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动咬骨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441897发布日期:2019-08-16 22:03阅读:169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动咬骨钳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设备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电动咬骨钳。



背景技术:

在现代骨科医疗中,常常需要对人体坏死的骨头进行切除,常用的工具为咬骨钳。咬骨钳必须具备固定夹紧、清除坏死骨头以及方便操作这三个要素。传统咬骨钳的钳口部位锋利,或带锯齿状,靠操作者肉眼判断咬骨位置,用力夹紧咬骨钳,从而咬下坏骨。长时间使用传统咬骨钳进行咬骨操作容易使操作人员手臂酸累;同时由于视觉原因,操作者可能对咬骨位置的判断不够精确,一次咬下的骨量难以控制,往往会造成创口过大或不平齐等问题,影响患者恢复。

目前在骨科医疗器械中也出现了一些电动咬骨钳,但其动力部分均设置在咬骨钳外,动力通过传动机构连接到咬骨部位。此类电动咬骨钳机构臃肿,在实际使用操作中灵活度欠缺,同时在传动机构传导动力的过程中会损失一定机械能,影响咬骨部位的使用效果。

现公开了专利号为201520176358.X的中国实用新型公布了一种磨骨钳,包括咬骨钳主体,所述的咬骨钳主体由一对通过转轴铰接的钳臂组成,在咬骨钳的中部穿过磨轮支撑杆,在磨轮支撑杆的端部设有磨轮,并通过电机带动磨轮转动。该使用新型通过电动的方式对人体骨骼进行磨削,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使用者的疲劳;但其结构较为复杂,使咬骨钳的体积增大,不便于灵活操作;同时通过多部件传动的形式带动磨轮转动,也损失了较多机械能,使磨轮转速变低;并且其夹骨部位尖细,夹骨效果不佳。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动咬骨钳,该电动咬骨钳采用电机及磨骨轮置于钳口内部的方法,缩小了电动咬骨钳的体积,使操作更加灵活;在使用时仅需根据磨骨位置及磨骨量,通过磨骨位置标记、控制开关及推动开关单手控制进行磨骨操作,使用简单方便,咬骨位置明确,大大减轻了使用者手臂的疲劳。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

一种电动咬骨钳,包括上钳、下钳及回位弹片;所述上钳及下钳通过转轴交叉铰接在一起;所述上钳的钳头部位内部为空腔,并设有凹槽;在所述凹槽内设有磨骨轮;在所述空腔内设有动力机构;所述凹槽连接空腔;所述磨骨轮连接动力机构;所述下钳的钳柄上设有充电电池及控制开关;所述充电电池、控制开关及动力机构通过细小的电线连接在一起;所述回位弹片设置在上钳及下钳的钳柄之间。

作为进一步技术改进,以上所述的动力机构包括微型电机、弹簧Ⅰ、顶杆、弧面顶杆、及弹簧Ⅱ;所述上钳的钳柄部位设有避让槽;所述微型电机的转子连接磨骨轮;所述顶杆设置在微型电机的尾部;所述弧面顶杆的一端为圆弧状,并顶住所述顶杆,另一端在所述上钳内弯曲延伸,从所述避让槽中伸出;所述弹簧Ⅰ及弹簧Ⅱ的一端均固定在上钳内部的空腔上,另一端分别连在微型电机及弧面顶杆上。

作为进一步技术改进,以上所述的下钳上还设有充电插口;所述充电插口为USB插口形式;所述充电电池为锂电池;在所述上钳及下钳的钳口部位均设有锯齿状纹理。

作为进一步技术改进,在以上所述的上钳上设置有磨骨位置标记;所述磨骨位置标记与磨骨轮的位置对应。

作为进一步技术改进,以上所述的弧面顶杆在伸出避让槽的部位形成边沿圆滑的推动开关;所述推动开关与控制开关分别设置在上钳与下钳钳柄中部的弯曲部位上,与人手握钳时的食指和拇指位置对应。

作为进一步技术改进,以上所述的控制开关可分为三个挡位,从慢到快分别控制所述微型电机的转速。

作为进一步技术改进,以上所述的回位弹片为两条交叉套接且带有韧性的弧形片;所述回位弹片之间的夹紧最大值为140°;所述上钳及下钳之间的开口最大夹角为60°。

作为进一步技术改进,用于连接电路的以上所述细小的电线及各个电线接头均做防水密封处理;装置中各部件均采用不锈钢制成。

作为进一步技术改进,以上所述微型电机为骨科医用直流有刷电机,最低挡的转速为800r/min,最高挡转速为1200r/min。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实用新型采用了电动机搭配磨骨轮,配合钳口锋利的锯齿状纹理,夹持稳固,可实现电动磨骨及手动咬骨两种操作方式,减轻了操作者手臂的疲劳。

