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MTN神经介入修复治疗面神经疾病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369231发布日期:2019-08-07 01:33阅读:641来源:国知局
一种MTN神经介入修复治疗面神经疾病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MTN神经介入修复治疗面神经疾病设备。



背景技术:

用于对病人面部神经进行激活修复的医疗设备是一种治疗面部神经疾病设备,包括起搏器、电芯、电阴极、电阳极,有效的形成一个稳定的磁场,从而对人体面部进行治疗,但是现有的面部神经疾病设备效果不佳,易导致面部神经周围的其他神经和组织造成损害。

授权公告号为CN204446986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面部神经康复治疗装置,正反转电机连接理疗柱,理疗柱连接橡皮头,圆形柱为空心柱,圆形柱的顶面开有一号孔,理疗柱穿过一号孔,圆形柱的底面开有二号孔,二号孔连接电线,从而有效的对面部神经进行康复治疗,但是现有的修复治疗面神经疾病设备难以对面部神经进行稳定定位,易对周围的其他神经和组织造成损害,导致病人面部神经修复的安全系数降低。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MTN神经介入修复治疗面神经疾病设备,该MTN神经介入修复治疗面神经疾病设备,采用核磁共振装置、识别装置、银针,有效的对病人面部神经进行核磁共振成像、纳米定位、针灸理疗,保证了面部神经具体神经的分支定位,提高了面部神经的精准定位,有效的保护其他神经和组织,增加了面部神经医疗的工作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MTN神经介入修复治疗面神经疾病设备,包括识别装置、核磁共振装置和银针架,所述识别装置与核磁共振装置通过导线固定连接,所述识别装置靠近核磁共振装置的一侧固定安装有机械臂,所述机械臂的下端固定安装有定位装置,所述定位装置的下端固定安装有限速器,所述限速器的下端固定安装有纳米输出管和硅胶挡板,所述硅胶挡板的下端滑动连接有纳米修复管,所述纳米修复管远离硅胶挡板的一侧的上端固定安装有摄影头,所述纳米修复管远离硅胶挡板的一侧的中心固定安装有分支定位卡板,所述摄影头的下端固定安装有定位珠。

进一步的,所述银针架内部固定连接有多组银针把手和针身,所述针身的焊接在银针把手的上端,所述银针把手定位外壁贯穿连接有防滑螺纹。

进一步的,所述识别装置的中部固定安装有三组观测镜,所述三组观测镜与定位装置相对应。

进一步的,所述识别装置的下端固定安装有图像传达装置,所述图像传达装置与核磁共振装置通过导线紧密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识别装置远离核磁共振装置的一侧紧密贴合有工作台,所述工作台的上端固定安装有显示屏,所述显示屏与识别装置紧密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核磁共振装置的内部固定安装有两组补光灯,所述两组补光灯可调节,所述两组补光灯对称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核磁共振装置的内部的下端固定安装有医疗床,且医疗床固定安装在两组补光灯的中部下端。

进一步的,所述针身远离银针把手的一端固定安装有消毒试管,所述每组银针把手和针身的长度不等。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该MTN神经介入修复治疗面神经疾病设备,采用核磁共振装置、识别装置、银针,有效的对病人面部神经进行核磁共振成像、纳米定位、针灸理疗,保证了面部神经具体神经的分支定位,增加了面部神经医疗的工作效率;

2、该MTN神经介入修复治疗面神经疾病设备,纳米修复管远离硅胶挡板的一侧的中心固定安装有分支定位卡板,通过分支定位卡板有效的对神经进行定位,由于分支定位卡板的外壁呈“弧形状”,保证了神经定位的安全性,避免了损伤其他神经和组织,提高了面部神经修复的安全性;

3、该MTN神经介入修复治疗面神经疾病设备,机械臂的下端固定安装有定位装置,所述定位装置的设置有减震弹簧,通过定位装置有效的对该机械平置于病人面部上方,保证了定位装置定位的稳定性,避免了对病人进行医疗时造成震动现象,提高了面部神经的精准定位,增加了病人医疗的安全性;

4、该MTN神经介入修复治疗面神经疾病设备,纳米修复管远离硅胶挡板的一侧的上端固定安装有摄影头,通过摄影头有效的对纳米修复管进行摄影,保证了面部神经分支定位的稳定性,避免了面部神经定位不稳定现象,解决了面部神经复杂难以定位的问题,提高了面部神经分支定位的安全性;

5、该MTN神经介入修复治疗面神经疾病设备,限速器的下端固定安装有纳米输出管和硅胶挡板,通过硅胶挡板,有效的贴近面部皮肤,保证了对面部皮肤的安全修复,避免了医疗时造成不适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施例的MTN神经介入修复治疗面神经疾病设备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施例的银针架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施例的定位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施例的纳米修复管结构示意图。

