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用针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913141发布日期:2019-06-14 23:13阅读:417来源:国知局
专用针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专用针结构。



背景技术:

植入式给药装置植入人体的皮下后,需要穿刺注射其注射座,方便将药液输注给人体循环系统或特定部位。为了减少穿刺过程中产生的落屑,并延长器械的使用寿命,需要采用专用的穿刺和输液用针,即“专用针”。

专用针及植入式给药装置的配合方便了注射操作,当也带来了使用后,暴露出来的针尖有可能意外刺伤医护人员的情况,此时会使得医护人员很容易受到血液携带的各种危险病原体的感染,对医疗人员的安全造成了威胁。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本实用新型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保护医疗人员的专用针结构。

其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专用针结构,包括:

基座;

针管,所述针管的一端为插入端,所述针管滑动穿设所述基座;

针柄,所述针柄与所述针管连接,所述针柄位于所述针管远离所述插入端的一端;

限位件,所述限位件为可折叠结构,所述限位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针柄、所述基座连接,当所述限位件的长度为最大值时,所述插入端的端部位于所述基座内。

上述专用针结构,在使用时先将针管的插入端插入植入式给药装置中,用于输送药液,当输送药液结束时,通过提起针柄,带动针管从基座中滑动,使针管抽离皮肤,由于限位件为可折叠结构,随着针柄远离基座,限位件不断打开,当限位件完全打开,即限位件的长度为最大长度时,插入端仍位于基座内,可防止插入端的端部误伤进行输送药液操作的医疗人员,则上述专用针结构可起到保护医疗人员的作用。

进一步地,上述专用针结构还包括弹片,所述基座内设有与所述针管滑动配合的通道,所述弹片的一端与所述通道的内壁连接,所述弹片的另一端抵设所述针管。

进一步地,在拔取针管的方向上,所述弹片与所述通道的内壁连接的一端设于所述弹片的另一端的下方,当所述限位件的长度为最大值时,所述弹片设于所述插入端远离所述针柄的一侧。

进一步地,所述限位件包括至少两块依次铰接的板件,位于首尾两端的两块所述板件分别与所述针柄、所述基座铰接。

进一步地,所述针柄靠近所述基座的侧面上设有与所述限位件匹配的让位槽。

进一步地,所述插入端为弯折结构,所述弯折结构的弯折角度为160°~170°。

进一步地,所述基座的两侧均设有辅助定位板,所述基座远离所述针柄的侧面与所述辅助定位板的侧面平齐设置。

进一步地,上述专用针结构还包括延长管,所述针管与所述延长管均穿设所述针柄,所述针管远离所述插入端的一端与所述延长管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延长管远离所述针柄的一端还设有连接头及保护套,所述保护套套设于所述连接头外。

进一步地,所述针柄的两侧均设有针翼,所述针翼朝远离所述基座的方向设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专用针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专用针结构与植入式给药装置的装配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专用针结构的局部剖视图一;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专用针结构的局部剖视图二;

图5为图1的A-A向剖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插入端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基座,110、通道,120、辅助定位板,200、针管,201、针管本体, 202、针尖,210、插入端,300、针柄,310、让位槽,320、针翼,400、限位件,500、弹片,600、延长管,710、连接头,720、保护套,10、植入式给药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第一”、“第二”不代表具体的数量及顺序,仅仅是用于名称的区分。

本具体实施方式中,专用针结构用于与植入式给药装置10配合进行输送药液的操作,但上述专用针结构也可直接用于注射等操作。

如图1至图4所示,一实施例提供一种专用针结构,包括基座100、针管 200、针柄300及限位件400,针管200的一端为插入端210,针管200滑动穿设基座100,针柄300与针管200连接,针柄300位于针管200远离插入端210 的一端,限位件400为可折叠结构,限位件400的两端分别与针柄300、基座 100连接,当限位件400的长度为最大值时,插入端210的端部位于基座100内。

