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雀啄灸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806342发布日期:2019-05-31 21:47阅读:278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雀啄灸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理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雀啄灸的装置。



背景技术:

艾灸是临床上运用较为广泛的一种中医外治法,雀啄灸,艾条灸之一,形如雀啄;雀啄灸法也是近代针灸学家总结出来的一种艾条悬灸法,是指将艾条燃着端对准穴区一起一落的进行灸治,施灸动作类似麻雀啄食,故名,此法热感较其他悬灸法为强,多用于急症和较顽固的病证;

目前雀啄灸均是徒手操作,明显增加操作者的工作量,且在移动艾柱的时候,艾灰容易掉下来烫伤患者,给患者带来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雀啄灸的装置,操作方便且减轻了操作者的工作量,同时雀啄灸的安全性高,有利于推广使用。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雀啄灸的装置,包括支架、上下移动部和艾柱套,所述支架的上部设置所述上下移动部,所述上下移动部的下部设置所述艾柱套;

所述支架包括固定管、调节管、粘贴层和上案板,所述固定管的一端连接所述粘贴层,所述调节管的一端活动设置于所述固定管的另一端内,所述调节管的另一端连接所述上案板,所述调节管设置有两个,且所述调节管分别对应设置于所述上案板的两相对侧边;

所述上下移动部包括凸轮机构、滑动轴、压缩弹簧和控制屏,所述上案板的内部设置滑动槽,所述凸轮机构下部与所述滑动轴的一端接触,所述滑动轴的另一端滑动设置于所述滑动槽内,所述滑动轴的端部设置所述艾柱套;所述滑动轴的外壁设置所述压缩弹簧,所述压缩弹簧的一端与所述上案板连接,所述压缩弹簧的另一端设置于所述滑动轴的端部;所述控制屏设置于所述上案板的外壁;

所述艾柱套的下部设置防护机构,所述防护机构包括防护筒、支板和防护网,所述支板设置有两个,且所述支板的一端分别设置于所述艾柱套的两相对侧边,所述支板的另一端连接所述防护筒,所述防护筒的底部设置所述防护网。

作为一种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粘贴层为医用胶布材质构件。

作为一种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控制屏的上部设置数显计时器和开关,所述数显计时器和所述开关串接。

作为一种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控制屏的上部设置调速旋钮。

作为一种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上案板的上部设置照明灯和电源,所述照明灯和所述电源串接,且所述电源为锂离子电池构件。

作为一种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艾柱套内设置插针,所述插针设置有若干,且所述插针环形阵列设置。

作为一种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防护筒为耐温防火材质构件。

作为一种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防护筒的下部设置温度感应器和警报器,所述控制屏分别与所述温度感应器和所述警报器串接。

作为一种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粘贴层的下部设置弹性圈,所述弹性圈的两端分别设置于所述粘贴层的两相对侧边。

由于采用以上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雀啄灸的装置,包括:支架、上下移动部和艾柱套,所述支架包括固定管、调节管、粘贴层和上案板;所述上下移动部包括凸轮机构、滑动轴、压缩弹簧和控制屏,所述上案板的内部设置滑动槽,所述凸轮机构下部与所述滑动轴的一端接触,所述滑动轴的另一端滑动设置于所述滑动槽内,所述滑动轴的端部设置所述艾柱套;所述滑动轴的外壁设置所述压缩弹簧,所述控制屏设置于所述上案板的外壁;所述艾柱套的下部设置防护机构,所述防护机构包括防护筒、支板和防护网,所述支板的一端分别设置于所述艾柱套的两相对侧边,所述支板的另一端连接所述防护筒,所述防护筒的底部设置所述防护网;基于以上机构,操作方便且避免手工操作,减少操作者的工作量,同时雀啄灸的安全性高,实用性好。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粘贴层为医用胶布材质构件;基于以上机构,所述粘接层粘接牢固且透气性好,有利于长时间使用。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控制屏的上部设置数显计时器和开关;基于以上机构,保障最佳的理疗时间。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控制屏的上部设置调速旋钮;基于以上机构,根据实际的需求调节上下移动的速率。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上案板的上部设置照明灯和电源,且所述电源为锂离子电池构件;基于以上机构,在光线不足时提供照明。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艾柱套内设置插针,且所述插针环形阵列设置;基于以上机构,固定艾条或者艾柱稳定,避免掉落发生危险。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防护筒为耐温防火材质构件;基于以上机构,保障长时间的使用。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防护筒的下部设置温度感应器和警报器,所述控制屏分别与所述温度感应器和所述警报器串接;基于以上机构,避免温度过高烫伤人体皮肤。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粘贴层的下部设置弹性圈,所述弹性圈的两端分别设置于所述粘贴层的两相对侧边;基于以上机构,根据需求增加安放时的稳定性。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用于雀啄灸的装置,操作方便且避免手工操作,减少操作者的工作量,同时雀啄灸时安全性高,实用性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图1为一种用于雀啄灸的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为防护机构局部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1、支架,11、固定管,12、调节管,13、粘贴层,14、上案板,141、滑动槽,15、弹性圈,2、上下移动部,21、凸轮机构,22、滑动轴,23、压缩弹簧,24、控制屏,241、调速旋钮,3、艾柱套,31、插针,4、防护机构,41、防护筒,42、支板,43、防护网,5、数显计时器,51、开关,6、照明灯,61、电源,7、温度感应,71、警报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雀啄灸的装置,包括支架1、上下移动部2和艾柱套3,支架1的上部设置上下移动部2,通过上下移动部2的上下移动完成雀啄灸的过程;

