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鼻腔内手术的双头缝合针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020517发布日期:2019-06-26 01:12阅读:367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鼻腔内手术的双头缝合针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用于鼻腔内手术的双头缝合针。



背景技术:

缝合针是一种用于外科手术缝合的器械,多为不锈钢丝在针尾钻孔或开槽制成。当鼻腔内手术需要缝合时,由于特定的缝合区域,缝合空间较小,手术切口吻合器无法使用,如采用市场常用单头缝合针进行缝合,术者很难进行缝合操作,一在针刺穿出后,很难再在鼻腔内部狭小空间内实现换头,还需防止出针时穿刺到其他组织。期间缝合动作繁琐、效率不高,影响手术缝合时间,增加手术缝合难度。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缝合针无法用于鼻腔内手术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用于鼻腔内手术的双头缝合针。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鼻腔内手术的双头缝合针,包括针体和缝合线,针体的相对的两端设有用于穿刺进行缝合的尖端,针体具有缝隙,缝合线通过干涉配合被固定在该缝隙中,针体的缝隙的两侧具有相对的第一凹痕和第二凹痕。

缝合线固定在针体的中间部位。

该缝隙的长度在针体的长度的百分之一至八十分之一之间。

第一凹痕和第二凹痕相同。

第一凹痕和第二凹痕分别具有矩形或圆形横截面。

第一凹痕和第二凹痕的深度分别在针体的直径的十分之一至五分之一之间。

针体为直线形或弧形。

尖端的截面为圆形、三角形、椭圆形或正多变形。

本实用新型的双头缝合针,具有用于穿刺进行缝合的两个尖端,在使用中可连续在鼻腔内穿刺缝合,当医生将缝合针从一端刺入另一端拉出时,无需更换方向,可以在鼻腔内直接用另一端再次刺入缝合组织,如此反复,缝合末端拉出缝合线打结即可,从而提供一种能在狭小空间实现双向缝合的双头缝合针。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用于加工缝合针的压铆夹具的总体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加工之前的缝合针的坯体;

图3是图1的上模的放大图;

图4是图1的下压块的放大图;

图5示出了设置于下压块上的坯体;

图6示出了加工之后的缝合针。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给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予以详细描述。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方面提供一种用于加工缝合针的压铆夹具2,如图1 所示。图2示出了加工之前的缝合针的坯体1’,其包括主体11’和缝合线12’,主体11’设有尖端111’,用于穿刺进行缝合。主体11’的中间部位开有圆孔 112’,缝合线12’穿过该圆孔112’延伸。压铆夹具2用于将缝合线12’固定在该圆孔112’内。具体地,如图1所示,压铆夹具2包括上模21和下模 22,通过该上模21和下模22的配合来实现缝合线12’的压铆固定。

图3是图1的上模的放大图,其中,上模21具有上压块211,其朝向下模22的上模前端面2111内开有与主体11’的外形轮廓相应的上模半圆槽 2112。在该上模半圆槽2112内设置有凸起2113,其用于对主体11’进行挤压。

回到图1,下模22包括固定板221、导销222、冲针223、弹性体224、压板225和下压块226,其中,压板225通过导销222与固定板221相对固定,弹性体224设置于压板225和固定板221之间,下压块226固定在压板225 的朝向上模21的表面上,冲针223被固定在固定板221上并可穿过弹性体224 和压板225并从下压块226穿出,即冲针223的朝向上模21可穿出的表面形成为用于压铆主体11’的压力接触面。在本实施例中,弹性体224为聚氨酯 PU弹性体,即优力胶。优选地,该弹性体224为中部带孔的圆柱片。在本实施例中,导销222具有螺纹段2221、圆柱段2222和大头端2223,其中,圆柱段2222位于螺纹段2221和大头端2223之间。

更具体地,固定板221为矩形板,其四个角上均设置有台阶孔2211,导销222插入该台阶孔2211内配合,特别地,导销222的圆柱段2222的直径小于该台阶孔2211的内径以可在该台阶孔2211内滑动,利用该导销222的大头端2223的位置来限制该滑动距离。固定板221的中心具有方孔2212,冲针223的远离上模21的后端插入该方孔2212中固定。另外,固定板221的朝向压板225的表面上具有凹陷的圆形槽2213,弹性体224的朝向固定板221 的末端被容纳在该圆形槽2213中。应该理解,该圆形槽2213的直径略大于弹性体224的外径,从而在弹性体224的周向侧壁和固定板221之间留有间隙,以为弹性体224在被压扁的情况下的形变提供空隙。

