸筒以及挡板,所述艾绒饼位于挡板的上方,艾绒饼以及挡板共同固定于灸筒内的上部,所述的灸筒的底部设置有底座,底座的上部为圆筒体,所述圆筒体的内部设置有集烟板,集烟板的下方设置有连接筒A;圆筒体的底部沿其外圆周设置有弧形的调温板;底座的下部为环形的底盘,底盘上设置有一个朝上的连接筒B,连接筒B套在连接筒A上且两者之间通过卡扣限位;底盘上设置有调温孔,所述调温孔与调温板的位置上下对应;所述圆筒体的外径与灸筒的内径相匹配,圆筒体插入在灸筒中并且能够在灸筒内上下移动;该装置虽然实现了调温,但是其依然是固定式艾灸装置,并未实现旋转灸法。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随身旋灸装置,不仅能够实现无人值守的旋转灸法,而且使得相同材料与时间的前提下,极大的提高了理疗效果。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随身旋灸装置,包括底座,设置在底座上的套体,设置在套体内腔上方的旋转轴,设置在所述旋转轴上用于固定艾制品的固定件,以及设置在套体上且与所述旋转轴相配合的驱动机构;

所述驱动机构为一端与所述旋转轴相连接,另一端与套体内壁相连接的发条;或

与套体相固定且输出端和旋转轴相连接的驱动电机,与驱动电机相配合的定时开关,与定时开关相连接的电池仓。

设置在所述套体上端且与所述旋转轴相配合的配重轮。

所述固定件包括设置在旋转轴外壁上的竖直固定针或与所述旋转轴相固定的倒L型固定针。

所述竖直固定针和倒L型固定针的端部设置与所述艾制品相配合的倒圆锥筒。

所述底座外壁设置环型凹槽,所述环型凹槽内设置与所述套体内壁相配合的环型橡胶圈。

所述底座上设置与所述艾制品相配合的理疗孔,设置在所述理疗孔上的过滤网。

所述底座侧壁上设置有排气孔,设置在套体上且与所述排气孔相配合的调温孔。

所述底座下端开口处设置支撑环,设置在所述支撑环底面用于固定的支撑垫片。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中无法通过无人值守的方式,实现旋灸的现象,采用底座为基体,在其上设置套体,并在套体上方中间旋转轴,并在旋转轴上设置固定件,并在套体上设置驱动机构,实现固定件上的艾制品做圆周运动,不仅能够实现无人值守的旋转灸法,而且使得相同材料与时间的前提下,极大的提高了理疗效果。

另外,采用的驱动机构为一端与所述旋转轴相连接,另一端与套体内壁相连接的发条,采用的发条优选的采用恒力发条,当然还可采用普通发条的方式,为了确保动力输出的稳定性,在旋转轴上设置配重轮,避免发条弹性势能快速转变为旋转轴转速的现象,使得发条的弹性势能缓慢的转变为旋转轴的动能,以此来实现通过对旋转轴上端夹紧发条后,能够保证在较长一段时间内通过旋转轴的转动实现对穴位的旋灸;当然还可采用在套体上设置驱动电机,并将驱动电机的输出端与旋转轴相连接,实现动力的传递,同时设置有定时开关实现定时工作的现象,而设置的电池仓则设置有纽扣电池,当然还可采用一节7号电池进行驱动的方式,此外采用的驱动电机为直流无刷电机,当然还可以为直流有刷电机,其结构可以做的很小,且成本很低。

另外,采用的固定件包括设置在旋转轴外壁上的竖直固定针,由于旋转轴具有直径,在其上设置艾制品时,则旋转直径为旋转轴的直径,当然还可为倒L型固定针,其旋转半径为旋转轴的半径加上倒L型固定针短节的长度和,进一步的为了确保固定的效果可在,竖直固定针或倒L型固定针的端部设置与艾制品相配合的固定托,采用的固定托优选的为倒圆锥筒,当然还可以直接插在固定针上。

