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手术手臂托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442455发布日期:2019-08-16 22:07阅读:332来源:国知局
一种手术手臂托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手术手臂托架。



背景技术:

现有的手术过程中,医生的双臂经常处于悬臂或悬腕的状态,长时间手术会让医生的双臂产生疲劳,从而影响到医生手术的精度,稍有不慎就会对病人的病情造成重大影响,现有技术中的一些手臂托架大多高度无法自由调节,而且在实际的过程中,医生的手臂需要根据手术的内容不停地变换,从而使的手臂托架不能根据医生的需求进行调节,十分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能克服手臂托架不能根据医生需求的调节的手术手臂托架。

本实用新型一种手术手臂托架,包括底座、调节机构及臂托,调节机构包括升降机构和旋转机构,所述臂托通过旋转机构与升降机构相连,所述升降机构与底座相连;

所述旋转机构包括卡紧装置、连接轴、旋转块、连接板及紧固件,所述旋转块的两端分别连接有卡紧装置,所述连接轴的一端与其中一个卡紧装置相连,另一端穿过旋转块与另一个卡紧装置相连,所述卡紧装置包括上卡紧装置和下卡紧装置,所述上卡紧装置与下卡紧装置的一端通过铰链铰接,另一端通过紧固件螺纹相连,上卡紧装置与下卡紧装置上均设置有与紧固件匹配的螺纹孔,所述上卡紧装置上设置有上弧形卡槽,下卡紧装置上设置有下弧形卡槽且上弧形卡槽和下弧形卡槽相对设置,上弧形卡槽与下弧形卡槽之间形成卡合空间且连接轴位于卡合空间内。

优选地,所述紧固件为螺栓。

优选地,所述底座或为圆形底座或为方形底座或为三爪底座。

优选地,所述升降机构包括蜗杆、升降套筒、蜗轮、蜗轮轴及旋钮,所述蜗杆的一端与底座通过轴承相连,另一端套接在所述升降套筒内且蜗杆与升降套筒的内壁螺纹相连,所述蜗轮轴通过轴支座与底座相连,且蜗轮轴上设置有蜗轮,所述蜗轮与蜗杆相互啮合,且蜗轮轴的一端设置有旋钮。

优选地,所述蜗轮、蜗轮轴和轴支座均设置在壳体内。

优选地,所述升降机构包括上筒体、下筒体、齿轮箱及手柄,所述下筒体套接在上筒体的外部,且上筒体通过齿轮箱与旋转机构相连,下筒体的内部远离底座的一端设置有丝杠螺母,所述丝杠螺母上设置有螺纹孔,所述上筒体内部顶端竖直设置有丝杠,所述丝杠一端与齿轮箱相连,另一端穿过所述螺纹孔并与丝杠螺母螺旋相连,所述齿轮箱通过传动轴与手柄相连。