类似地,压板225为矩形板,其角上设置有四个螺纹孔2251,导销222 插入该螺纹孔2251内配合,特别地,导销222的螺纹段2221与螺纹孔2251 通过螺纹拧紧固定。如此,弹性体224被压紧在压板225和固定板221之间并与它们连接为一体。

在本实施例中,冲针223为四棱柱形状,其朝向上模21的一端形成有冲头2231,其用于对主体11’进行冲压。

图4是图1的下压块的放大图,其中,下压块216的中心具有冲孔2261,其用于供冲针223(特别是冲头2231)由此滑动穿出并作用于主体11’。下压块216的朝向上模21的下模前端面2262内开有与主体11’的外形轮廓相应的下模半圆槽2263,其与上压块211的上模前端面2111的上模半圆槽2112 共同限定供主体11’容纳的空间。另外,下压块216还具有垂直于该下模半圆槽2263并从下模前端面2262凹陷的狭缝2264,用于容纳缝合线12’。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利用压铆夹具2加工缝合针1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参见图1,将冲针223固定在固定板221的方孔2212中,将弹性体 224套在冲针223上并使其容纳于固定板221的圆形槽2213中;将下压块226 固定在压板225上,通过导销222将压板225与固定板221连接在一起;从而完成下模22的安装;

S2,将上模21的上模半圆槽2112(参见图3)与下模22的下模半圆槽 2263(参见图4)平行对齐,确保上模21和下模22的中心对准,使得冲头 2231可垂直从下模22中冲出,参见图1;

S3,将缝合线12’穿过主体11’的圆孔112’,然后将主体11’放入下模半圆槽2263(参见图4)内,将缝合线12’容纳在狭缝2264(参见图4) 中后用两手分别拉动缝合线12’,使得缝合线12’在狭缝2264内被拉紧,致使主体11’的圆孔112’的轴线与下压块216的下模前端面2262平行,如图 5所示,然后驱动上模21朝向下模22移动,使得凸起2113(参见图3)首先接触主体11’,在主体11’上形成压痕并迫使主体11’上的圆孔112’变形为类半圆孔以压紧缝合线12’;

S4,继续驱动上模21朝向下模22移动,上模前端面2111(参见图3) 与下模前端面2262(参见图4)接触并给予下压块216压力,弹性体224受到压力发生变形,此时,上压头21、主体11’、下压块226、压板225和导销 222一起移动,由于固定板211保持不动且冲针223为定长,因此移动过程中冲针223的冲头2231从冲孔2261(参见图4)中露出,在主体11’上形成压痕并迫使主体11’上的类半圆孔进一步变形为缝隙以压紧缝合线12’。当凸起2113在主体11’上形成的压痕与冲针223在主体11’上形成的凹痕一致时,圆孔变形为缝隙以压紧缝合线12’,此时压铆完成。

图6示出了加工之后的缝合针1,其包括针体11和缝合线12,缝合线12 通过穿线压铆的方式固定在针体11的中间部位。针体11的相对的两端设有尖端111,用于穿刺进行缝合,由于具有两尖端111,在使用中可连续在鼻腔内穿刺缝合,当医生将缝合针从一端刺入另一端拉出时,无需更换方向,可以在鼻腔内直接用另一端再次刺入缝合组织,如此反复,缝合末端拉出缝合线打结即可,从而提供一种能在狭小空间实现双向缝合的双头缝合针。针体 11的中间部位具有缝隙112,缝合线12通过干涉配合被固定在该缝隙112中。其中,缝隙112的长度在针体11的长度的百分之一至八十分之一之间。针体 11的缝隙112的两侧具有相对的第一凹痕113和第二凹痕114。优选地,第一凹痕113和第二凹痕114相同。第一凹痕113具有矩形横截面,其深度在针体11的直径的十分之一至五分之一之间。第二凹痕114同样具有矩形横截面,其深度在针体11的直径的十分之一至五分之一之间。应该理解,该第一凹痕 113和第二凹痕114的横截面也可以为圆形等,其由模具2的凸起2113和冲头2231的形状来确定。在本实施例中,针体11为直线形。应该理解,该针体11也可以根据需要选择为弧形。在本实施例中,尖端111的截面为圆形。应该理解,根据缝合部位的穿刺力需要,尖端111的截面可选择为三角形、椭圆形或正多变形。

以上所述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还可以做出各种变化。即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申请的权利要求书及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简单、等效变化与修饰,皆落入本实用新型专利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本实用新型未详尽描述的均为常规技术内容。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