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面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431677发布日期:2019-08-13 22:21阅读:474来源:国知局
半面罩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呼吸防护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半面罩。



背景技术:

半面罩(又称半罩式呼吸器)是戴在使用者的口鼻部上的呼吸防护器。其主要用途有:防止杂质和污染物进入使用者的呼吸道(例如空气中含有有害微粒的情况);防止使用者呼出的病毒、细菌或其它污染物泄露到环境中,从而避免对环境或其他人造成不利的影响(例如存在较大传染隐患的环境)。

半面罩常常设有带具,用于将面罩主体支撑在使用者的口鼻部处。带有“放下式(drop-down)”设计的半面罩能够允许在暂时不使用半面罩时(例如,使用者需要暂时离开污染区与人交谈或者补充水和食物)将其放下,从而释放使用者的口鼻部空间。

现有的放下式设计的半面罩存在的问题是:结构复杂,制造和安装不便;放下时头带所受阻力较大,不利于面罩主体快速且方便地从使用者的口鼻部移开;或者头带暴露在半面罩外部,影响整体美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半面罩,其能够方便地从使用者的口鼻部移开。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方面提出的半面罩,包括:

面罩主体;

带具,其包括头架和与所述头架连接的头带,所述头架用于将所述半面罩固定在第一位置处;

设置在所述面罩主体上的盖板,在其中设有开口,用于引导所述头带;以及

设置在所述面罩主体与所述盖板之间的引导柱,其在所述面罩主体与所述盖板的安装状态下接触所述面罩主体和所述盖板并且用于引导所述头带相对于所述盖板的运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方面提出的半面罩,在所述面罩主体与所述盖板之间设有卡扣结构,用于将所述面罩主体与所述盖板固定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方面提出的半面罩,在所述面罩主体与所述盖板之间设有限位肋,其用于限制所述头带的位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方面提出的半面罩,所述限位肋围绕所述面罩主体的气口布置,用于防止所述头带阻挡所述面罩主体的气口。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方面提出的半面罩,所述限位肋和所述引导柱设置在所述盖板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方面提出的半面罩,在所述面罩主体上设有槽体,在所述面罩主体与所述盖板的安装状态下,所述引导柱插入所述槽体中。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方面提出的半面罩,所述开口包括两个位于所述盖板的边缘对称布置的上开口和两个位于所述盖板的边缘对称布置的下开口,所述引导柱位于所述上开口处。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方面提出的半面罩,在所述头带的两个端部设有搭扣结构,其互相配合使得所述半面罩固定在第二位置处。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方面提出的半面罩,在安装好的状态下,所述头带依次引导经过:所述上开口、所述引导柱的上方、所述引导柱与所述限位肋之间、下开口。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方面提出的半面罩,所述半面罩包括设置在所述面罩主体两侧的滤盒,用于净化气体。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包括:通过设置在面罩主体与盖板之间的引导柱,能够可靠地引导头带相对于盖板/面罩主体的运动,使得面罩主体能够方便地从使用者的口鼻部移开。

附图说明

参照附图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应当了解,附图仅仅用于说明目的,而并非意在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构成限制。在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用于指代相同的部件。其中:

图1示意性显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方式提出的半面罩的部分,其中视角为看向盖板的背面;

图2示意性显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方式提出的半面罩中的面罩主体。

具体实施方式

容易理解,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在不变更本实用新型实质精神下,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可以提出可相互替换的多种结构方式以及实现方式。因此,以下具体实施方式以及附图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示例性说明,而不应当视为本实用新型的全部或者视为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限定或限制。

在本说明书中提到或者可能提到的上、下、左、右、前、后、正面、背面、顶部、底部等方位用语是相对于各附图中所示的构造进行定义的,它们是相对的概念,因此有可能会根据其所处不同位置、不同使用状态而进行相应地变化。所以,也不应当将这些或者其他的方位用语解释为限制性用语。

在下面的描述中,为不同构造的实施例描述了各种参数和部件,这些具体的参数和部件仅作为示例而不对本申请的实施例做出限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结合图1和图2示出。半面罩包括:面罩主体1;带具(未示出),其包括头架(未示出)和与所述头架连接的头带2,所述头架用于将所述半面罩固定在第一位置处;设置在所述面罩主体1上的盖板3,在其中设有开口31,32,用于引导所述头带2;以及设置在所述面罩主体1与所述盖板3之间的引导柱4,其在所述面罩主体1与所述盖板3的安装状态下接触所述面罩主体1和所述盖板3并且用于引导所述头带2相对于所述盖板3的运动。在此优选地,所述引导柱4在所述面罩主体1与所述盖板3的安装状态下无缝隙地接触所述面罩主体1和所述盖板3,从而避免所述头带2卡在所述引导柱4与所述面罩主体1或所述盖板3之间或者所述头带2绕过所述引导柱4的引导。通过设置在面罩主体1与盖板3之间的引导柱4,能够可靠地引导头带2相对于盖板3/面罩主体1的运动,使得面罩主体1能够方便地从使用者的口鼻部移开。

