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携式热敷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915938发布日期:2019-10-19 03:10阅读:517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携式热敷袋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理疗保健设备技术领域,特别的涉及一种便携式热敷袋。



背景技术:

热敷一般可利用热毛巾、暖水袋、暖袋,直接敷治患处,每天二至三次,每次十五至二十分钟,热敷疗法在软组织损伤疾病的治疗中占有重要的位置,热敷疗法具有扩张血管、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局部代谢的作用,有益于疾病的恢复,热敷本身也可缓解肌肉痉挛,促进炎症及瘀血的吸收,药物热敷还可使药物通过局部吸收,达到直达病所的目的,使治疗更直接、更有效,中药热敷法结合药物与热敷的双重作用,疗效明显,是临床中常用的热疗方法。

随着人们生活节奏和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压力也逐渐加大,很多的上班族需要通宵加班或周末加班,长时间面对电脑、长时间驾车,繁重的工作、长时间的负荷使得人们的身体机能明显下降,如果没有合适的方式进行缓解压力、活动筋骨,往往容易产生腰酸背疼、头晕脑胀、颈椎病、坐骨神经痛等问题,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

现有的热敷袋通常是先将热敷袋在微波炉中加热,再进行使用,现有的热敷袋受到加热条件限制,无法在人们出差、出游或长途乘车过程中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供一种结构设计合理,加热方便,能够人们外出使用,使用效果好的便携式热敷袋。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便携式热敷袋,其特征在于,包括袋体,所述袋体长度方向的两侧设置有绑带,所述袋体包括沿厚度方向依次叠合缝制的第一保温面层,分隔层以及第二保温面层;所述第一保温面层和第二保温面层均采用保温材料制成;所述第一保温面层与所述分隔层之间填装有中药填料,所述第一保温面层的中部开设有热敷口,所述热敷口的边缘到所述第一保温面层的边缘距离为10~20mm;所述第一保温面层上还缝制有覆盖所述热敷口的热敷面层,所述分隔层和热敷面层均采用棉质材料制成;所述分隔层和第二保温面层之间设置有电热膜,所述电热膜通过导线连接有USB插口,所述USB插口固定安装在所述分隔层和第二保温面层之间的侧面。

随着智能设备的发展,随身充电器-充电宝已是随处可见,也逐渐成为人们出行必备产品。利用上述结构,在热敷袋内设置电热膜,就可以很方便地使用随身携带或租用的充电宝连接热敷袋上的USB插口,对热敷袋内的中药填料进行进行加热。考虑到USB插口供电电流较小,发热较慢,使用保温材料制成的第一保温面层和第二保温面层作为热敷袋的外层,能够有效隔绝热量的散失,使热量透过热敷面层所用到热敷部位,改善热敷的效果。由于热敷袋填装中药填料和相变储能包后会鼓胀变形,第一保温面层无法完整敷贴的患处,这样,在第一保温面层上设置热敷口,可以尽量扩大保温的面积,改善保温效果,延长热敷带热敷时间。同时,利用袋体两侧的绑带可以轻松将热敷袋固定在使用者的热敷部位。

进一步的,所述USB插口为MicroUSB插口。

MicroUSB插口是USB 2.0标准的一个便携版本,是目前保有量最大的USB插口类型,采用MicroUSB插口能够保证产生的适配性更好。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保温面层的外侧还具有围绕所述热敷口设置的魔术贴毛面;所述第一保温面层上还粘贴有覆盖所述热敷口的保温盖,所述保温盖采用保温材料制成;所述保温盖的一侧具有绕边缘设置的魔术贴勾面,所述保温盖通过该魔术贴勾面粘接在所述第一保温面层的魔术贴毛面上。

由于USB插口供电电流较小,发热较慢,为尽快使热敷带达到热敷所需温度,可以在热敷前,将保温盖粘接在第一保温层上,使整个热敷袋都处于保温状态,减少热量损耗。

进一步的,所述保温盖的中部具有通孔,且覆盖安装有能够导热的导热膜,所述导热膜背离所述保温盖的魔术贴勾面的一侧涂覆有感温变色粉。

感温变色粉能够在特定温度下因电子转移使该有机物的分子结构发生变化,从而实现颜色转变。这种变色物质不仅颜色鲜艳,而且可以实现从“有色 === 无色”状态的颜色变化,广泛应用于各种装饰品,比如淘宝上能够购买到的倒入热水显示图片的杯子等。感温变色可随温度的上升、下降而反复必变颜色。(以 31℃红色为例,变色形式为 31℃以上呈现无色,31℃以下呈现红色)。在保温盖的中部设置通孔,并在通孔上的导热膜上涂覆感温变色粉,可以通过感温变色粉颜色的变化,判断出热敷袋内的温度是否达到热敷所需的温度,使用更加方便。