上下移动部2的下部设置艾柱套3;艾柱套3内设置插针31,插针31设置有若干,且插针31环形阵列设置;固定艾条或者艾柱稳定,避免掉落发生危险;

支架1包括固定管11、调节管12、粘贴层13和上案板14,固定管11的一端连接粘贴层13,调节管12的一端活动设置于固定管11的另一端内,调节管12的另一端连接上案板14,调节管12设置有两个,且调节管12分别对应设置于上案板14的两相对侧边;

使用不同长度的艾柱时,将调节管12在固定管11内上下移动进行调节,避免艾柱接触人体皮肤太近,烫伤人体;

粘贴层13为医用胶布材质构件;粘接层粘接牢固且透气性好,有利于长时间使用;粘贴层13的下部设置弹性圈15,弹性圈15的两端分别设置于粘贴层13的两相对侧边;直接将弹性圈15套设于艾灸的部位外部;

上下移动部2包括凸轮机构21、滑动轴22、压缩弹簧23和控制屏24,上案板14的内部设置滑动槽141,凸轮机构21下部与滑动轴22的一端接触,滑动轴22的另一端滑动设置于滑动槽141内,滑动轴22的端部设置艾柱套3;滑动轴22的外壁设置压缩弹簧23,压缩弹簧23的一端与上案板14连接,压缩弹簧23的另一端设置于滑动轴22的端部;

操作时通过凸轮直接接触滑动轴22,滑动轴22随着凸轮的转动向下移动,移动至最大位置时,通过压缩弹簧23的弹力将滑动轴22拉伸至原位置,再通过凸轮机构21再重复操作,实现了雀啄灸的整个过程;

控制屏24设置于上案板14的外壁;控制屏24的上部设置数显计时器5和开关51,数显计时器5和开关51串接;保障最佳的理疗时间,提高了疗效;控制屏24的上部设置调速旋钮241;满足上下调节时的速率,调节方便;

艾柱套3的下部设置防护机构4,通过防护机构4提高艾灸的安全性,避免艾灰掉落烫伤人体;防护机构4包括防护筒41、支板42和防护网43,支板42设置有两个,且支板42的一端分别设置于艾柱套3的两相对侧边,支板42的另一端连接防护筒41,防护筒41的底部设置防护网43;通过防护网43进行防护;

上案板14的上部设置照明灯6和电源61,照明灯6和电源61串接,在光线不足时提供照明;且电源61为锂离子电池构件;减少对外部电源61的依赖;

防护筒41为耐温防火材质构件;防护筒41的下部设置温度感应7器和警报器71,控制屏24分别与温度感应7器和警报器71串接;控制屏24、温度感应7器和警报器71均为公知的技术,在本实施例中不再说明;

温度感应7器感应温度过高时,直接发送信号至控制屏24,控制屏24发出信号给警报器71,警报器71开始工作,提醒人们注意,提高艾灸时安全性,有利于推广使用。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的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