一般地,在所述面罩主体1的中间部位以及两侧可以设有进气口和出气口。以出气口设置在所述面罩主体1的中间部位为例,使用者所呼出的气体通过该出气口排出。在出气口处设有单向气阀,用于确保使用者只能通过该出气口排出所呼出的气体,而不能通过该出气口从外界环境吸入气体。所述盖板3(有时又被称作阀盖)安装在所述面罩主体1上,其能够为所述单向气阀提供保护,并且在需要时所述盖板3能够从所述面罩主体1上拆下,从而有利于维护保养。在所述盖板3上对应于所述面罩主体1的出气口的位置处设有出气格栅,有利于排出使用者所呼出的气体。所述半面罩还可以包括设置在所述面罩主体1两侧的滤盒,所述滤盒用于净化气体(例如遭受污染的周边环境中的空气或者从病人体内呼出的气体)。

在此有必要对上面提到的术语进行解释:“带具”是指一种结构或部件的组合,其有助于将面罩主体支撑在使用者面部部位;“头架”是指一种结构或部件的组合,使用者可将其佩戴在头部、例如头顶(即上文所述第一位置);“面罩主体”是指至少能够与使用者的鼻部和口部相贴合,并且能够限定出与外界气体空间相隔绝的气体空间;“头带”是指一种带状材料(例如具有均匀的宽度),其具有足够的强度来支撑其他物体。

在所述面罩主体1与所述盖板3之间设有限位肋5,其用于限制所述头带2的位置。进一步地,所述限位肋5可以围绕所述面罩主体1的气口11布置成环状,用于防止所述头带2阻挡所述面罩主体1的气口11,从而保证使用者呼吸的顺畅。在此需要说明的是,所述“气口”可以是出气口或进气口,在出气口设置在所述面罩主体1的中间部位的情况下,该“气口”指的是出气口。所述限位肋5和所述引导柱4例如可以设置在所述盖板3上。在所述面罩主体1上设有槽体12,在所述面罩主体1与所述盖板3的安装状态下,所述引导柱4插入所述槽体12中,使得所述引导柱4无缝隙地接触所述面罩主体1和所述盖板3。类似于所述引导柱4,所述限位肋5优选在所述面罩主体1与所述盖板3的安装状态下无缝隙地接触所述面罩主体1和所述盖板3。通过所设置的引导柱4和限位肋5,所述盖板3以及所述面罩主体1能够在取下的过程中方便可靠地沿着所述头带2引导。在左右各设置一个引导柱4的情况下,可以设置一个连接两个引导柱4的连杆,从而更方便地对头带2进行引导。

设置在所述盖板3上的开口31,32例如包括两个位于所述盖板3的边缘对称布置的上开口31和两个位于所述盖板3的边缘对称布置的下开口32。头带2的一条边穿过所述盖板3的一侧的上开口31进入所述盖板3内部,然后穿过该侧的下开口32从所述盖板3的内部引出;头带2的另一条边穿过另一侧的上开口31进入所述盖板3内部,然后穿过该侧的下开口32从所述盖板3的内部引出。所述引导柱4例如位于所述上开口31和所述限位肋5之间靠近所述上开口31,从而有利地引导所述头带2与所述盖板3的相对运动。在安装好的状态下,所述头带2从上往下依次引导经过:所述上开口31、所述引导柱4的上方、所述引导柱4与所述限位肋5之间、下开口32(如图1所示)。

在所述面罩主体1与所述盖板3之间设有卡扣结构61,62,63,64,用于将所述面罩主体1与所述盖板3固定连接。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了解,所述卡扣结构可以集成在上文所述的引导柱4和/或限位肋5上,而不必单独地设计卡扣结构。在所述头带2的两个端部设有搭扣结构(未示出),其互相配合使得所述半面罩固定在第二位置(例如使用者的后脑或颈部)处。

半面罩的一个示例性的穿戴过程是:首先,使用者通过头架固定半面罩与头顶的相对位置;接着,使用者拉住头带2的端部,同时沿着头带2向上引导面罩主体1并且将面罩主体1贴靠在口鼻部;接着,使用者抓住头带2的两个端部使头带2从左右分别绕过颈部,然后通过搭扣结构将头带2的端部固定在颈后,从而完成了半面罩与使用者身体的固定;最后,在需要暂时放下面罩主体1时,使用者松开头带2的两个端部的搭扣结构,然后拉住头带2的端部,同时沿着头带2向下引导面罩主体1并且将面罩主体1从口鼻部位移开。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不仅仅局限于上述说明中的内容,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思想的前提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形和修改,而这些变形和修改均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