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玻尿酸注射针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312798发布日期:2019-07-31 20:38阅读:418来源:国知局
一种玻尿酸注射针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医疗器械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注射玻尿酸的注射针。



背景技术:

玻尿酸是透明质酸,是一种酸性粘多糖,1934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眼科教授Meyer等首先从牛眼玻璃体中分离出该物质。透明质酸以其独特的分子结构和理化性质在机体内显示出多种重要的生理功能,如润滑关节、调节血管壁的通透性、调节蛋白质、水电解质扩散及运转、促进创伤愈合等。尤为重要的是,透明质酸具有特殊的保水作用,是目前发现的自然界中保湿性最好的物质,被称为理想的天然保湿因子(Natural moisturizing factor,NMF),例如:2%的纯透明质酸水溶液能牢固地保持98%水分。透明质酸是一种多功能基质,透明质酸(玻尿酸)HA广泛分布于人体各部位。其中皮肤也含有大量的透明质酸。人类皮肤成熟和老化过程也随着透明质酸的含量和新陈代谢而变化,它可以改善皮肤营养代谢,使皮肤柔嫩、光滑、去皱、增加弹性、防止衰老,在保湿的同时又是良好的透皮吸收促进剂。与其他营养成分配合使用,可以起到促进营养吸收的更理想效果。

由于年龄、抽烟、睡觉时等的挤压以及重力的牵引,都会造成皮肤透明质酸的流失,进而逐渐使真皮的胶原蛋白和弹性纤维减少,引起皮肤松弛,造成面部的皱纹,通过注射透明质酸可以有效地解决多种皱纹。

注射玻尿酸针剂在使用上相当安全,过敏的机率十分的低,一般而言不需要先做皮肤的敏感测试。不过,仍然有一些并发症是值得我们注意的,像动脉栓塞、纤维化及肉芽组织的形成、局部的红、肿及疼痛、局部血肿甚至感染、病人的焦虑及异物感等。

在注射玻尿酸过程中,栓塞无疑是最大的噩梦,血管栓塞可分为动脉性和静脉性两种。动脉栓塞往往发生较快,症状明显,表现为供应区域皮肤发白、剧痛;静脉栓塞发生较缓慢,表现为注射后24小时内皮肤逐渐颜色加深,钝痛明显。一旦发生动脉栓塞,进入血管的玻尿酸微粒可以顺行栓塞,导致血供区域的皮肤坏死,常发生于鼻尖和鼻唇沟部位;而最严重的并发症则是由于注射压力过大,导致进入血管的玻尿酸逆行流动而导致失明。

注射玻尿酸常发生于眉间、鼻侧面和鼻唇沟区域的注射。这一区域血供非常丰富,一旦透明质酸直接注射进入这些终末动脉,在压力超过动脉压且玻尿酸注入量足够大的情况下,会产生与血流方向相反的逆向流动,栓塞眼动脉或视网膜动脉。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鼻部注射玻尿酸过程中,可能注射到血管出现血管栓塞的问题,提供一种玻尿酸注射针。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玻尿酸注射针,包括:外套针、外套针把手、玻尿酸内芯针、内芯针把手和生物可吸收膜;其中所述玻尿酸内芯针的前部为玻尿酸注射非金属针,后部为软管,软管的尾部设置有内芯针把手;所述玻尿酸注射非金属针的前部外包裹生物可吸收膜后套在外套针内,所述外套针的尾部设置有外套针把手。

进一步的,外套针的针头和玻尿酸注射非金属针的针头平齐。

进一步的,外套针的针头为钝针针头,直径为0.584~0.84mm,长度为8~10cm,开口朝向前端。

进一步的,玻尿酸注射非金属针的针头为钝针针头,直径为0.305~0.406mm,长度为10~12cm,开口在侧部。

进一步的,外套针内靠近把手的位置设置有固定在玻尿酸内芯针外的阻挡内圈,在拔出外套针时,阻挡内圈能阻挡生物可吸收膜被一起拔出。

进一步的,外套针内设置有拨片。

进一步的,玻尿酸注射软非金属外表面设置有刻度。

进一步的,玻尿酸内芯针后部软管上设置有阻挡外圈。

进一步的,内芯针把手的尾部设置有螺口接口或平口接口。

本申请的玻尿酸注射针在使用前,先用一斜口锐针针头在需要注射玻尿酸的地方开个小口,然后将外套针整个刺入注射部位,先旋转外套针,用拨片拨开生物可吸收膜,一边向外拔出注射针,将外套针用阻挡外圈挡住。之后通过内芯针把手尾部的接口连接注射器,一边向鼻内注射玻尿酸,一边向外拔出内芯针,由于阻挡内圈阻挡生物可吸收膜一起拔出,生物可吸收膜保留在注射部位,包裹住玻尿酸。生物可吸收膜缓慢被人体吸收,同时玻尿酸也缓慢被吸收。

本发明结构新颖,使用便捷,既可以防止注射部位注射玻尿酸过程中,可能注射到血管出现血管栓塞的问题,同时延缓玻尿酸被人体吸收的速度,保证玻尿酸的充分吸收利用。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玻尿酸注射针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方案,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图1是一种玻尿酸注射针的结构示意图,从图中所示,包括:外套针1、外套针把手2、玻尿酸内芯针3、内芯针把手4和生物可吸收膜5。

外套针的针头为钝针针头,用18到20g的对应直径在0.84mm到0.584mm,长度为8到10cm,开口朝向前端。

玻尿酸内芯针的前部为玻尿酸注射非金属针6,后部为软管,软管的尾部设置有内芯针把手。玻尿酸注射非金属针为钝针针头,27到30g,对应直径为0.406到0.305mm,长度10到12cm,开口在侧部。

玻尿酸注射非金属针外表面设置有刻度。内芯针把手的尾部设置有螺口接口。

玻尿酸注射非金属针的前部外包裹生物可吸收膜后套在外套针内,外套针的尾部设置有外套针把手。外套针的针头和玻尿酸注射非金属针的针头平齐。

外套针内靠近把手的位置设置有阻挡内圈7,在拔出外套针时,能阻挡生物可吸收膜一起拔出。外套针内设置有拨片8,用于旋转外套针拨开生物可吸收膜,使生物可吸收膜与玻尿酸注射非金属针不粘连。

玻尿酸内芯针后部软管上设置有阻挡外圈9,用于向外拔出外套针时,阻止外套针脱离整个注射针。

玻尿酸注射针在使用前,先用一斜口锐针针头在需要注射玻尿酸的地方开个小口,然后将外套针整个刺入注射部位,先旋转外套针,用拨片拨开生物可吸收膜,一边向外拔出注射针,将外套针用阻挡外圈挡住。之后通过内芯针把手尾部的接口连接注射器,一边向鼻内注射玻尿酸,一边向外拔出内芯针,由于阻挡内圈阻挡生物可吸收膜一起拔出,生物可吸收膜保留在注射部位,包裹住玻尿酸。生物可吸收膜缓慢被人体吸收,同时玻尿酸也缓慢被吸收。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