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康复治疗动态支臂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833555发布日期:2019-06-05 23:16阅读:463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康复治疗动态支臂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支臂,特别涉及一种新型康复治疗动态支臂,属于康复治疗器械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支臂是偏瘫和中风患者手功能康复治疗中的一种康复治疗器械,申请人在中国专利申请号201710231363X中公开了一种康复治疗动态手臂支架的技术方案,该动态手臂支架与手功能康复仪配合使用可以使患者的手部得到很好的训练,经过实践应用在偏瘫和中风患者手功能康复方面治疗效果良好,得到了广大患者的肯定,但由于偏瘫和中风患者的年龄、性别、患病程度的差异化太大,该支臂设计在应用中对部分患者不完全适应的现象,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在该支臂中,上臂与弧形臂上端通过销轴转动连接,上臂可以绕销轴自由转动,这样有时训练用力过猛的情况下会导致上臂转动幅度太大,造成患者身体不平衡,会发生倾倒,而偏瘫和中风患者最应该注意的就是倾倒,转动幅度过大的情况也会发生在患者自我掌控能力差的情况下,而很多脑部中风患者由于脑神经细胞收到了损害,其自我掌控能力很差;二是该支臂中采用了气弹簧来平衡患者自身的重力影响,市售的启动力最小的气弹簧在50KN左右(折合成重量在5Kg左右),这在训练使用使要求具有相应的压力才能使气弹簧启动,而很多偏瘫患者的手臂柔弱无力,所以该支臂中采用气弹簧降低了部分患者的训练效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支臂中存在得到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新型康复治疗动态支臂。

为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采用了下述的技术方案:一种新型康复治疗动态支臂,包括固定架,在固定架上设置有固定轴,固定轴上水平方向转动连接有连接杆,连接杆的另一端水平方向转动连接在连接板的一端,带有平底座的弧形臂通过以下两种方式之一设置:一是带有平底座的弧形臂的底端水平方向转动连接在连接板的另一端,二是在连接板的另一端水平转动连接有转动板,带有平底座的弧形臂的底端水平方向转动连接在转动板上,所述弧形臂上端朝前,上臂通过销轴铰接在弧形臂的上端,在弧形臂前后面开设有长缝,弧形臂的前面指其凹弧的面,后面指其凸弧的面,所述的销轴上固定连接有弧形半齿轮,在弧形臂上固定连接有与弧形半齿轮配合的齿条,销轴带动弧形半齿轮转动时弧形半齿轮啮合在齿条中,弹簧的上端铰接在上臂的前端部,弹簧的下端位于弧形臂的前面,调节环从弧形臂的后面穿过长缝直接或间接与气弹簧的下端连接,所述的调节环包括一拉环和拉杆,拉杆穿过长缝连接在气弹簧的下端部,拉环限位在弧形臂的后表面上,在弧形臂的后表面上设置有多个水平方向的定位槽,在调节环靠近拉环处设置有定位针,定位针位于定位槽中时锁住弹簧下端部的位置,拉动拉环使定位针从定位槽中出来后可使拉杆在长缝中上下移动以使定位针可定位在弧形臂后面的不同的定位槽中,上臂的后端连接有万向节,手臂支撑托的一侧连接在万向节上,手臂支撑托的下部通过挂钩连接在固定架上。

所述的弹簧设置在套管中,套管由内管和外管组成,内管滑动设置在外管中,内管位于下部,调节环的前端位于内管内并连接在弹簧的下端。

所述的弧形臂的上端部为开始有U形口,上臂位于U形口中,U形口的两边臂上开设有对应的孔,孔内固定设置有齿条架,齿条固定连接在齿条架上,弧形半齿轮与齿条相啮合。

所述的固定架为台钳式固定架,固定轴设置在台钳式固定架的上表面,在台钳式固定架还设置有一端与其上表面垂直的固定钩,固定钩的另一端弯曲120度,固定钩的另一端为球状,在肘托下部连接有挂环,挂环挂接在固定钩上。