优选地,所述升降机构包括支撑杆、液压伸缩杆及踏板,所述支撑杆套接在液压伸缩杆上,所述踏板与液压伸缩杆之间通过长杆相连。

优选地,所述臂托外表面包覆有皮革。

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取得了以下的技术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增加了升降机构和旋转机构,能根据医生在实际手术过程中根据需求,来调节托架高度,对医生的双手进行托举,且根据手术的变换需要,通过调节旋转机构来调节臂托的角度来用于能满足医生的各种需求,使用方便,便于操作,不但提高了舒适度而且降低了医生的劳动强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齿轮升降机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升降踏板机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旋转机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底座;2-轴承;3-蜗杆;4-升降套筒;5-臂托;6-旋转块;7-连接板;8-蜗轮;9-旋钮;10-蜗轮轴;11-轴支座;12-齿轮箱;13-上筒体;14-丝杠;15-手柄;16-丝杠螺母;17-下筒体;18-液压伸缩杆;19-支撑杆;20-踏板;21-下卡紧装置;22-上卡紧装置;23-连接轴;24-紧固件。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本实用新型一种手术手臂托架,包括底座1、调节机构及臂托5,调节机构包括升降机构和旋转机构,所述臂托5通过旋转机构与升降机构相连,所述升降机构与底座1相连;所述旋转机构包括卡紧装置、连接轴23、旋转块6、连接板7及紧固件24,所述旋转块6的两端分别连接有卡紧装置,所述连接轴23的一端与其中一个卡紧装置相连,另一端穿过旋转块6与另一个卡紧装置相连,所述卡紧装置包括上卡紧装置22和下卡紧装置21,所述上卡紧装置22与下卡紧装置21的一端通过铰链铰接,另一端通过紧固件24螺纹相连,上卡紧装置22与下卡紧装置21上均设置有与紧固件24匹配的螺纹孔,所述上卡紧装置22上设置有上弧形卡槽,下卡紧装置上设置有下弧形卡槽且上弧形卡槽和下弧形卡槽相对设置,上弧形卡槽与下弧形卡槽之间形成卡合空间且连接轴23位于卡合空间内。所述紧固件24为螺栓。所述底座1或为圆形底座或为方形底座或为三爪底座。所述升降机构包括蜗杆3、升降套筒4、蜗轮8、蜗轮轴10及旋钮9,所述蜗杆3的一端与底座1通过轴承相连,另一端套接在所述升降套筒4内且蜗杆3与升降套筒4的内壁螺纹相连,所述蜗轮轴10通过轴支座11与底座1相连,且蜗轮轴10上设置有蜗轮8,所述蜗轮8与蜗杆3相互啮合,且蜗轮轴10的一端设置有旋钮9。所述蜗轮8、蜗轮轴10和轴支座11均设置在壳体内。所述臂托5外表面包覆有皮革。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过程中,通过滚轮移动将托架移动到合适的位置,根据实际状况调节高度,转动旋钮9,旋钮9带动蜗轮轴10从而带动蜗轮8转动,由于啮合设置,蜗轮8带动蜗杆3旋转,使得蜗杆3在升降套筒4中伸缩来调节高度,调节角度时,转动旋转块6带动与旋转块6相连的臂托5转动,调整到合适的角度时,通过拧紧紧固件24将上卡紧装置22和下卡紧装置21紧固起来,使得卡紧装置上形成的卡合空间对连接轴23进行抱死,从而实现角度的固定。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所述升降机构包括上筒体13、下筒体17、齿轮箱12及手柄15,所述下筒体17套接在上筒体13的外部,且上筒体13通过齿轮箱12与旋转机构相连,下筒体17的内部远离底座1的一端设置有丝杠螺母16,所述丝杠螺母16上设置有螺纹孔,所述上筒体13内部顶端竖直设置有丝杠14,所述丝杠14一端与齿轮箱12相连,另一端穿过所述螺纹孔并与丝杠螺母16螺旋相连,所述齿轮箱12通过传动轴与手柄15相连。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过程中,通过滚轮移动将托架移动到合适的位置,根据实际状况调节高度,转动手柄15,手柄15带动齿轮箱12内的齿轮转动,齿轮带动丝杠14在丝杠螺母16上转动,使得丝杠14在上筒体13与下筒体17之间滑动来调节高度,调节角度时,转动旋转块6带动与旋转块6相连的臂托5转动,调整到合适的角度时,通过拧紧紧固件24将上卡紧装置22和下卡紧装置21紧固起来,使得卡紧装置上形成的卡合空间对连接轴23进行抱死,从而实现角度的固定。

实施例3。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所述升降机构包括支撑杆19、液压伸缩杆18及踏板20,所述支撑杆19套接在液压伸缩杆18上,所述踏板20与液压伸缩杆18之间通过长杆相连。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过程中,通过滚轮移动将托架移动到合适的位置,根据实际状况调节高度,通过脚踏踏板20,踏板20控制液压升降杆18上下移动从而同来调节高度,调节角度时,转动旋转块6带动与旋转块6相连的臂托5转动,调整到合适的角度时,通过拧紧紧固件24将上卡紧装置22和下卡紧装置21紧固起来,使得卡紧装置上形成的卡合空间对连接轴23进行抱死,从而实现角度的固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