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科研及临床用针灸套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106955发布日期:2019-07-06 11:43阅读:380来源:国知局
一种科研及临床用针灸套管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针灸套管,具体来讲是一种科研及临床应用针灸套管。



背景技术:

在针灸临床研究中,会将病人设置真针灸治疗组和假针灸对照组,来判断针灸是否对某种病理状态具有治疗作用。但是如果假针灸对照组病人,在治疗前意识到自己是“假针灸治疗”会对治疗结果产生严重影响。如何让受试患者无法主观上区分自己是真针灸的治疗组还是对照的假针灸组,是直接影响治疗结果的重要组成部分。

针灸套管:目前国内外的科研针灸套管有很多种,但是存在以下缺点:

1、进针角度过于单一,设计角度只有90度:产品结构过于单一,不符合临床多角度入针实际使用需求,

2、其他产品没有可调节长度的软管:其他产品延长套管部位没有标尺刻度,进针深度无法精确的提供给操作针灸的人员。

3、其他产品过于透明,受试者可能正确判断自己是否是真针灸治疗组还是对照组假针灸治疗组。

4、其他产品底部过于狭小,不易固定于患者皮肤上。



技术实现要素:

因此,为了解决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在此提供一种便于操作的科研及临床应用针灸套管。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构造一种科研及临床应用针灸套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科研及临床应用针灸套管具有可调节长度的软管以及底座部分;本产品底座部分有一段粗厚管状部分。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科研及临床应用针灸套管,其特征在于:粗厚管状部分与底座部分之间夹角保持为90±10度,或45±10度,或15±10度多种角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科研及临床应用针灸套管,其特征在于:可调节长度的软管带有刻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科研及临床应用针灸套管,其特征在于:底座部分的厚度为1mm,宽度为15 mm。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本专利具有如下的改进及优点:

其一,由于现有的进针角度过于单一,设计角度只有90度,产品结构过于单一,不符合临床多角度入针实际使用需求。

故本专利改进后:本产品不仅提供90±10度,还有45±10度,15±10度多种角度选择。

其二,其他产品没有可调节长度的软管,其他产品延长套管部位没有标尺刻度,进针深度无法精确的提供给操作针灸的人员。

故本专利改进后:此次设计的套管带有刻度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剪短,便于实际使用。

其三,其他产品过于透明,受试者可能正确判断自己是否是真针灸治疗组还是对照组假针灸治疗组。

故本专利改进后:本产品底座部分有一段较长的粗厚管状部分,能够有效的遮蔽受试者的观察,避免主观上对真假针灸的判断,影响治疗结果。

其四,其他产品底部过于狭小,不易固定于患者皮肤上。

故本专利改进后:底座部分2的厚度为1mm,宽度为15 mm,使得底座薄而宽大,可以附着较大面积并可以按需修剪,符合各个身体部位的黏贴和使用,也适用于临床实际工作,减少针灸针意外掉落几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1示意图(90度);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2示意图(45度);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3示意图(15度)。

其中:可调节长度的软管1,底座部分2,粗厚管状部分3。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1-图3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通过改进在此提供一种科研及临床应用针灸套管,如图1-图3所示,可以按照如下方式予以实施;所述科研及临床用针灸套管具有可调节长度的软管1以及底座部分2;本产品底座部分2有一段粗厚管状部分3。

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科研及临床应用针灸套管,粗厚管状部分3与底座部分2之间夹角保持为90±10度,或45±10度,或15±10度多种角度。

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科研及临床应用针灸套管,可调节长度的软管1带有刻度。

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科研及临床应用针灸套管,底座部分2的厚度为1mm,宽度为15 mm。

下面结合现有的针灸套管,对本专利的改进点进行说明:

其一,由于现有的进针角度过于单一,设计角度只有90度,产品结构过于单一,不符合临床多角度入针实际使用需求。

故本专利改进后:本产品不仅提供90±10度,还有45±10度,15±10度多种角度选择。

其二,其他产品没有可调节长度的软管,其他产品延长套管部位没有标尺刻度,进针深度无法精确的提供给操作针灸的人员。

故本专利改进后:此次设计的套管带有刻度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剪短,便于实际使用。

其三,其他产品过于透明,受试者可能正确判断自己是否是真针灸治疗组还是对照组假针灸治疗组。

故本专利改进后:本产品底座部分有一段较长的粗厚管状部分,能够有效的遮蔽受试者的观察,避免主观上对真假针灸的判断,影响治疗结果。

其四,其他产品底部过于狭小,不易固定于患者皮肤上。

故本专利改进后:底座部分2的厚度为1mm,宽度为15 mm,使得底座薄而宽大,可以附着较大面积并可以按需修剪,符合各个身体部位的黏贴和使用,也适用于临床实际工作,减少针灸针意外掉落几率。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