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消毒柜的翻盖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372705发布日期:2019-08-07 01:51阅读:299来源:国知局
一种消毒柜的翻盖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餐具储放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消毒柜的翻盖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在现有技术中,其存在的问题是:由于消毒柜翻盖打开后开口狭小,导致用户在取放碗碟时,使用不方便。

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消毒柜的翻盖结构。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现有的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消毒柜的翻盖结构,本实用新型至少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操作翻盖时,如何增大开口的角度,提高用户取放碗碟的便捷性。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消毒柜的翻盖结构,包括内胆,所述内胆具有下内胆、与所述下内胆相卡接的上内胆,所述上内胆与所述下内胆的前端具有开口,位于所述下内胆的两内侧面固定有左旋盖板、右旋盖板,还包括用于盖合所述开口的翻盖,所述翻盖的两侧面均具有沿轴向延伸的中空圆柱体,所述中空圆柱体一端面分别套接在所述左旋盖板、右旋盖板,所述中空圆柱体内侧面开设有呈弧角的齿条,所述中空圆柱体另一端面套接在固定套,所述齿条与设置在阻尼器的齿轮相啮合,所述阻尼器固定在所述上内胆。

进一步地,所述弧角为85°。

进一步地,所述翻盖为呈圆筒状。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套上开设有突出部,所述突出部具有安装孔,所述下内胆开设有与所述安装孔相插接的插销。

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涉及的一种消毒柜的翻盖结构,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申请利用上述的消毒柜的翻盖结构后,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采用了此种结构,用户在打开翻盖时,使得翻盖与开口之间的角度增大,解决了因角度狭小带来的不便,从而便于取放碗碟,进而提高了便捷性。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消毒柜的翻盖结构立体图;

图2为图1的A处放大图;

图3为一种消毒柜的翻盖结构的翻盖结构示意图;

图4为一种消毒柜的翻盖结构的右视图。

元件标号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须知,本说明书附图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畴。具体结构可参照专利申请的附图进行说明。

在以下实施例中,以纸面图1箭头标向来定义方向,以纸面的左侧为左方向,纸面的右侧为右方向,纸面的上侧为上方向,纸面的下侧为下方向,以垂直于纸面的前侧为前方向,以垂直于纸面的后侧为后方向。

如图1、图2、图3以及图4所示,一种消毒柜的翻盖结构,包括内胆1,所述内胆1具有下内胆11、与所述下内胆相卡接的上内胆12,所述上内胆12与所述下内胆11的前端具有开口13,位于所述下内胆12的两内侧面固定有左旋盖板2、右旋盖板3,还包括用于盖合所述开口13的翻盖4,所述翻盖4的两侧面均具有沿轴向延伸的中空圆柱体5,所述中空圆柱体5一端面分别套接在所述左旋盖板2、右旋盖板3,所述中空圆柱体5内侧面开设有呈弧角的齿条51,所述中空圆柱体5另一端面套接在固定套6,所述齿条51与设置在阻尼器7的齿轮71相啮合,所述阻尼器7固定在所述上内胆12。由于采用了此种结构,用户在打开翻盖时,使得翻盖与开口之间的角度增大,解决了因角度狭小带来的不便,从而便于取放碗碟,进而提高了便捷性。

进一步地,为了实现较大的广角,所述弧角为85°。

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所述翻盖4为呈圆筒状。但不限于此,也可以为其他形状。

进一步地,如图4所示,为了增强稳固性,所述固定套6上开设有突出部61,所述突出部61具有安装孔611,所述下内胆11开设有与所述安装孔611相插接的插销111。设置插销和具有安装孔611的突出部61,可以防止翻盖4在转动的过程中,出现松动的现象,使得翻动时具有稳固性,避免了意外的发生,保证了安全性。

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涉及的一种消毒柜的翻盖结构,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申请利用上述的消毒柜的翻盖结构后,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采用了此种结构,用户在打开翻盖时,使得翻盖与开口之间的角度增大,解决了因角度狭小带来的不便,从而便于取放碗碟,进而提高了便捷性。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有效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种种缺点而具高度产业利用价值。

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