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普通外科护理用辅助换药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45547发布日期:2019-05-11 00:58阅读:155来源:国知局
一种普通外科护理用辅助换药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普通外科护理用辅助换药装置。



背景技术:

换药是对病患受伤部位的包扎位置进行拆除,而后进行再包扎的过程,其目的是观察伤口情况,及时给予必要和恰当清洗或者消毒的处理;如长期不愈的伤口,便于及时找出原因。

现有的换药大多为病患平躺在床上进行,床占地面积大,同时留下的血液易污染床体,另外床过于平坦,无法对四肢进行托高,造成血液易流出,同时不便于医护人员的处理。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普通外科护理用辅助换药装置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占地面积小,使用便利的普通外科护理用辅助换药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普通外科护理用辅助换药装置,包括:坐板;所述坐板的侧部固定扶手;旋转机构,所述旋转机构设于所述坐板的一端;靠背,所述靠背通过所述旋转机构连接于所述坐板的一侧;移动机构,所述移动机构包括齿板、拉杆、升降机构、套筒和移动轮,所述拉杆卡合并滑动连接于所述坐板的底部,且所述拉杆的一端固定所述套筒;所述套筒通过所述升降机构连接所述齿板,且所述套筒的底部安装所述移动轮;托架,所述托架包括锁紧带、托板、滑槽、固定条和锁扣,所述托板的一端固定所述锁紧带,且所述托板的另一端固定所述锁扣;所述锁扣配合连接所述锁紧带;所述托板的表面中心处开设所述滑槽,且所述滑槽的一端开设第二通孔;垃圾桶,所述垃圾桶固定于所述套筒的侧部,且所述垃圾桶通过管道连通所述第二通孔。

优选的,所述旋转机构包括连杆、第一手摇把、转盘、第一通孔、插杆、按压块和弹簧,所述连杆设于所述坐板的内部,且所述连杆的一端设有所述弹簧;所述连杆的另一侧固定所述插杆和所述按压块,且所述按压块外穿于所述坐板的侧部;所述插杆配合连接所述第一通孔,且所述第一通孔设于所述转盘的表面;所述转盘转动连接于所述坐板与所述靠背之间,且所述转盘的一端固定所述第一手摇把。

优选的,所述坐板的侧部安装照明灯,且所述坐板与所述靠背之间的旋转角度为90°-180°。

优选的,所述托板采用中心处向下凹槽形成弧形结构,且所述托板的中心处开设倾斜的所述滑槽;所述托板的中心处等距固定有若干个所述固定条。

优选的,所述升降机构包括第二手摇把、外防护壳和齿轮,所述外防护壳固定有所述套筒的外侧,且所述外防护壳的内部安装所述齿轮;所述齿轮啮合所述齿板,且所述齿轮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手摇把。

优选的,所述第一通孔呈环形阵列等距分布于所述转盘的表面,且所述第一通孔的内部插入连接所述插杆;所述插杆与所述按压块均固定于所述连杆的侧部,且所述按压块的长度大于所述插杆的长度。

