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枕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022101发布日期:2019-06-26 01:22阅读:271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功能枕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辅助医疗护理用品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多功能枕,该多功能枕用于辅助护士帮助病人进行人工气道吸痰及鼻饲时防误吸用。



背景技术:

吸痰,在人工气道护理中较为多见,已被临床接受与认可;护士的有效排痰护理在内科肺部感染患者的治疗中显得尤为重要。通过适时吸痰,彻底地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减少吸痰次数,减轻病人痛苦、减少护理工作量。由于上呼吸道口咽喉不在同一条轴线上,自然体位下口腔和咽喉的角度差不多90°左右,成人从门齿到喉部有10-15cm生理弧度(依据行插胃管时,插入胃管10-15cm 时,到达喉部位置,嘱患者做吞咽动作,关闭气道),只有把上气道10-15cm的生理弧度、角度彻底拉直,才能完全打开上气道,使得适时吸痰及时实现。

而老年人呼吸道粘膜变薄,呼吸道比较干燥,血管脆性增强及收缩力差,容易发生血管破裂而出血,特别是经鼻腔吸痰,鼻粘膜损伤比较多见。吸痰管的硬质不同,对病人的吸痰负损伤亦不一样。由于病人体位不当、抗拒吸痰、吸痰管细软等原因,常导致吸痰管难进入下呼吸道,不能及时清理痰液,为了及时吸痰,护士多选用质硬吸痰管强迫打开气道,但相应吸痰并发症增多。

另外,临床上,对于误吸高风险的患者主要采取鼻饲饮食,每次鼻饲时护士都要通过床尾的摇把将床头抬高30度,耗费护士的时间和体力。而当患者取床头抬高30度侧卧位时,头部仅靠临床上普通的枕头进行支撑,难以达到固定头部且防误吸的体位。

因此,如何解决上述问题,是本领域技术人员要研究的内容。



技术实现要素:

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的多功能枕。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多功能枕;包括枕体;所述枕体为斜面结构;所述斜面为圆弧过渡面,位于所述斜面高端的枕体上,设有一凹槽容置部;还包括一支撑枕,所述支撑枕为半圆弧形,与所述枕体之间可拆卸连接,并位于所述凹槽容置部的下方。

上述技术方案中,相关内容解释如下:

1、上述方案中,所述支撑枕与所述枕体之间经连接带固定连接;所述连接带为多组,分别设置在支撑枕的两侧和对应所述支撑枕位置的枕体两侧上。

2、上述方案中,所述支撑枕与所述枕体之间经毛刺贴固定连接。

3、上述方案中,所述枕体斜面的低端与所述枕体底部的距离为3-5cm。

4、上述方案中,所述枕体斜面的高端与所述枕体底部的距离为10-15cm。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优点是: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易于实施,具有非常好的技术价值。在给患者吸痰时,患者的肩部靠在枕体上,头部往下仰,使得病人的后脑部恰好在凹槽容置部内。由于枕体的斜面的高端与枕体底部的距离10-15cm,患者的肩部垫高后,把患者的额头向下按压、抬高下颌,把口、咽喉的生理角度变成180°,通过肩部垫高,把上气道向下拉直,实现病人下颌骨和耳垂成一直线与床面垂直,彻底打开拉直上气道,容易实现短时间内对未建立人工气道的患者吸痰。在给患者进行鼻饲时,当患者采用仰卧位时,将支撑枕固定在枕体上,患者的颈部支撑在支撑枕上,防止颈部的空虚和扭曲。当患者采用侧卧位时,抽去支撑枕,将患者的头顶和后脑部置于凹槽容置部内,以固定头部,给予鼻饲,可以最大程度的防止患者误吸的发生,保护患者的安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不加支撑枕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加设支撑枕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请参阅图1和图2。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畴。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多功能枕;包括枕体1;所述枕体为斜面结构;所述斜面为圆弧过渡面5,位于所述斜面高端的枕体1上,设有一凹槽容置部2;还包括一支撑枕3,所述支撑枕3为半圆弧形,与所述枕体1之间可拆卸连接,并位于所述凹槽容置部2的下方。

所述支撑枕3与所述枕体1之间经连接带4固定连接;所述连接带4为多组,分别设置在支撑枕3的两侧和对应所述支撑枕3位置的枕体1两侧上。

所述支撑枕3与所述枕体1之间也可以经毛刺贴(图中未示出)固定连接。

所述枕体1斜面的低端与所述枕体1底部的距离为3-5cm。

所述枕体1斜面的高端与所述枕体1底部的距离为10-15cm。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易于实施,具有非常好的技术价值。在给患者吸痰时,患者的肩部靠在枕体上,头部往下仰,使得病人的后脑部恰好在凹槽容置部内。由于枕体的斜面的高端与枕体底部的距离10-15cm,患者的肩部垫高后,把患者的额头向下按压、抬高下颌,把口、咽喉的生理角度变成180°,通过肩部垫高,把上气道向下拉直,实现病人下颌骨和耳垂成一直线与床面垂直,彻底打开拉直上气道,容易实现短时间内对未建立人工气道的患者吸痰。在给患者进行鼻饲时,当患者采用仰卧位时,将支撑枕固定在枕体上,患者的颈部支撑在支撑枕上,防止颈部的空虚和扭曲。当患者采用侧卧位时,抽去支撑枕,将患者的头顶和后脑部置于凹槽容置部内,以固定头部,给予鼻饲,可以最大程度的防止患者误吸的发生,保护患者的安全。

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