上臂与弧形臂的上端的铰接处位于上臂的前半部。

本实用新型的积极有益技术效果在于:本申请改进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一是由于采用了弧形半齿轮与齿条相啮合的机构,齿条对齿轮转动构成限位,从而形成了销轴的旋转限位结构,使上臂旋转幅度不至于过大,实现了训练过程中更安全可靠,二是气弹簧改为普通的弹簧后适应的训练群体更为广泛,而且还降低了成本,三是增加了转动板,使本支臂旋转更为灵活。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个角度的整体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另角度的整体示意图。

图3是弧形臂及其上的齿条架的示意图。

图4上臂前端部位于高处时与弧形臂之间的关系示意图。

图5上臂前端部位于低处时与弧形臂之间的关系示意图。

图6是剖开套管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充分的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提供本实用新型的实施实例。这些实施实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阐述,不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的解释,附图中各标记为:1:固定架;2:固定旋钮;3:固定轴;4:连接杆;5:连接板;6:平底座;7:上臂;8:销轴;9:外管;10:调节环;11:手臂支撑托;12:挂环;13:固定钩;14:万向节;15:转动板;16:弧形臂;17:定位槽;18:内管;19:U形口;20:孔;21:齿条架;22:齿条;23:弧形半齿轮;24:弹簧;25:长缝。本实用新型是在中国专利申请号201710231363X所设计的技术方案上的进一步改进。如附图所示,一种新型康复治疗动态支臂,包括固定架1,固定架1为台钳式固定架, 2为固定旋钮,在固定架上设置有固定轴3,固定轴3设置在台钳式固定架1的上表面,固定轴3上水平方向转动连接有连接杆4,连接杆4的另一端水平方向转动连接在连接板5的一端,连接板5的另一端水平转动连接有转动板15,带有平底座6的弧形16臂的底端水平方向转动连接在转动板15的另一端,所述弧形臂16上端朝前,上臂7通过销轴8铰接在弧形臂16的上端,上臂与弧形臂的上端的铰接处位于上臂的前半部,上臂的后端连接有万向节14,手臂支撑托11的一侧连接在万向节上,手臂支撑托的下部通过挂钩连接在固定架上,所述的销轴上固定连接有弧形半齿轮23,在弧形臂16上固定连接有与弧形半齿轮配合的齿条22,销轴带动弧形半齿轮转动时弧形半齿轮啮合在齿条中,更为详细的,所述的弧形臂的上端部为开始有U形口19,上臂位于U形口中,U形口的两边臂上开设有对应的孔20,孔20内固定设置有齿条架21,齿条22固定连接在齿条架上,弧形半齿轮与齿条相啮合,弹簧24的上端铰接在上臂的前端部,弹簧的下端位于弧形臂的前面,在弧形臂前后面开设有长缝25,调节环10从弧形臂的后面穿过长缝直接或间接与气弹簧的下端连接,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弹簧设置在套管中,套管由内管18和外管9组成,内管滑动设置在外管中,内管位于下部,调节环10的前端位于内管内并连接在弹簧的下端。

以下内容阐述的结构与中国专利申请号201710231363X中的技术方案相同,所牵涉到的部件名称与该申请中的一致,在本申请中以下阐述的部件没有全部标出,如果需要可参考该上述申请号所公开的内容。所述的调节环包括一拉环和拉杆,拉杆穿过长缝连接在气弹簧的下端部,拉环限位在弧形臂的后表面上,在弧形臂的后表面上设置有多个水平方向的定位槽,在调节环靠近拉环处设置有定位针,定位针位于定位槽中时锁住弹簧下端部的位置,拉动拉环使定位针从定位槽中出来后可使拉杆在长缝中上下移动以使定位针可定位在弧形臂后面的不同的定位槽中。所述的固定架为台钳式固定架,固定轴设置在台钳式固定架的上表面,在台钳式固定架还设置有一端与其上表面垂直的固定钩,固定钩的另一端弯曲120度,固定钩的另一端为球状,在肘托下部连接有挂环,挂环挂接在固定钩上。

本支臂在使用时,首先使用绑带将患者的前臂和肘部固定在手臂支撑托中,拉动拉环调节弹簧的拉力,弹簧段输出的力与患者的胳膊所受的重力通过上臂平衡后配合手功能康复仪进行训练,即可取得较好的效果。

在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之后,熟悉该项技术的人士可清楚地了解,在不脱离上述申请专利范围与精神下可进行各种变化与修改,凡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且本实用新型亦不受限于说明书中所举实例的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