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有消毒装置的除痘针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102199发布日期:2019-11-12 22:12阅读:209来源:国知局
一种带有消毒装置的除痘针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尤其涉及一种带有消毒装置的除痘针。



背景技术:

粉刺或青春痘表现于皮肤的方式,多在皮肤表面呈现出粒状的红肿或化脓等隆起物,影响美观。因为体制或生活习惯及环境的因素,许多人会长痘痘,影响容貌及心情。而且,人若不小心上火,也会在面部或头颈部长出火疖。目前多数人忍不住要对其进行处理,这“手术”多是自己来主持,就是将正在成长中或将要长熟的“痘痘”用指甲掐破,然后挤出毒液。这方法确实经济实惠,但也存在隐患,因为不卫生,万一发生感染,就后患无穷。市场上也有专门用于扎破痘痘的除痘针,虽然方便操作且使用无痛,但是由于不具有消毒装置,因而仍然存在感染的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对针进行消毒、使用安全性高的带有消毒装置的除痘针。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带有消毒装置的除痘针,包括外管和设置在外管内的针体;所述外管包括伸缩调节管,所述伸缩调节管的上端开口上封堵有调节塞,所述调节塞设有贯穿所述调节塞的螺纹孔;所述伸缩调节管的下端固定有弹性管,所述伸缩调节管下端设有连通所述弹性管的连通孔,所述连通孔内设有上弹性密封塞,所述弹性管的下端设有下弹性密封塞;所述针体包括与所述螺纹孔相配合的调节杆,所述调节杆的下端设有针头;所述针头内设有沿所述针头的轴向延伸的第一除痘通道,所述第一除痘通道向所述调节杆内延伸,所述调节杆上设有水平延伸的第二除痘通道,所述第二除痘通道一端与所述第一除痘通道连通,所述第二除痘通道的另一端开口在所述调节杆的外侧壁上;所述伸缩调节管的上部或所述调节塞上设有供所述伸缩调节管的内腔与外界连通的泄压孔。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调节塞包括由塑料制成的塞体,所述螺纹孔居中设置在所述塞体上;所述塞体的外侧壁上设有环形卡槽,所述环形卡槽内卡接有管状的弹性套,所述弹性套套在所述伸缩调节管的外侧。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泄压孔设置在所述伸缩调节管的上部且所述弹性套覆盖在所述泄压孔上。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上弹性密封塞和所述下弹性密封塞均包括圆柱状的密封体,所述密封体的上下两端设有沿其径向向外延伸的卡台。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下弹性密封塞的上端的卡台的外径等于所述弹性管的内径。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弹性管的下端固定有海绵体。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一种带有消毒装置的除痘针,包括外管和设置在外管内的针体;所述外管包括伸缩调节管和弹性管,伸缩管用于存放消毒液,当针体在外管内上下移动时,消毒液会进入弹性管并对针头进行消毒。除痘针存储时,旋转调节杆使得针头处于上弹性密封塞内,若开启泄压孔,挤压后的弹性管会将消毒液吸入弹性管内,对针头的外侧进行消毒,消毒液自第一除痘通道和第二除痘通道流动时对第一除痘通道和第二除痘通道进行消毒。使用时,挤压弹性管的同时旋转调节杆,针头伸出弹性管并将针头按入痘痘内,释放弹性管的压力,弹性管则将痘痘内的液体吸出,完成除痘操作。在存储之前,多次调解针头上下,使得消毒液多次对针头进行消毒。针头消毒的过程就是消毒液自伸缩调节管进入弹性管,自弹性管再排到外界的过程。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二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海绵体;2-下弹性密封塞;3-弹性管;4-上弹性密封塞;5-药液腔;6-伸缩调节管;7-弹性套;8-调节塞;9-操作柄;10-环形卡槽;11-调节杆;12-第二除痘通道;13- 第一除痘通道;14-针头;15-卡台;16-泄压孔。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一种带有消毒装置的除痘针,包括外管和设置在外管内的针体;所述外管包括伸缩调节管6,所述伸缩调节管6的上端开口上封堵有调节塞8,所述调节塞8包括由塑料制成的塞体,塞体上居中设置有螺纹孔。所述塞体的外侧壁上设有环形卡槽10,所述环形卡槽10内卡接有管状的弹性套7,所述弹性套7套在所述伸缩调节管6的外侧。塞体与伸缩调节管6为过盈配合,其可直接卡在伸缩调节管6内。弹性套则进一步对塞体实现固定和密封。所述伸缩调节管6的下端固定有弹性管3,所述伸缩调节管6下端设有连通所述弹性管的连通孔,所述连通孔内设有上弹性密封塞4,所述弹性管3的下端设有下弹性密封塞2。上弹性密封塞4和下弹性密封塞2均为医用橡胶塞,所述上弹性密封塞4和所述下弹性密封塞 2均包括圆柱状的密封体,所述密封体的上下两端设有沿其径向向外延伸的卡台15。弹性管 3可直接用胶粘在伸缩调节管6的下端,还可以通过上弹性密封塞4进行辅助连接,上弹性密封塞的上端的卡台15处于伸缩调节管6的药液腔5内,下端的卡台15处于弹性管内,伸缩调节管6的下端壁与弹性管3的上端壁卡在上弹性密封塞4的两个卡台15之间。密封体内未设置供针体穿过的孔,针体可洞穿密封体同时密封体可在其与针体之间形成密封。

所述针体包括与所述螺纹孔相配合的调节杆11,所述调节杆11的下端设有针头14;所述针头14内设有沿所述针头14的轴向延伸的第一除痘通道13,所述第一除痘通道13向所述调节杆11内延伸,所述调节杆11上设有水平延伸的第二除痘通道12,所述第二除痘通道 12一端与所述第一除痘通道13连通,所述第二除痘通道12的另一端开口在所述调节杆11 的外侧壁上。所述伸缩调节管6的上部或所述调节塞8上设有供所述伸缩调节管6的内腔与外界连通的泄压孔16。所述泄压孔16设置在所述伸缩调节管6的上部且所述弹性套7覆盖在所述泄压孔16上。

除痘针处于收纳状态时,如图1所示,针头14处于伸缩调节管6和弹性管3内,当然也可以完全将针头14设置在伸缩调节管6内。为了方便操作,调节杆11的上端设置有操作柄 9。使用除痘针除痘时,如图2所示,针头14伸出弹性管3,由第二除痘通道12和第一除痘通道13组成的流道连通弹性管3内腔和外界,使用前先将弹性管3压缩,将针头14压入痘痘内之后释放弹性管3的压力,弹性管3自动膨胀的过程中可将痘痘内的组织液吸出。除痘结束后需要对进入弹性管、流道内的组织液进行去除操作,具体的操作为,再次挤压弹性管 3,为了进一步对针头消毒,可将除痘针在图一和图2的状态中多次调整,图一状态时,打开泄压孔16,挤压并释放弹性管3使得药液腔5内的消毒液进入弹性管3,图2状态时,消毒液自流道排到外界的回收容器内,多次操作可彻底对弹性管及针头14消毒。为了避免消毒液在弹性管3的底部存留,所述下弹性密封塞2的上端的卡台15的外径等于所述弹性管3的内径。

进一步的,所述弹性管3的下端固定有海绵体1,使用前先将海绵体1中注入消毒液,通过海绵体1对痘痘周围的皮肤消毒。为了便于观察消毒液的流动及管体内药液的多少,伸缩调节管6和弹性管3优选设置为透明的,至少部分透明。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及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