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后下肢抬高及防止足下垂支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911835发布日期:2019-06-14 23:01阅读:1608来源:国知局
手术后下肢抬高及防止足下垂支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腿部术后辅助医疗器械领域,具体为一种手术后下肢抬高及防止足下垂支具。



背景技术:

研究表明,在适当范围内,肢体高于心脏水平,受重力影响血液回流较快,有利于肢体肿胀消褪;有效抬高患肢是改善下肢静脉回流、减轻组织水肿,防止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和静脉曲张发生,减轻切口疼痛的重要措施之一。

一、传统的膝踝足固定矫形器只是起到术后固定保护的作用,对于骨科术后长期卧床的患者极易造成下肢深静脉血栓及足下垂的并发症,从而影响术后患者的功能锻炼及正常行走。另外,昏迷、瘫痪、下肢功能障碍、长期卧床都会并发足下垂,神经损伤、长期废用、外界长久的压迫也是足下垂发生的高危因素。

二、目前市场上使用的膝踝足支具只是单纯的固定下肢,对肢体抬高的功能欠缺,仅仅依靠枕头或衣物、棉被等托起下肢,极易造成局部组织受压不均衡,患者不仅不舒服,患肢也容易滑动,不能有效保持肢体功能位;对于骨科术后如半月板缝合、膝关节前后交叉韧带及侧副韧带损伤后的手术修复重建等病人,由于术后早期常需要佩戴伸直位膝关节支具进行保护,对抬高患肢有特殊要求,而上述抬高肢体的方法均不能满足临床实际需要。

三、结合医学和力学的原理,设计一款科学的、便于调节的、可拆卸的折叠的、易于携带、易于清洗的将下肢抬高功能、预防血栓形成与防止足下垂功能整合于一体的临床护理用具势在必行。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的手术后下肢抬高及防止足下垂支具,该支具可广泛应用于骨科医用术后矫形工具,达到下肢抬高、减轻下肢肿胀、促进血液循环及足部挡板防止足下垂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手术后下肢抬高及防止足下垂支具,包括小腿支架和大腿支架。

所述小腿支架内安装有小腿衬网,所述大腿支架中部弯折后构成两段式结构,所述大腿支架的后段内安装有大腿衬网。

所述小腿支架前端和大腿支架后端之间通过销轴活动连接;所述小腿支架两侧对称布置有若干对后定位插孔,相应的,所述大腿支架两侧对称布置有若干对前定位插孔,当小腿支架和大腿支架弯曲至合适位置后,在相应的前定位插孔和后定位插孔之间插入定位拉杆固定。

所述小腿支架后端安装有足护罩、其两侧活动安装有旋转支架;所述足护罩底面活动安装有脚掌护板。

使用时,该支具具有三种状态,当小腿支架和大腿支架成平直状态后,旋转支架旋转至足护罩处,此时处于平躺式;当小腿支架和大腿支架成平直状态后,旋转支架90度旋转后支撑,此时处于微翘式;当腿支架和大腿支架通过定位拉杆调整至合适弯曲状态后,旋转支架旋转后支撑,此时处于屈腿式。在膝、踝、关节处有衬垫及螺丝,随时调节关节的位置,按照关节自然生理结构,进行不同角度的调整。

本实用新型设计合理,能够有效抬高患肢及防止病人手术后足下垂,具有很好的实际使用及市场推广应用价值。

附图说明

图1表示病人腿部处于平躺式时支具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2表示病人脚跟处于微翘式时支具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3表示病人腿部处于屈腿式时支具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4表示支具处于平直状态时结构示意图。

图5表示支具的俯视示意图。

图6表示支具处于弯曲状态时结构示意图。

图中:1-小腿支架,2-大腿支架,3-定位拉杆,4-足护罩,5-旋转支架,6-脚掌护板,7-小腿衬网,8-大腿衬网,9-后定位插孔,10-前定位插孔,11-销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一种手术后下肢抬高及防止足下垂支具,包括小腿支架1和大腿支架2。

小腿支架1内安装有小腿衬网7,形状仿小腿形态,用于承载人体小腿部分,大腿支架2中部弯折后构成两段式结构,大腿支架2的后段内安装有大腿衬网8,用于承载人体大腿下部。