另外,为了避免在套体设置在底座上并通过驱动机构转动过程中,发生套体与底座空转的现象,在底座外壁上设置环型凹槽,并在环型凹槽内设置与套体内壁相配合的环型橡胶圈,避免发生滑动,也能够在发生坠落时,避免发生套体与底座分离使得内部艾制品掉落的现象。

另外,采用的底座上设置与艾制品相配合的理疗孔,并在理疗孔上设置过滤网,来确保对准穴位进行理疗的同时,也能够避免有燃灰掉落身体上的风险,同时为了确保理疗时间与温度的通知,在底座侧壁上设置排气孔,并在套体上设置与排气孔相配合的调温孔,由于有环型橡胶圈的设置,使得温度调节很稳定,不会发生驱动机构转动,导致的套体转动造成的温度调节失败的现象,为了更进一步的保证底座下端的稳定性,在底座下端开口处设置支撑环,并在支撑环的底面上设置用于固定的支撑垫片,优选的采用聚四氟乙烯垫片,当然还可采用金属铁片的方式,不仅能够带来清爽的感觉,还能够增加结构的稳定性,在冬季使用时可采用加热的方式来避免急冷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二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底座侧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套体侧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底座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套体仰视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固定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附图1-7,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

如图1、2-7所示:一种随身旋灸装置,包括底座2,设置在底座2上的套体1,设置在套体1内腔上方的旋转轴4,设置在所述旋转轴4上用于固定艾制品的固定件,以及设置在套体1上且与所述旋转轴4相配合的驱动机构;

所述驱动机构为一端与所述旋转轴4相连接,另一端与套体1内壁相连接的发条6;

设置在所述套体1上端且与所述旋转轴4相配合的配重轮5。

所述固定件包括设置在旋转轴4外壁上的竖直固定针3。

所述底座2上设置与所述艾制品相配合的理疗孔17,设置在所述理疗孔17上的过滤网18。

所述底座2侧壁上设置有排气孔16,设置在套体1上且与所述排气孔16相配合的调温孔7。

该实施例中采用的配重轮能够对转速进行稳定,避免发条的能量快速消耗,而设置的竖直固定针能够直接将艾制品插在其上进行点燃,采用的艾制品优选的采用艾柱,当然还可以采用其他的艾制品,比如艾条等等,采用的过滤网为金属网,从而避免灰烬掉落通过理疗孔掉落至皮肤上的现象;而在该实施例中的旋转轴上端设置发条钥匙,便于实现快速给发条上紧。

实施例二

如图2所示,其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与套体1相固定且输出端和旋转轴4相连接的驱动电机11,与驱动电机11相配合的定时开关12,与定时开关12相连接的电池仓13。

所述固定件包括设置在旋转轴4外壁上的竖直固定针3。

该实施例中采用的驱动机构为驱动电机,且与现有技术中的定时开关进行配合,能够在规定时间内的理疗效果。

实施例三

其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所述竖直固定针3和倒L型固定针14的端部设置与所述艾制品相配合的倒圆锥筒15。

该实施例中采用的倒圆锥筒为金属网编织的,能够满足不同直径艾制品的装夹,而且还能够确保燃烧的效果。

实施例四

其与实施例三的区别在于:所述底座2外壁设置环型凹槽,所述环型凹槽内设置与所述套体内壁相配合的环型橡胶圈8。

实施例五

其与实施例四的区别在于:所述底座2下端开口处设置支撑环9,设置在所述支撑环9底面用于固定的支撑垫片10。

实施例六

其与实施例五的区别在于:所述固定件包括与所述旋转轴4相固定的倒L型固定针14。

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方法:将艾制品放入固定件下端,然后将艾制品点燃,采用的艾制品为艾柱,当然还可以是艾条,然后将套体套设在底座上,调节好调温孔后,上紧发条或打开定时开关,将其放置在待理疗人员的对应穴位上进行理疗,在理疗完成后,将本装置取下,然后将燃烧后的艾制品灰烬取下并进行清理后,即可再次使用。

以上所述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所述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