进一步的,所述感温变色粉的变色温度为50~55℃。

热敷的最佳温度范围在50℃左右,一旦感温变色粉颜色消失,就说明热敷袋已经达到该温度,就可以撕开保温盖进行热敷。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设计合理,加热方便,能够人们外出使用,使用效果好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具体实施时: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便携式热敷袋,包括袋体1,所述袋体1长度方向的两侧设置有绑带2,所述袋体1包括沿厚度方向依次叠合缝制的第一保温面层11,分隔层12以及第二保温面层13;所述第一保温面层11和第二保温面层13均采用保温材料制成;所述第一保温面层11与所述分隔层12之间填装有中药填料,所述第一保温面层11的中部开设有热敷口,所述热敷口的边缘到所述第一保温面层11的边缘距离为10~20mm;所述第一保温面层11上还缝制有覆盖所述热敷口的热敷面层14,所述分隔层12和热敷面层14均采用棉质材料制成;所述分隔层12和第二保温面层13之间设置有电热膜3,所述电热膜3通过导线连接有USB插口(图中未示出),所述USB插口固定安装在所述分隔层12和第二保温面层13之间的侧面。

随着智能设备的发展,随身充电器-充电宝已是随处可见,也逐渐成为人们出行必备产品。利用上述结构,在热敷袋内设置电热膜,就可以很方便地使用随身携带或租用的充电宝连接热敷袋上的USB插口,对热敷袋内的中药填料进行进行加热。考虑到USB插口供电电流较小,发热较慢,使用保温材料制成的第一保温面层和第二保温面层作为热敷袋的外层,能够有效隔绝热量的散失,使热量透过热敷面层所用到热敷部位,改善热敷的效果。由于热敷袋填装中药填料和相变储能包后会鼓胀变形,第一保温面层无法完整敷贴的患处,这样,在第一保温面层上设置热敷口,可以尽量扩大保温的面积,改善保温效果,延长热敷带热敷时间。同时,利用袋体两侧的绑带可以轻松将热敷袋固定在使用者的热敷部位。

低温电热膜是成熟的现有技术,是一种通电后能发热的半透明聚酯薄膜,由可导电的特制油墨、金属载流条经加工、热压在绝缘聚酯薄膜间制成。工作时以电热膜为发热体,将热量以辐射的形式送入空间,使人体和物体首先得到温暖,其综合效果优于传统的对流供暖方式。低温辐射电热膜系统由电源、温控器、连接件、绝缘层、电热膜及饰面层构成。电源经导线连通电热膜, 将电能转化为热能。由于电热膜为纯电阻电路,故其转换效率高,除一小部分损失(2%),绝大部分(98%)被转化成热能。电热膜是可以直接技术人员可以从市面上购买使用,不是本实用新型的创新点,

具体实施时,为了避免忘记携带移动电源时无法使用的问题,技术人员还可以考虑在热敷带内设置可充电电池,可充电电池通过开关与所述电热膜连接。为防止可充电电池出现忘记充电的情况,技术人员还可以考虑在热敷袋表面覆盖太阳能电板为可充电电池充电。

实施时,所述USB插口为MicroUSB插口。

MicroUSB插口是USB 2.0标准的一个便携版本,是目前保有量最大的USB插口类型,采用MicroUSB插口能够保证产生的适配性更好。

实施时,所述第一保温面层11的外侧还具有围绕所述热敷口设置的魔术贴毛面;所述第一保温面层11上还粘贴有覆盖所述热敷口的保温盖(图中未示出),所述保温盖采用保温材料制成;所述保温盖的一侧具有绕边缘设置的魔术贴勾面,所述保温盖通过该魔术贴勾面粘接在所述第一保温面层11的魔术贴毛面上。

由于USB插口供电电流较小,发热较慢,为尽快使热敷带达到热敷所需温度,可以在热敷前,将保温盖粘接在第一保温层上,使整个热敷袋都处于保温状态,减少热量损耗。

实施时,所述保温盖的中部具有通孔,且覆盖安装有能够导热的导热膜,所述导热膜背离所述保温盖的魔术贴勾面的一侧涂覆有感温变色粉。

感温变色粉能够在特定温度下因电子转移使该有机物的分子结构发生变化,从而实现颜色转变。这种变色物质不仅颜色鲜艳,而且可以实现从“有色 === 无色”状态的颜色变化,广泛应用于各种装饰品,比如淘宝上能够购买到的倒入热水显示图片的杯子等。感温变色可随温度的上升、下降而反复必变颜色。(以 31℃红色为例,变色形式为 31℃以上呈现无色,31℃以下呈现红色)。在保温盖的中部设置通孔,并在通孔上的导热膜上涂覆感温变色粉,可以通过感温变色粉颜色的变化,判断出热敷袋内的温度是否达到热敷所需的温度,使用更加方便。

实施时,所述感温变色粉的变色温度为50~55℃。

热敷的最佳温度范围在50℃左右,一旦感温变色粉颜色消失,就说明热敷袋已经达到该温度,就可以撕开保温盖进行热敷。

具体实施时,还可以在第二保温面层的中部设置一个通孔,并覆盖所述导热膜,并在导热膜上涂覆有感温变色粉。这样,一旦感温变色粉由无色变成有色,就说明保温袋内的温度过低,已经不适合进行热敷。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以本实用新型为限制,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