上述专用针结构,在使用时先将针管200的插入端210插入植入式给药装置10中,用于输送药液,当输送药液结束时,通过提起针柄300,带动针管200 从基座100中滑动,使针管200抽离皮肤,由于限位件400为可折叠结构,随着针柄300远离基座100,限位件400不断打开,当限位件400完全打开,即限位件400的长度为最大长度时,插入端210的端部仍位于基座100内,可防止插入端210的端部误伤进行输送药液操作的医疗人员,则上述专用针结构可起到保护医疗人员的作用。

进一步地,如图3至图5所示,上述专用针结构还包括弹片500,基座100 内设有与针管200滑动配合的通道110,弹片500的一端与通道110的内壁连接,弹片500的另一端抵设针管200。此时当利用针柄300抽出针管200,使针管200 抽离皮肤时,针管200的插入端210脱离弹片500后,弹片500可防止针管200 的插入端210再次对皮肤进行穿刺,此外,弹片500可与通道110的内壁配合夹持针管200,保证针管200在输送药液的过程中的稳定性。

进一步地,如图4及图5所示,在拔取针管200的方向上,弹片500与通道110的内壁连接的一端设于弹片500的另一端的下方,当限位件400的长度为最大值时,弹片500设于插入端210远离针柄300的一侧。此时当限位件400 完全打开时,弹片500位于插入端210远离针柄300的一侧,且弹片500为倾斜设置,当插入端210抵在弹片500上时,弹片500的一端可抵在通道110的内壁上,确保插入端210不会重新穿刺皮肤,防护效果更好。

进一步地,如图2至图5所示,限位件400包括至少两块依次铰接的板件,位于首尾两端的两块板件分别与针柄300、基座100铰接。此时限位件400在未打开时可折叠为层叠结构,占用空间小,且可打开的长度范围较大,便于根据不同的使用情况进行相应的设置。

在其他实施例中,限位件400也可为具有折痕的折板;或限位件400也可包括至少两个分板,相邻的分板之间通过挠性件连接。具体地,挠性件为塑胶等。

可选地,当限位件400的长度为最大值时,相邻的两个板件平齐设置。但根据使用需求,当限位件400的长度为最大值时,相邻的两个板件之间也可呈有一定夹角设置。

进一步地,如图4所示,针柄300靠近基座100的侧面上设有与限位件400 匹配的让位槽310。此时可进一步减小限位件400在折叠时占据的空间。

进一步地,插入端210为弯折结构,弯折结构的弯折角度为160°~170°。

可选地,图5及图6所示,针管200包括针管本体201及针尖202,针管本体201的一端与针尖202连通,针管200的插入端210包括针尖202及与针尖 202连通的部分针管本体201,针尖202与针管本体201之间呈夹角设置,且针尖202与针管本体201之间的夹角为160°~170°。具体地,针尖202与针管本体201的夹角为165°。

在其他实施例中,针管200也可包括连通的针体与管体,针体用于刺入皮肤,管体用于输送药液,针体为上述插入端210。

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基座100的两侧均设有辅助定位板120,基座100 远离针柄300的侧面与辅助定位板120的侧面平齐设置。此时在进行输送药液的过程中,可将基座100、辅助定位板120贴合皮肤设置,用于对针管200进行稳固。

进一步地,如图1及图2所示,上述专用针结构还包括延长管600,针管 200与延长管600均穿设针柄300,针管200远离插入端210的一端与延长管600 连通。此时将针管200刺入皮肤后,可通过延长管600输入药液。

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延长管600远离针柄300的一端还设有连接头710 及保护套720,保护套720套设于连接头710外。此时可通过连接头710及保护套720的结构外接其他注射设备,方便输送药液。

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针柄300的两侧均设有针翼320,针翼320朝远离基座100的方向设置。此时可通过手指捏住针柄300两侧的针翼320,使针柄 300带动针管200抽离皮肤,操作方便。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