小腿支架1前端和大腿支架2后端之间通过销轴11活动连接,该连接处正好处于人体的膝关节处,当小腿支架1和大腿支架2处于平直状态后,小腿支架1和大腿支架2正好相应抵靠在一起,如图4所示。小腿支架1两侧对称布置有若干对后定位插孔9,相应的,大腿支架2两侧对称布置有若干对前定位插孔10,如图5所示;基于病人的病情需要,该支具能够调节出不同的弯曲程度,当小腿支架1和大腿支架2弯曲至合适位置后,在相应的前定位插孔10和后定位插孔9之间插入定位拉杆3固定,如图6所示,此时支具能够适用于不同的人群。

小腿支架1后端(位于人体的脚踝处)安装有足护罩4,同时,小腿支架1后端两侧活动安装有旋转支架5;足护罩4底面活动安装有脚掌护板6,脚掌护板6可以通过插装的方式,安装于足护罩4底面的两侧轨道内。

基于人体腿部为上粗下细的特征,大腿支架2和小腿支架1连接后,其宽度自前向后(平放状态)逐渐变窄。

为了增加旋转支架(位于人体脚踝处)的支撑稳定性,旋转支架5的宽度大于等于大腿支架2的前端最宽处。

进一步的,基于病人的个体差异,小腿部长短不同,足护罩4与小腿支架1后端之间采用升缩固定式结构,例如,足护罩4前端通过两根调节杆伸入小腿支架1的两根纵梁后端,采用弹珠式固定,达到调节脚底与膝关节长度的目的。

另外,小腿支架和大腿支架之间也可以设置有若干绷带,将人体术后腿部固定于支具内。

具体使用时,如图1所示平躺式,将支具后部的旋转支架旋转至水平状态,将小腿支架和大腿支架成平直状态后放置于床上,病人将手术后的肢腿自然放置在支具上,脚位于足护罩内,在脚掌护板的作用下脚尖上翘呈90度。如果抽出脚掌护板,则脚可自由活动。

如图2所示微翘式,将支具后部的旋转支架5旋转90度,将小腿支架1和大腿支架2成平直状态后放置于床上,此时支具前低后高,病人将手术后的肢腿自然放置在支具上,通过预先调整足护罩4与小腿支架1的位置关系,使得脚位于足护罩内,此时病体腿体处于上翘状态,在脚掌护板的作用下脚尖上翘呈90度。如果抽出脚掌护板,则脚可自由活动。

如图3所示屈腿式,将小腿支架1和大腿支架2弯曲至合适程度后采用两侧的定位拉杆固定,将支具后部的旋转支架5旋转支撑后,将整个支具放置于床上,病人将手术后的肢腿自然放置在支具上,此时,小腿支架和大腿支架的连接弯曲处正好位于人体膝关节底部,大腿自然支撑于大腿衬网8内,小腿自然支撑于小腿衬网7内,通过预先调整足护罩4与小腿支架1的位置关系,使得脚正好位于足护罩4内,在脚掌护板的作用下脚尖上翘呈90度。如果抽出脚掌护板,则脚可自由活动。

具体实施时,脚掌护板材质属于树脂板材 PU,PU是聚氯乙烯(塑料中的一种,具有耐曲折、柔软度好、抗拉强度大、具有良好透气性的特点。

脚掌护板内的足底垫为穴位磁石按摩脚垫,材质:EVA+海波丽透气网格布+优质天然磁石。EVA材料是由乙烯(E)和乙酸乙烯(VA)共聚而制得,EVA发泡片材具有良好的柔软性和弹性,同时表面光泽性与化学稳定性也非常好,密闭泡孔结构,EVA材质有抗老化、耐臭、无毒性、柔软减震并且可生物降解所以有着广泛的用途。海波丽泡面是一种特质再生海绵,它是利用现金的科学技术使废弃回收的聚氨酯(PU)原材料加入天然植物抗菌药剂及活性炭等特种原材料聚合而成。优点:防臭,吸汗,透气,减震,抗压缩变形,柔软舒适。

本实用新型所述支具具有如下优点:

1、本设计起到下肢固定、保护的作用;

2、能防止骨科术后长期卧床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及足下垂等并发症的发生;

3、支具轻巧灵便,可拆卸清洗,携带便捷;

4、材料良好的透气性,增加了患者的舒适感;

5、调节杆的拉伸作用可以起到调节支具长度和弯曲度的作用,适合不同身高人群使用。

总之,本实用新型所述支具应用于骨科医用术后矫形,主要通过调节支具形态,使支具达到下肢抬高、减轻下肢肿胀、促进血液循环及足部挡板穴位按摩,防止足下垂的目的。

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应用,这些改进和应用也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