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静动脉体外膜肺氧合技术的动脉侧支循环管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373092发布日期:2019-08-07 01:53阅读:1683来源:国知局
一种静动脉体外膜肺氧合技术的动脉侧支循环管路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静动脉体外膜肺氧合技术领域,具体是指一种静动脉体外膜肺氧合技术的动脉侧支循环管路。



背景技术:

体外膜肺氧合(ECMO)技术是将静脉血从体内引流到体外,经膜式氧合器氧合后再用驱动泵降血液灌入体内。临床上主要用于呼吸功能不全和心脏功能不全的支持,ECMO能使心脏和肺脏得到充分休息,有效地改善低氧血症,保证组织氧供,心脏功能得到暂时的辅助支持,增加心排血量,改善全身循环灌注,为心肺功能恢复赢得了时间。

ECMO技术已经得到国内外学者的认可并广泛运用于临床,但在开展ECMO过程中仍有不少并发症发生,如实施VA-ECMO过程中因置管远端肢体缺血坏死最后导致患者截肢,开展ECMO过程中如何在保证存活率的同时提高生活质量也是学者普遍关注的问题。因此,建立侧支循环的技术和工具亟待研究。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静动脉体外膜肺氧合技术的动脉侧支循环管路,包括ECMO动脉置管、5F血管造影动脉鞘、三通连接管、双头动脉连接管,所述双头动脉连接管一端与ECMO动脉置管的侧孔连通,另一端与三通连接管接口一连通,所述三通连接管接口二通过延长管连接有5F血管造影动脉鞘,所述5F血管造影动脉鞘插入肢体远端股动脉与股动脉连通。

作为改进,所述双头动脉连接管包括软管和设于软管两端的连接端,所述连接端包括与软管连通的连接管和设于连接管外的连接帽,所述连接帽下部设有与连接管外壁固定连接的管翼。

作为改进,所述连接管末端伸入软管内,所述连接管的直径小于软管的直径,所述软管两端与连接管外壁密封连接。

作为改进,所述连接帽内壁上设有内螺纹。

作为改进,所述三通连接管接口三上还连接有密封硅胶帽。

采用以上结构后,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本实用新型通过ECMO系统的中ECMO动脉置管管路中带侧孔,肢体远端可由侧孔连接双头动脉连接管,并通过双头动脉连接管连接5F血管造影动脉鞘顺行建立侧支循环供血,另外,使用本实用新型设计的双头动脉连接管,通过连接管、连接帽、管翼的设置,能够保证侧支循环顺利建立并且避免传统接头容易脱出的风险,本实用新型中5F血管造影动脉鞘、三通连接管和双头动脉连接管建立VA-ECMO侧支循环管路能够保证远端肢体血液供应,操作简单、易行、可靠,能明显减少肢体缺血坏死的发生率,同时避免传统导管的脱出发生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静动脉体外膜肺氧合技术的动脉侧支循环管路的管路连接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静动脉体外膜肺氧合技术的动脉侧支循环管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静动脉体外膜肺氧合技术的动脉侧支循环管路中双头动脉连接管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所示:1、ECMO动脉置管,1.1、侧孔,2、5F血管造影动脉鞘,3、三通连接管,3.1、密封硅胶帽,4、双头动脉连接管,4.1、软管,4.2、连接端,4.2a、连接管,4.2b、连接帽,4.2c、管翼,5、延长管,6、股动脉。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1~3,一种静动脉体外膜肺氧合技术的动脉侧支循环管路,包括ECMO动脉置管1、5F血管造影动脉鞘2、三通连接管3、双头动脉连接管4,所述双头动脉连接管4一端与ECMO动脉置管1的侧孔1.1连通,另一端与三通连接管3接口一连通,所述三通连接管3接口二通过延长管5连接有5F血管造影动脉鞘2,所述5F血管造影动脉鞘2插入肢体远端股动脉6与股动脉6连通。

作为本实施例较佳实施方案的是,所述双头动脉连接管4包括软管4.1和设于软管4.1两端的连接端 4.2,所述连接端4.2包括与软管4.1连通的连接管4.2a和设于连接管4.2a外的连接帽4.2b,所述连接帽4.2b 下部设有与连接管4.2a外壁固定连接的管翼4.2c。

作为本实施例较佳实施方案的是,所述连接管4.2a末端伸入软管4.1内,所述连接管4.2a的直径小于软管4.1的直径,所述软管4.1两端与连接管4.2a外壁密封连接。

作为本实施例较佳实施方案的是,所述连接帽4.2b内壁上设有内螺纹。

作为本实施例较佳实施方案的是,所述三通连接管3接口三上还连接有密封硅胶帽3.1。

本实用新型在具体实施时,由于ECMO系统的ECMO动脉置管1管路中带侧孔1.1,肢体远端可由侧孔1.1连接双头动脉连接管4,并通过双头动脉连接管4连接5F血管造影动脉鞘2顺行建立侧支循环供血。对于ECMO支持期间插管侧支严重缺血者可由股浅动脉灌注管内泵入抗凝、扩血管药物治疗;另外,使用本实用新型设计的双头动脉连接管4,通过连接管4.2a、连接帽4.2b、管翼4.2c的设置,能够保证侧支循环顺利建立并且避免传统接头容易脱出的风险。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这种描述没有限制性,附图中所示的也只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之一,实际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此。总而言之如果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受其启示,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宗旨的情况下,不经创造性的设计出与该技术方案相似的结构方式及实施例,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