图中,1、工作台;101、显示屏;2、识别装置;201、观测镜;3、图像传达装置;4、机械臂;5、定位装置;501、限速器;502、纳米输出管;503、硅胶挡板;504、纳米修复管;5041、摄影头;5042、定位珠;5043、分支定位卡板;6、核磁共振装置;601、补光灯;7、医疗床;8、银针架;801、银针把手;802、针身;803、消毒试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图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MTN神经介入修复治疗面神经疾病设备,包括识别装置2、核磁共振装置6和银针架8,识别装置2与核磁共振装置6通过导线固定连接,使识别装置2控制核磁共振装置6进行工作,识别装置2靠近核磁共振装置6的一侧固定安装有机械臂4,使机械臂4位移到病人面部,机械臂4的下端固定安装有定位装置5,定位装置5的设置有减震弹簧,通过定位装置5有效的对该机械平置于病人面部上方,保证了定位装置5定位的稳定性,避免了对病人进行医疗时造成震动现象,提高了面部神经的精准定位,增加了病人医疗的安全性,定位装置5的下端固定安装有限速器501,使纳米输出管502均匀进行输出,限速器501的下端固定安装有纳米输出管502和硅胶挡板503,通过硅胶挡板503,有效的贴近面部皮肤,保证了对面部皮肤的安全修复,避免了医疗时造成不适感,硅胶挡板503的下端滑动连接有纳米修复管504,使纳米修复管504在皮肤内部进行修复,纳米修复管504远离硅胶挡板503的一侧的上端固定安装有摄影头5041,通过摄影头5041有效的对纳米修复管504进行摄影,保证了面部神经分支定位的稳定性,避免了面部神经定位不稳定现象,解决了面部神经复杂难以定位的问题,提高了面部神经分支定位的安全性,纳米修复管504远离硅胶挡板503的一侧的中心固定安装有分支定位卡板5043,分支定位卡板5043的外壁呈“弧形状”,通过分支定位卡板5043有效的对神经进行定位,由于分支定位卡板5043的外壁呈“弧形状”,保证了神经定位的安全性,避免了损伤其他神经和组织,提高了面部神经修复的安全性,摄影头5041的下端固定安装有定位珠5042,通过定位珠5042安装在摄影头5041下端,有效的对面部神经修复点进行定位,从而达到面部神经修复的精准性效果。

进一步的,银针架8内部固定连接有多组银针把手801和针身802,针身802的焊接在银针把手801的上端,银针把手801定位外壁贯穿连接有防滑螺纹,通过多组银针把手801和针身802,有效的对面部神经进行精准定位,保证了病人面部神经的理疗化效果,由于银针把手801定位外壁贯穿连接有防滑螺纹,增加了针灸定位的稳定性。

进一步的,识别装置2的中部固定安装有三组观测镜201,三组观测镜201与定位装置5相对应,通过识别装置2和三组观测镜201,使三组观测镜201对面部神经修复的过程进行观测,提高了面部医疗的检测效果。

进一步的,识别装置2的下端固定安装有图像传达装置3,图像传达装置3与核磁共振装置6通过导线紧密连接,通过图像传达装置3,有效的将核磁共振装置6中的图像传到到显示屏101进行显示出来,从而达到转换效果。

进一步的,识别装置2远离核磁共振装置6的一侧紧密贴合有工作台1,工作台1的上端固定安装有显示屏101,显示屏101与识别装置2紧密连接,通过显示屏101有效的将核磁共振装置6中检测的图像呈现出来,有利于医生便于观察。

进一步的,核磁共振装置6的内部固定安装有两组补光灯601,两组补光灯601可调节,两组补光灯601对称设置,通过两组补光灯601设置在核磁共振装置6的内部,使面部神经成像更清晰,避免了面部成像出现光斑现象。

进一步的,核磁共振装置6的内部的下端固定安装有医疗床7,且医疗床7固定安装在两组补光灯601的中部下端,通过医疗床7,有效的使病人处于两组补光灯601的中部下端机械能治疗,避免了病人位置偏移造成成像不完整现场,增加了面部神经成像的稳定性。

进一步的,针身802远离银针把手801的一端固定安装有消毒试管803,每组银针把手801和针身802的长度不一,通过消毒试管803有效的对消毒试管803进行消毒,此时,由于每组银针把手801和针身802的长度不一,从而适应不同的神经进行定位。

具体实施过程,当医生实用该MTN神经介入修复治疗面神经疾病设备时,此时,先将该设备连接电源,校正后再进行医疗,再将病人平置于医疗床7上,此时,操控工作台1将医疗床7水平平移到核磁共振装置6下进行面部神经成像,然后,将两组补光灯601进行打开,对面部神经进行充足补光,从而避免成像出现光斑现象,同时,医生控制识别装置2对机械臂4机械能控制,使定位装置5位于人体面部正上方,此时,控制纳米输出管504进入到面部皮肤内部,将分支定位卡板5043对面部分叉神经进行稳定定位,其次,摄影头5041对面部神经进行检测,医生在三组观测镜201便可观察,这时,硅胶挡板503于面部皮肤进行紧密贴合,从而达到保护作用,接着,病人面部神经成像于显示屏101,医生对病人脸部神经进行定位,将显示屏8中的银针把手801于针身802插入相关神经穴位,进行定位,从而达到医疗效果。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