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器械消毒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912779发布日期:2019-06-14 23:10阅读:255来源:国知局
医疗器械消毒用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用消毒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医疗器械消毒用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医疗器械在医院使用后一般是直接放置在普通的消毒盒或消毒箱内进行消毒,器械放入消毒盒或消毒箱中后杂乱无章,有的会漏出至消毒液的液面之上,因此消毒效果不好。在取用器械时,消毒液还会沾到医务人员的手上,带来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不足,提供一种消毒效果好、方便取用的医疗器械消毒用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医疗器械消毒用装置,包括外壳(1),外壳(1)带有向上的开口,外壳(1)内设有内缸(2),内缸(2)也带有向上的开口,内缸(2)的缸壁上密布有过液孔(3),其特征在于,外壳(1)内固定连接有支撑环(4),支撑环(4)横向设置,支撑环(4)的边缘与外壳(1)的内壁固定相连,支撑环(4)中间带有上下通透的内缸穿口(11),内缸(2)从内缸穿口(11)内穿过,内缸穿口(11)的形状为椭圆形,内缸(2)的外轮廓与内缸穿口(11)的形状相对应,内缸(2)的外轮廓形状也为椭圆形,内缸(2)从内缸穿口(11)穿过时,内缸(2)与支撑环(4)竖密接触,内缸(2)向上从内缸穿口(11)取出并旋转后,内缸(2)架设在支撑环(4)上面;外壳(1)的开口端螺纹连接有上盖(5),上盖(5)中间固定连接有中空的螺套(8),螺套(8)竖向设置,螺套(8)穿透上盖(5),螺套(8)内螺纹连接有螺杆(9),螺杆(9)的上下两端均伸出至螺套(8)外,螺杆(9)下端相对旋转连接有压板(7),压板(7)伸入至内缸(2)内。

根据所述的医疗器械消毒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板(7)的形状为椭圆形。

根据所述的医疗器械消毒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环(4)位于所述外壳(1)的上部。

根据所述的医疗器械消毒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缸(2)的上端外面固定连接有内缸把手(6),内缸把手(6)位于所述支撑环(4)上方。

根据所述的医疗器械消毒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杆(9)上端固定连接有旋柄(10)。

使用本实用新型对医疗器械进行消毒时,先将消毒液倒进外壳和内缸内,再将器械放在内缸内,然后螺紧上盖,并转动螺杆,内缸内的医疗器械便被压板压至消毒液的液面之下,从而浸泡在消毒液中,因此消毒效果好。

当医疗器械达到消毒的时间后,打开上盖,取出内缸及其中的医疗器械,并将内缸旋转90度,然后将内缸架设在支撑环上面,医疗器械脱离了消毒液,会慢慢凉干,当医护人员取用医疗器械时,不会有消毒液沾到手上,干净卫生,使用效果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内缸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上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外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1中的内缸架设在外壳上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

1、外壳;2、内缸;3、过液孔;4、支撑环;5、上盖;6、内缸把手;7、压板;8、螺套;9、螺杆;10、旋柄;11、内缸穿口。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如图1至图6所示,一种医疗器械消毒用装置,包括外壳(1),外壳(1)带有向上的开口,外壳(1)内设有内缸(2),内缸(2)也带有向上的开口,内缸(2)的缸壁上密布有过液孔(3),外壳(1)内固定连接有支撑环(4),支撑环(4)横向设置,支撑环(4)的边缘与外壳(1)的内壁固定相连,支撑环(4)中间带有上下通透的内缸穿口(11),内缸(2)从内缸穿口(11)内穿过,内缸穿口(11)的形状为椭圆形,内缸(2)的外轮廓与内缸穿口(11)的形状相对应,内缸(2)的外轮廓形状也为椭圆形,内缸(2)从内缸穿口(11)穿过时,内缸(2)与支撑环(4)竖密接触,内缸(2)向上从内缸穿口(11)取出并旋转后,内缸(2)架设在支撑环(4)上面;外壳(1)的开口端螺纹连接有上盖(5),上盖(5)中间固定连接有中空的螺套(8),螺套(8)竖向设置,螺套(8)穿透上盖(5),螺套(8)内螺纹连接有螺杆(9),螺杆(9)的上下两端均伸出至螺套(8)外,螺杆(9)下端相对旋转连接有压板(7),压板(7)伸入至内缸(2)内。

在本实施例中,压板(7)的形状为椭圆形。支撑环(4)位于所述外壳(1)的上部。内缸(2)的上端外面固定连接有内缸把手(6),内缸把手(6)位于所述支撑环(4)上方。螺杆(9)上端固定连接有旋柄(10)。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