2、本实用新型中的磨骨轮及带动磨骨轮转动的动力机构均设置在钳口内部,使用时再通过推动开关将磨骨轮推出磨骨,减小了电动咬骨钳设备的体积及重量,使之用起来灵活方便,磨骨轮转速高,磨骨效果好。

3、本实用新型的磨骨量可轻易调节,避免造成创口过大或不平齐等问题出现。

4、本实用新型的磨骨位置标记简单明了,使使用者更加精确磨骨及咬骨位置。

5、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实用,可对人体坏骨进行电动磨削或手动咬除,同时开关位置与人手指位置契合,使用简单方便,咬骨位置明确,大大减轻了使用者手臂的疲劳,提高去坏骨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示意图;

图2是上钳的剖面图;

图3是下钳的剖面图;

图中:1-上钳、2-下钳、3-回位弹片、4-磨骨轮、5-微型电机、 6-弹簧Ⅰ、7-顶杆、8-弧面顶杆、9-避让槽、10-弹簧Ⅱ、11-磨骨位置标记、12-充电电池、13-控制开关、14-充电插口、15-推动开关。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进一步描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但要求保护的范围并不局限于所述。

如图1-3所示,一种电动咬骨钳,包括上钳1、下钳2及回位弹片3;所述上钳1及下钳2通过转轴交叉铰接在一起;所述上钳1的钳头部位内部为空腔,并设有凹槽;在所述凹槽内设有磨骨轮4;在所述空腔内设有动力机构;所述凹槽连接空腔;所述磨骨轮4连接动力机构;所述下钳2的钳柄上设有充电电池12及控制开关13;所述充电电池12、控制开关13及动力机构通过细小的电线连接在一起;所述回位弹片3 设置在上钳1及下钳2的钳柄之间。所述的动力机构包括微型电机5、弹簧Ⅰ6、顶杆7、弧面顶杆8、及弹簧Ⅱ10;所述上钳1的钳柄部位设有避让槽9;所述微型电机5的转子连接磨骨轮4;所述顶杆7设置在微型电机5的尾部;所述弧面顶杆8的一端为圆弧状,并顶住所述顶杆7,另一端在所述上钳1内弯曲延伸,从所述避让槽9中伸出;所述弹簧Ⅰ 6及弹簧Ⅱ10的一端均固定在上钳1内部的空腔上,另一端分别连在微型电机5及弧面顶杆8上。所述的下钳2上还设有充电插口14;所述充电插口14为USB插口形式;所述充电电池12为锂电池;在所述上钳1 及下钳2的钳口部位均设有锋利的锯齿状纹理。在所述的上钳1上设置有磨骨位置标记11;所述磨骨位置标记11与磨骨轮4的位置对应。所述的弧面顶杆8在伸出避让槽9的部位形成边沿圆滑的推动开关15;所述推动开关15与控制开关13分别设置在上钳1与下钳2钳柄中部的弯曲部位上,与人手握钳时的食指和拇指位置对应。所述的控制开关可分为三个挡位,从慢到快分别控制所述微型电机的转速;所述微型电机为骨科医用直流有刷电机,最低挡的转速为800r/min,最高挡转速为1200r/min。所述的回位弹片3为两条交叉套接且带有韧性的弧形片;所述回位弹片3之间的夹紧最大值为140°;所述上钳1及下钳2之间的开口最大夹角为60°。用于连接电路的所述细小的电线及各个电线接头均做防水密封处理;装置中各部件均采用不锈钢制成。

使用时,先将该电动咬骨钳夹在坏骨上,若要人力咬骨,则可夹紧咬骨钳,用钳口部位的锋利锯齿状纹理咬下坏骨;若要使用电动磨骨则需将所述磨骨位置标记11对准坏骨,根据需要,拇指通过所述控制开关13选择微型电机5合适的转速挡位;食指缓慢推动所述推动开关15;此时所述弧面顶杆8将通过顶杆7推动微型电机5向下移动,直至所述磨骨轮4接触到需要磨除的坏骨上;松开所述推动开关15,则所述弹簧Ⅱ10将弧面顶杆8拉回原位,同时所述弹簧Ⅰ6将微型电机5 向上拉,所述磨骨轮4离开坏骨;松开手,则所述回位弹片31将上钳1 及下钳2弹回到最大打开状态。所述控制开关从一挡到三挡接入电路的电阻值依次减小,使通过所述微型电机的电流逐挡增大,从而控制所述微型电机的转速;所述微型电机为永磁直流空芯杯电机,突破了传统的转子结构,采用无铁芯电枢,彻底消除了因铁芯产生涡流而造成的铁耗,同时其重量和传动惯量大幅降低,适合用于骨钻等小型医疗器械。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