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普通外科护理用辅助换药装置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普通外科护理用辅助换药装置,利用可移动的所述托架使之移动到合适的位置、到达合适的高度后对需要换药四肢进行托接,便于进行换药,同时可实现对换药产生的液体进行收集,且所述靠背和所述坐板之间可旋转,使之到达合适的角度后便于病患进行倚靠或者平躺进行一些部位的换药,占地面积小,同时可针对身体不同的部位进行转换,以便于满足需求,使用范围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普通外科护理用辅助换药装置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的B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所示的升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1、靠背,2、旋转机构,21、连杆,22、第一手摇把,23、转盘,24、第一通孔,25、插杆,26、按压块,27、弹簧,3、坐板,31、扶手,4、照明灯,5、托架,51、锁紧带,52、托板,521、第二通孔,53、滑槽,54、固定条,55、锁扣,6、移动机构,61、齿板,62、拉杆,63、升降机构,631、第二手摇把,632、外防护壳,633、齿轮,64、套筒,65、移动轮,7、垃圾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请结合参阅图1、图2、图3及图4,其中,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普通外科护理用辅助换药装置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所示的B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1所示的升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普通外科护理用辅助换药装置包括:坐板3;所述坐板3的侧部固定扶手31;旋转机构2,所述旋转机构2设于所述坐板3的一端;靠背1,所述靠背1通过所述旋转机构2连接于所述坐板3的一侧;移动机构6,所述移动机构6包括齿板61、拉杆62、升降机构63、套筒64和移动轮65,所述拉杆62卡合并滑动连接于所述坐板3的底部,且所述拉杆62的一端固定所述套筒64;所述套筒64通过所述升降机构63连接所述齿板61,且所述套筒64的底部安装所述移动轮65;托架5,所述托架5包括锁紧带51、托板52、滑槽53、固定条54和锁扣55,所述托板52的一端固定所述锁紧带51,且所述托板52的另一端固定所述锁扣55;所述锁扣55配合连接所述锁紧带51;所述托板52的表面中心处开设所述滑槽53,且所述滑槽53的一端开设第二通孔521;垃圾桶7,所述垃圾桶7固定于所述套筒64的侧部,且所述垃圾桶7通过管道连通所述第二通孔521。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为了便于实现对需要换药的地方进行托接,同时升降到合适的高度,所述旋转机构2包括连杆21、第一手摇把22、转盘23、第一通孔24、插杆25、按压块26和弹簧27,所述连杆21设于所述坐板3的内部,且所述连杆21的一端设有所述弹簧27;所述连杆21的另一侧固定所述插杆25和所述按压块26,且所述按压块26外穿于所述坐板3的侧部;所述插杆25配合连接所述第一通孔24,且所述第一通孔24设于所述转盘23的表面;所述转盘23转动连接于所述坐板3与所述靠背1之间,且所述转盘23的一端固定所述第一手摇把22。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为了提供合适的亮度,便于进行换药,所述坐板3的侧部安装照明灯4,且所述坐板3与所述靠背1之间的旋转角度为90°-180°。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为了便于对换药处阐述的血液进行收集,所述托板52采用中心处向下凹槽形成弧形结构,且所述托板52的中心处开设倾斜的所述滑槽53;所述托板52的中心处等距固定有若干个所述固定条54。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为了通过手动升降到合适的高度,所述升降机构63包括第二手摇把631、外防护壳632和齿轮633,所述外防护壳632固定有所述套筒64的外侧,且所述外防护壳632的内部安装所述齿轮633;所述齿轮633啮合所述齿板61,且所述齿轮633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手摇把631。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为了便于将所述靠背1旋转到合适的角度,所述第一通孔24呈环形阵列等距分布于所述转盘23的表面,且所述第一通孔24的内部插入连接所述插杆25;所述插杆25与所述按压块26均固定于所述连杆21的侧部,且所述按压块26的长度大于所述插杆25的长度。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为了便于托接的装置移动到合适的位置,所述拉杆62设于所述坐板3的底部中心处,且所述拉杆62的一端固定与所述坐板3等高的所述套筒64。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普通外科护理用辅助换药装置的使用原理为:进行换药时,若为四肢处,则使病患坐于所述坐板3上,而后抽出所述拉杆62使之到达合适的位置,而后旋转所述第二手摇把631,通过所述第二手摇把631的旋转带动所述齿轮633驱动所述齿板61升降到合适的高度,而后将需要换药的腿或手放置于所述托板52的表面,若为儿童,为避免儿童乱动造成换药不便可通过所述锁紧带51配合连接所述锁扣55实现对腿部或手部进行固定,换药时可将产生的垃圾置于所述垃圾桶7的内部,同时换药产生的血液等液体物质进入到所述滑槽53的内部通过所述第二通孔521流出到所述垃圾桶7的内部进行统一的收集,当病患其他部位需要换药,可按压所述按压块26使所述弹簧27压缩,使所述插杆25从所述第一通孔24中取出,此时旋转所述第一手摇把22即可实现旋转所述靠背1使之到达合适的角度便于病患倚靠或者平躺进行换药。

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普通外科护理用辅助换药装置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普通外科护理用辅助换药装置,利用可移动的所述托架5使之移动到合适的位置、到达合适的高度后对需要换药四肢进行托接,便于进行换药,同时可实现对换药产生的液体进行收集,且所述靠背1和所述坐板3之间可旋转,使之到达合适的角度后便于病患进行倚靠或者平躺进行一些部位的换药,占地面积小,同时可针对身体不同的部位进行转换,以便于满足需求,使用范围广。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