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胃内容物反流式气囊胃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590151发布日期:2019-09-03 20:19阅读:479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胃内容物反流式气囊胃管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治疗诊断领域,特别是一种防胃内容物反流式气囊胃管。



背景技术:

由于脑血管病等原因导致患者吞咽功能障碍,引起进饮食呛咳。当病人进饮食时尤其是饮水时会厌软骨不能完全盖住气管口,使食物或水进入气管,从而留置胃管。传统的胃管置入胃内,当给患者注入流质食物后,患者因为咳嗽或者翻身等活动时会引起腹压增高,导致食物反流,进入气管,引起呛咳,形成肺内感染,严重的会导致窒息。传统胃管不能有效防止患者食物反流。部分设有气囊的胃管,需要给气囊足够大的压力,这种设计会加大对胃管的胀大,尤其是在胃内物向外回流时,会加大对胃管的压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防止胃内食物向上返流而导致患者误吸,减轻患者的痛苦,减少并发症,以利于患者康复,设计了一种防胃内容物反流式气囊胃管。

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防胃内容物反流式气囊胃管,包括胃管,所述胃管的一侧管壁内设有气道,所述气道与设置在胃管后端的充气管相通,所述充气管的端口处设有气阀,还包括至少两个大小相同但厚度不同的气囊,所述气囊固定设置在胃管上,从所述胃管的前端向后端,设置在胃管上气囊的厚度越来越厚,所述气道与所有气囊相通,充气的所述气囊前端为内陷的弧面。

进一步的,充气的所述气囊的侧面为呈弧形。

进一步的,还包括一个挡盖,所述挡盖包括挡板、安装在胃管上的环形盖以及连接环形盖和挡板的至少四根连接杆。

更进一步的,所述连接杆沿着环形盖的轴线均匀分布。

更进一步的,所述挡盖的前端为球面。

进一步的,还包括外接管,所述外接管设置在胃管的后端。

进一步的,所述气囊的材质是硅橡胶。

进一步的,最薄的所述气囊位于胃管前端25cm—35cm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防胃内容物反流式气囊胃管,在胃管上增加气囊,当为患者注入食物后,即给予气囊充气,有效防止胃内食物向上返流而导致患者误吸,减轻患者的痛苦,减少并发症,以利于患者康复;气囊内陷的弧面能够降低胃内容物反流对胃的损害,也能挤压胃管的腔道,降低胃内容物从胃管反流。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防胃内容物反流式气囊胃管的结构示意图,无挡盖;

图2是本申请防胃内容物反流式气囊胃管的结构示意图,有挡盖;

图3是图2中A-A处挡盖的剖视图;

图4是本申请防胃内容物反流式气囊胃管的使用示意图。

以上各图中,1、胃管;2、气道;3、充气管;4、气阀;5、气囊;61、挡板;62、环形盖;63、连接杆;7、外接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达成预定实用新型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下:

一种防胃内容物反流式气囊胃管,如图1所示,包括胃管1,该胃管1设有通腔,其通过人体的食管到达胃部,多是用来抽胃液,也可以用来往胃里注入液体提供给患者必须的食物和营养。在所述胃管1的一侧管壁内设有气道2,这里的侧管壁可以这么理解,胃管1和气道2都是单独设计,由于将气道2固定到胃管1上,故此时可将气道2和胃管1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因此,本申请中的胃管1和气道2可以至少包括上述两种情况。在气道2的后端连接了充气管3,充气管3和气道2内腔相通,在所述充气管3的端口处设置气阀4,该充气管3可以通过气阀4和注射器的相互作用来注入气体。

本申请的一个重点是,设计了气囊5,气囊5可选用硅橡胶制作,该气囊5固定设置在胃管1上,当气囊5充满气时,其前端是内陷的弧面。该设计的好处是,当胃液向上返流时,胃液冲击气囊5的弧形面,由于弧面的反弹作用,弧面前方的胃管1会受到周向力而向内缩,使胃管1的内腔缩小,进而增大了胃液从胃管1的内腔回流的阻力。并且,在胃液的冲击下,气囊5也会有向后展开的趋势,进而气囊5与胃管1连接的后端处会内缩,也会增大胃液从胃管1的内腔回流的阻力。因此,气囊5的设计能够使胃管1的内腔在遇到胃液冲击时有两处缩小的地方,增大胃液从胃管1的内腔回流的阻力。

本申请的另一个重点是,在上述基础上,至少两个大小相同但厚度不同的气囊5,其通过设置在气道2上的通口与气道2相通,这里,气道2是和所有的气囊5连通的,故充满气的气囊5内的压力是相同的,但由于气囊5的厚度不同,故其胀大的程度也是不同的。从所述胃管1的前端向后端,设置在胃管1上气囊5的厚度越来越厚,因此,充气的气囊5从胃管1的前端向后越来越大,根据经验和多次试验,最薄的所述气囊5位于胃管1前端25cm—35cm处,即离胃管1前端最近的一个气囊5。此外,考虑到胃内不同地方腔径可能不同,故在根据实际设计的时候,需要以后端的那个气囊5为标准,其前面的气囊5应该明显的降低充气后的外形尺寸,也就是厚度要明显的大点,其在充气后使胃管轻微膨胀,少量的胃液能够通过胀大胃管而流到后面。通过阶梯式的缓冲作用,降低了单个气囊对胃管的胀力,大部分回流胃液在初个气囊5的作用下,通过内陷的弧面降低了冲力,部分从初个气囊5和胃管之间的缝隙流到第二个气囊5处。现有的气囊5一般是椭球状且只有一个,通过增大气囊5来降低其与胃管的缝隙,进而阻挡胃液的回流,这将增大胃管的承载力。其次,胃液冲击气囊5时,由于气囊5正对胃液的形状是凸状,故其将反射至胃管处,必然会对胃管造成二次冲击,一定程度上会加大胃管和气囊5的缝隙。该设计便解决了这个技术问题。

在上述基础上,充气的所述气囊5的侧面为呈弧形,以减少气囊5对胃管及软组织的损伤。

优选的,如图2和图3所示,设计了挡盖,该挡盖包括挡板61,环形盖62和连接杆63,环形盖62安装在胃管1上,连接杆63用于连接环形盖62和挡板61,为了显示的清楚,图中的挡盖相对于气囊5是放大处理的,图中的挡盖显得较大。设计挡盖能够降低胃液直接从胃管1回流贯入,并且,该设计也不会影响胃管1的流畅通道。更好的,连接杆63沿着环形盖62的轴线均匀分布,提高整个结构的稳定性。另外,将所述挡盖的前端设计成球面,降低胃液的冲击,也有利于胃液向两侧分流,也防止胃内物堵塞胃管1。

在使用时,参考图4,可在胃管1的后端连接外接管7,考虑到成人胃管长度一般为120cm,将本申请的胃管置入胃内长度为45—55cm,对置入胃管进食患者,进食后给予气囊充气,使最大的气囊与胃管充分胀大,紧密接触,胃内物先经过小气囊5,然后再经过后面的大气囊5,可有效防止胃内容物反流,也降低了对胃管的冲击和胀大作用。在进食一小时后可把气囊的气抽出,减轻对食道粘膜的压迫。

以上参考了优选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描述,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限制于此,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其进行各种改进并且可以用等效物替换其中的部件,只要不存在结构冲突,各个实施例中所提到的各项技术特征均可以任意方式组合起来,且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因此,任何落入权利要求的范围内的所有技术方案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