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一次性肺功能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42115发布日期:2019-05-11 00:44阅读:158来源:国知局
一种一次性肺功能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一次性肺功能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肺功能检查是呼吸系统疾病的常见而且必要的检查手段之一,对于早期检出肺、气道病变,评估疾病的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评估肺功能对手术的耐受力或劳动强度耐受力及对危重病人的监护等方面均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肺功能检查的原理主要是对气流的流速、容量等相关参数进行检测,如果在检查过程中出现“漏气”,将对检查结果的可靠性产生重要的影响。目前,肺功能检测过程中一般使用的通气管或一次性通气管进行吹气,该通气管主要依靠患者双唇包紧通气管的嘴口而防止漏气,该方法在患者配合性差,或者咬合无力的情况下,容易出现通气管脱嘴和嘴角漏气的情况。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一次性肺功能检测装置,该一次性肺功能检测装置,既可以有效防止通气管脱嘴,又可以防止嘴角以及连接端与仪器的连接处漏气,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一次性肺功能检测装置,包括通气管和套设在所述通气管外部的嘴部贴合部;所述通气管的上端设有咬嘴,其下端为连接端,所述连接端外部套设有密封胶圈;所述咬嘴的嘴口口径大于所述通气管内径,呈“漏斗”型;所述嘴部贴合部靠近所述咬嘴,所述嘴部贴合部的贴合面为与人体嘴部形状大小相匹配的椭圆形结构,且其贴合面上黏贴有泡沫敷料,所述泡沫敷料上黏贴有胶原水胶体。

在本技术方案中,咬嘴的嘴口口径大于通气管内径,呈“漏斗”型,气流易通过,患者咬合后更容易吹气,同时咬嘴的外壁会抵住口腔内侧牙龈,这样在咬合无力的情况下也可以防止通气管脱嘴。通过嘴部贴合部的贴合面与人体嘴部紧贴,起到密封防止嘴角漏气的效果。在连接端与仪器连通时,密封胶圈可有效防止气体从连接处漏气,从而使检测结果更加准确。

作为优选,所述嘴部贴合部为橡胶片,结构简单,成本低。

作为优选,所述嘴部贴合部远离所述咬嘴的一端上设置有拉环,便于揭开嘴部贴合部。

作为优选,所述通气管内部设置有过滤网,可以防止痰液、嘴部残留物进入仪器。

作为优选,所述咬嘴的嘴口为椭圆状。

作为优选,所述胶原水胶体上可拆卸地覆盖有保护膜。

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一次性肺功能检测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该一次性肺功能检测装置结构简单,不仅可以防止通气管脱嘴,而且也可以防止嘴角以及连接端与仪器的连接处漏气,使肺功能检测更加精准;同时可有效阻止痰液、嘴部残留物等进入仪器内部,一人一用,防止交叉感染,使用安全,成本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次性肺功能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通气管;2、嘴部贴合部;3、咬嘴;4、连接端;5、密封胶圈;6、泡沫敷料;7、胶原水胶体;8、拉环。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地表达本实用新型,以下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见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一次性肺功能检测装置,包括通气管1和套设在通气管1外部的嘴部贴合部2。通气管1的上端设有咬嘴3,咬嘴3的嘴口为椭圆状,方便吹气;其下端为连接端4,连接端4外部套设有密封胶圈5,密封胶圈5用于连接端4与仪器之间的密封,防止连通处漏气,影响整体肺功能检测效果。咬嘴3的嘴口口径大于通气管1内径,呈“漏斗”型,使气流易通过,患者咬合后更容易吹气,同时咬嘴3的外壁会抵住口腔内侧牙龈,这样在咬合无力的情况下也可以防止通气管1脱嘴。

嘴部贴合部2靠近咬嘴3,嘴部贴合部2的贴合面为与人体嘴部形状大小相匹配的椭圆形结构,且其贴合面上黏贴有泡沫敷料6,泡沫敷料6上黏贴有胶原水胶体7;胶原水胶体7不仅可以将嘴部贴合部2与人体嘴部紧贴,起到密封防止嘴角漏气的效果;而且可以促进嘴部血液循环,不会对人体造成损害;具体地,嘴部贴合部2为橡胶片,结构简单,价格低廉低,并对人体无害。

作为具体实施例,嘴部贴合部2远离咬嘴3的一端上设置有拉环8,检测完后,可以通过拉环8揭开嘴部贴合部2,防止直接用手时手指戳伤皮肤。

作为具体实施例,通气管1内部设置有过滤网,可以阻止痰液、嘴部残留物进入仪器内部,避免交叉污染。

作为具体实施例,为了防止灰尘等异物污染胶原水胶体7,导致胶原水胶体7的黏贴效果失效,胶原水胶体7上可拆卸地覆盖有保护膜。

患者在使用本实用新型时,先将通气管1上的咬嘴3伸入口腔内,使咬嘴3的外壁抵住口腔内侧牙龈咬合;再揭掉覆盖在胶原水胶体7上的保护膜,将嘴部贴合部2与人体嘴部紧贴;最后将连接端4连接好仪器,即可开始吹气检测。

通过上述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一次性肺功能检测装置,可有效防止通气管1脱嘴、嘴角以及连接端4与仪器的连接处漏气,结构简单,一人一用,使用安全,成本低。

上述说明是针对本实用新型较佳可行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但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专利申请范围,凡本实用新型所提示的技术精神下所完成的同等变化或修饰变更,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涵盖专利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